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玉琨
作為校本課程,白鶴拳自近年來進入福建省永春縣部分中小學課間操以來,深受青少年學生的歡迎。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鍛煉,從校園課間操整齊劃一的集體操練到校外各自因地制宜的習練,從中獲益匪淺。有的學生甚至深有感觸地說:“白鶴拳是我的最愛。”
每年暑假期間,永春縣22個武術館和研究會大多會舉辦為期1個月的白鶴拳培訓班,招收的學員幾乎都是青少年學生,有的甚至是學齡前兒童。我的一個親戚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參加完2期之后,身體越長越結(jié)實,3年內(nèi)沒有患過一次感冒,語文、數(shù)學等學習成績也很好,最關鍵的是對白鶴拳的興趣越來越濃。后來,她直接拜了一個知名的白鶴拳師,系統(tǒng)地學習永春白鶴拳。她說:“白鶴拳祖師方七娘是女性,我是女孩子,我和她一樣可以練好白鶴拳,包括器械?!碑斎唬舱J真地說,器械方面不可能樣樣精通,自己重點就練鐘愛的鶴翅雙刀,因為還要讀書。
白鶴拳在永春得以普及和推廣,且深受青少年學生喜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官方重視,有白鶴拳文化的熏陶。自2009年起,永春縣每年于白鶴拳創(chuàng)始人方七娘的誕辰(農(nóng)歷七月廿四)日都會舉辦永春白鶴拳文化節(jié),大力宣傳白鶴拳文化。針對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官方組織行家編制《白鶴拳操》作為校本課程,在校園內(nèi)推廣。官方還廣泛聯(lián)系熱愛桑梓的商家,支持他們投拍了兩部電影《永春白鶴拳之擎天畫卷》《極品師徒》和一部動漫電視連續(xù)劇《永春白鶴拳之五色羽傳奇》(此連續(xù)劇在央視四套播放)。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看過與白鶴拳相關的影視作品的中小學生占83%以上。
其二,自古以來,永春人有習武愛國的傳統(tǒng)。《明史》九十一卷兵志三就曾記載:“永人尚技擊?!?929年10月,永春武術界人士曾組成以潘世諷為主任的“閩南國術團”,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地巡回表演獻技,開創(chuàng)了我國以武術對海外進行文化交流的先例。此舉得到愛國僑領陳嘉庚的贊賞和大力支持,并贈對聯(lián)兩幅。
其一為:
誰號東亞病夫此恥宜雪,
且看中華國術我武惟揚;
其二為:
勿忘黃帝兒孫任人魚肉,
相率中原豪杰為國干城。
近年來,東南亞各國,日本、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以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武術團體或知名拳師、武術愛好者,紛紛來永春尋根謁祖、拜師學藝,白鶴拳成了永春與海外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其三,內(nèi)外兼修,白鶴拳有獨具的特色。白鶴拳屬南派少林武功,因發(fā)祥于山明水秀、人文薈萃的福建省永春縣,俗稱“永春白鶴拳”。它是清朝順治年間少林拳師方種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chuàng),經(jīng)過“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后五虎”等歷代白鶴拳名師的傳承發(fā)展、總結(jié)提高,形成了有自己獨特理論、包含108個技法的自成一派的拳法。
1.特色鮮明,簡單易學。白鶴拳以鶴為形,以形為拳,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子午虛實,吞吐浮沉。雖然拳理復雜,套路繁多,但入門功夫“七步三戰(zhàn)”簡單易學,對柔韌性的要求也不高,且所需場地很小,是真正的“拳打臥牛之地”。
2.由淺入深,奧妙無窮。白鶴拳的功法、套路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基本功“七步三戰(zhàn)”,到高級功法“寸勁節(jié)力”“小八分手”“大八分手”就是這一原則的體現(xiàn)。而以傳統(tǒng)的吐納之術為基礎,以技擊為基本內(nèi)容,以套路、格斗、點穴、功法為主要形式,并傳承大量中醫(yī)治療、保健藥方的白鶴拳是窮其一生也研究不完的。
3.防身健身,意義重大。學過白鶴拳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他們常常會說出其切身體會:簡單、易學、實用。所謂“實用”,就是動作樸實無華、技擊性強,健身防身效果明顯。擁有強健的身體是現(xiàn)代人極其需要的,更是青少年學生讀好書的先決條件,而掌握防身技巧仍不失其現(xiàn)實意義。
就近期發(fā)生的滴滴司機強暴殺害少女一事,一位長期習練白鶴拳的女學生說:“要是撞上我,就讓他嘗嘗白鶴拳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