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盛賢
摘要:中國舞蹈基本功能夠對民間舞起到鞏固作用,民間舞也能給中國舞帶來啟發(fā)性作用。兩者追溯到根源是一脈相成。但是從舞蹈種類來看有著不同的審美評價體系。因此本文將重點探究中國舞基本功在民間舞中的重要作用,將其中技巧性的舞蹈動作進行探究,以期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中國舞;基本功訓練;民間舞;作用探析
中國舞有著強烈的本土氣息,并且結合了歷史上優(yōu)秀國家的藝術形式,將民間舞蹈、雜技、壁畫、手語等進行舞蹈造型,進而通過長期的探究演變,形成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中國舞是根據(jù)不同的社會時代以及國家文明發(fā)展不斷進步的,進而走向一個追求完美的階段。而民族舞與中國舞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作用,由于中國舞的基本功能夠給民族舞做到補充作用,所以開展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間舞中的作用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對此本文主要探究的內容如下:
一、中國舞技術技巧對民間舞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旋轉的作用
旋轉動作在舞蹈當中就是按照舞者的身體為基本軸線,而根據(jù)曲目需求形成的旋轉動作。這種舞蹈基本功能夠將舞姿的動力以及垂直重心軸緊密聯(lián)系起來,也是多種舞蹈動作中的基本構成。旋轉屬于中國舞訓練中的技巧性動作,但它也可以按照自身的形式形成一種獨立存在的形式,通過舞者的盛行韻律以及機器哦啊引用,能夠將各個舞蹈動作連貫起來。由于旋轉動作應用廣泛并且具有很強的藝術張力,作為基本功訓練的基礎組成,基本上所有的中國舞、民族舞都會對該技巧有所引用。從我國不同的民族舞種類來看,一般都是運用中國舞基本功當中的小轉、平轉的旋轉動作進行深入之后的特色性舞蹈種類。由于旋轉動作可以在其中加上各個民族所獨具的姿態(tài)動作,因此按照中國舞基本功的基礎能夠實現(xiàn)不同民族舞種的拓展延伸。我國的蒙古舞中的平轉形成的盅碗舞,整個舞蹈種類的動作以及形態(tài)都非常的都有其實,在演繹高潮階段女子會頭頂碗重復性的旋轉動作,其中的空轉、立轉等都是以中國舞基本功為基礎而形成的。部分高級民族舞技巧如藏族舞蹈的頂鼓旋轉、纏頭擊鼓等都是中國舞基本工旋轉動作的出色演繹。
(二)跳躍的作用
跳躍動作的練習是中國舞基本功的基礎性部分,而且根據(jù)跳躍訓練的運動機技術以及舞蹈本身的特殊形式,進行跳躍動作練習階段需要將其進行分類,從而保證力量、規(guī)格、爆發(fā)力等都能達到藝術性的舞蹈造型效果。另外為了突出中國舞的特殊形式,可以在練習階段加上地面的舞姿配合,從而將跳躍動作襯托起來。保證身體動作、舞蹈動作能夠與跳躍訓練緊密的結合起來,形成在空中多樣化的跳躍性舞蹈演示。通過在空中進行跳躍動作的停頓以及舞姿多樣化的展現(xiàn)形式,能夠將曲目演繹的效果進行升華。我國的民族舞蹈使用跳躍舞蹈動作的舞種是非常多的,通過對小跳、中跳、大跳等集中聯(lián)系,能夠使得變身的物資進行拓展性的訓練。民族舞蹈的訓練當中按照中國舞的跳躍部分為基礎,能夠深化舞蹈跳躍形式。尤其是對于一些北方民族來講,如秧歌這種強調上竄的舞蹈種類。只有進行深度的跳躍訓練,才能將民族的淳樸、憨厚等基本特征體現(xiàn)出來。
(三)翻騰的作用
翻騰其實究其根本就是一種帶有民族特色的技巧動作,它能夠按照腰部為軸線,將身體狀態(tài)進行翻轉,保證整個動作都能將傾、仰、俯等動作形態(tài)體現(xiàn)出來,并將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進行融合,滿足觀賞者的基本審美需求。民族舞中的翻騰動作能夠將整個曲目的韻律、形象、情感等進行集中體現(xiàn),因此造成技術需求較為強烈、演繹形式多樣化、整體的翻騰種類較多。在觀賞民族舞蹈階段中,常見的就是舞者能夠根據(jù)點翻、串翻等舞蹈動作體現(xiàn)出一種活潑的形態(tài)特征。而男子在民族舞中的翻轉就是通過旋子、蹦子、飛腳等動作展現(xiàn)一定的男子氣概。所以這種具備民族特色的舞蹈種類,需要根據(jù)生活實際以及人類形態(tài)為基礎,進行舞蹈種類的演繹,通過技術性的動應用能夠將舞蹈的形式以及效果進行拓展,增加舞蹈藝術的美感。在中國漢族舞蹈當中,很多的徒手動作都是根據(jù)翻騰動作危機出,通過加深難度以及形式強調等創(chuàng)作應用,形成一種以翻騰旋轉技巧應用的舞蹈情感展示形式。我國的民族舞是將中國特色的雜技、戲曲、武術等進行綜合而形成的,不少舞蹈曲目都是根據(jù)漢族舞蹈以及民族舞蹈所共有的藝術體現(xiàn)形式,所以就能證明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對于民族舞的拓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國舞身韻在民間舞中的重要作用
(一)強調貫穿以及點睛作用
進行舞蹈曲目欣賞階段很容易聽到評價是:動作形態(tài)較為優(yōu)美但是整個舞蹈的勁頭有一定的偏差。由于中國舞的音樂種類以及節(jié)奏差異化特征面向,尤其是在舞臺當中的曲目輕重緩急、舒緩程度等都是不盡相同的。而民族舞蹈節(jié)奏也是多樣化的形態(tài),強調不同節(jié)奏元素的規(guī)律性、對比性質,繼而突出舞蹈曲目演繹的中心思想。因此為了起到呼應整個曲目的作用,繼而將整個舞蹈作品的精神以及特點體現(xiàn)出來,進行中國舞技術性訓練,能夠將不同的舞蹈動作進行技術性的點化作用,在東北秧歌當中的中國舞的勁頭訓練當中,就是將藝術演繹形式以及水平全面提升的有效手段。
(二)律動的多樣性呈現(xiàn)
律其實就是舞蹈曲目當中的律動以及基本規(guī)律兩個基本蓋面。中國舞演繹階段更加強調反律的應用原則,不少民族舞蹈當中也是如此。比方說壯族等小民族的舞蹈種類,通過反律形式應用能夠將當?shù)氐拿褡逄厣约何璧革L格進行極致的演繹。其次就是在游牧民族中的反律應用通過左右、先后反律的運功,能夠將中國舞當中的律表現(xiàn)出來。
(三)神韻在舞蹈中的體現(xiàn)
神韻就是舞蹈動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它不僅僅是在舞蹈作品當中被強調,在進行音樂、書法、詩詞等賞析都是需要進行神韻的評價的。這其中舞者的衍射“收、合、聚、放、凝”并不是單純的說舞者的眼球的轉動,更加重視的是舞者通過對曲目的內涵探析以及心理認知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種特色化的演繹形式。不同的民族舞對剩余的表達以及支配都盡相同,所以根據(jù)不同的民族背景以及情境條件,中國舞當中的神韻鍛煉能夠對民族舞的體態(tài)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比方說藏舞、蒙舞等根據(jù)民族特點進行神態(tài)訓練,能夠將民族的強悍與剛毅體現(xiàn)出來。而東北秧歌當中的幽、穩(wěn)、俏等韻律特點,也能將其潑辣的地域特點呈現(xiàn)字啊觀眾面前,可見不同的民族舞對神韻的需求以及演繹形式多樣化,所以進行基本工訓練階段需要結合民族特點,將其中的神韻的聯(lián)系進行集中體現(xiàn)。
(四)形體與動作之間的交相輝映
中國舞、民間舞不同的動作以及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tài)與姿態(tài)的轉化其實都是一種形態(tài)的過程演繹,并被稱作舞蹈的形。不同的民族以及時代對形體的需求都不盡相同,比方說藏族本身的形態(tài)就是坐跨、曲背等形式,這些都需要根據(jù)中國舞的基本功加強訓練才能在表演中體現(xiàn)出來。另外我國的朝鮮族舞蹈按照穩(wěn)、含、柔、垂等作為基礎性的動律,那么就將其形態(tài)進行少數(shù)民族化的演繹。所以在對朝鮮民間舞蹈進行訓練階段可以加強上半身有關于中國舞的技巧。由于舞者的形態(tài)聯(lián)系是涉及到整個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所以中國舞神韻的加強聯(lián)系能夠將民間舞良好的呈現(xiàn)出來。
三、結束語
中國舞的基本訓練本文通過細致化的分析與發(fā)現(xiàn),將其對民間舞的重要作用體現(xiàn)出來。現(xiàn)代的舞者進行民間舞演繹通過跳躍、翻轉、翻騰等技巧性動作,能夠在體現(xiàn)民間舞魅力的同時,將中國舞基本功的精華部分拓展。因此需要加固中國舞基本功進行加強,從時使得舞臺效果良好呈現(xiàn)。
參考文獻:
[1]周璐璐.淺談中國古典舞基本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習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6 (9).
[2]楊軍紅.淺析中國舞基本功訓練在民族民間舞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7 (12):157-158.
[3]李德金.試論中國古典舞基訓在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存在的價值[J].大眾文藝,2014 (2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