【摘要】新課改的推行及深化發(fā)展,構建“生本化”的課堂成為教師們致力追求的重要目標。以生為本不僅是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需求,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必然產物??v觀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一直走在課改的前列,因此,如何以生本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優(yōu)化課改成效應當成為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深入探索的重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英語;生本課堂;構建
【作者簡介】馬慧,安徽省潁上第二中學。
新課改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變革教學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轉變教師角色,實現“師本課堂”的“生本化”改變,并立足高中學生的理解與認識能力發(fā)展狀況,以生為本地組織和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繼而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明確生本理念,正確教師角色定位
傳統的課堂被諸多學者概括為“師本化”課堂,教師組織課堂活動時,僅僅注重知識的單向教授,由于過分地強調和依賴教師的唯一主體,直接削弱甚至抹殺了學生的探究潛能以及學習的能動性。而在“生本化”的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關注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此外,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還需要教師構建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這就需要教師放下高姿,俯下身子,在課堂上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力挖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正確教師角色定位。由于教師在課堂的作用就是最大程度喚醒學生學習內驅力,可見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例如,課前,教師要深入研究學情、理解生情、了解高中學生的思維方式、面對學習的態(tài)度、常用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現狀等,同時還要探索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成效。例如,指導學生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d”一課時,教師課前可以要求學生收集一些有關節(jié)日的視頻或圖片,上課時要求學生上臺展示和播放。展示完畢后,教師可以分組組織學生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estival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when these festivals arrive?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從課前資料的搜集,到課中的展示和討論,都較好地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始終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路人,幫助學生去探尋知識的礦藏和智慧的寶庫。
二、確立學生主體,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生本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合理地引導,促使學生實現學習的自主管理。但由于教師受到傳統、固化的教育教學思維束縛,教育教學行為多停留在管束和灌輸層面,再加上高考的壓力,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缺乏主觀能動性,眾多學生表現出學習興趣缺失,自主學習意識較弱,學習方式不當,英語畏懼心理嚴重,更甚者產生英語的抵觸心理,甚至出現放棄英語學習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基本根源主要在于教師雖然一定程度上理解生本課堂的基本理念,但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并未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理解生本課堂基本理念的基礎上,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較為寬松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教學“fridenship”這一單元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探究的形式找到一些關于描述友誼的簡單諺語,隨后要求小組成員之間演繹平時生活中與朋友的交流對話。教師在參與學生活動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理解情況予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最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我思考和組內探討,最終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實踐證明,學生通過主動地參與和交流探究,很大程度上強化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
三、深度開發(fā)教材,實現課堂有效互動
筆者在調查中還發(fā)現,目前高中英語課堂普遍缺乏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大多數英語教師還是僅僅注重語言知識的教授,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關注不足。而英語的本質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一種交際工具,但這種作為交際載體的顯著特性在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可謂消失殆盡,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且乏味。偶爾出現了一些師生互動,也多是進行的語言操練,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交流價值,這樣的互動對于學生語言的學習與習得幫助效果低下。此外,課堂師生互動形式也較為單一,只是在限定的條件下開展的機械化師生與生生互動,有時教師也毫無目的地開展小組討論活動,雖然這種課堂表面上甚是熱鬧,實則形式主義嚴重,互動的效果也是極其低下。與其它各門學科教學一樣,高中英語課堂的本質也是學生主動的學,而并非是教師賣力的教。因此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深度開發(fā)教材,促進教材知識與實際課堂教學的科學、有效融合,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構建有效的互動行為。例如,在教授關于“Body language”的有關單詞時,教師可以和學生開展猜單詞的互動活動,可以先由教師進行肢體運動,讓全體學生猜,再由學生發(fā)出動作,教師和其他同學猜。通過這種師生有效互動的課堂導入,不僅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還真正還原了“以生為本”的課堂本質,更有利于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中“生本化”課堂的構建,是新課改背景下的重要產物,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還有效解決了英語“難學、難教”的痼疾,也幫助學生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但要想真正實現“生本化”課堂,需要教師正確自身的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要深度地開發(fā)教材,合理地開展課堂互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參考文獻:
[1]孔麗麗.立足生本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7,17(2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