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紅
一位朋友請客,席間上點心,讓我意外的是,端上來的竟然是我們大西北特有的糖油糕。我驚喜地抓過一個品嘗了一下,卻失望地發(fā)現(xiàn),其味道比老家地道的糖油糕差了許多。向往之余,與糖油糕有關(guān)的往事,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在眼前呈現(xiàn)。
糖油糕這種大西北特有的小吃,是被西北人當早點食用的。在大西北那片滿大街飄著秦腔韻味的土地上,人們一早起來,在家做早餐嫌麻煩的,都去街上的早餐鋪子就餐,要一碗豆腐腦,加點香菜、香醋和油潑辣子,再要一碗涼皮或者搟面皮,或者幾個糖油糕,悠閑地在早餐鋪子里邊話家常邊就餐。大西北的冬天漫長,在所有的早點里,糖油糕是最受歡迎的。寒冷的早晨,要一碗豆腐腦或者小米雜糧粥,再吃幾個剛出鍋的又香又甜的熱乎乎的糖油糕,既暖胃又保健。
糖油糕這個極普通的點心似乎已成為那片廣漠的土地上獨有的飲食文化。每年春天春臺會的戲場上,在琳瑯滿目的小吃中,糖油糕也是主打的小吃。很多帶孩子去看戲的家長到了戲場,總是先給孩子買幾個糖油糕嘗嘗,戲散場時也不忘給家里牙口不好的老人捎幾個又香又糯的糖油糕以示孝敬。逢年過節(jié)走親串友,樸實的鄉(xiāng)鄰們也會以糖油糕作為互贈的禮物。
很懷念兒時母親做的糖油糕。母親的廚藝在附近十里八鄉(xiāng)是出了名的棒,而母親做的糖油糕更是美味,外酥里嫩,甜香爽口,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既美味又好看。附近十里八鄉(xiāng)家里有紅白喜事需要炸糖油糕的鄉(xiāng)親,都會找母親去幫忙。熱情的母親一向是來者不拒,爽快地幫人忙活。那時候,生活不像現(xiàn)在這么寬裕,吃粗糧的時候多,吃細糧的時候少,所以能吃頓母親做的糖油糕,算是過節(jié)了。
記得我8歲的時候,有次生病沒胃口,母親看我病懨懨的樣子很是心疼,問我想吃什么,我說想吃糖油糕,母親疼愛地摸了摸我的頭說:“好,媽給你做?!蹦赣H拿出僅有的兩碗白面粉倒在盆里,摻入一碗小米面,在里面加了點白糖,然后用開水燙面,一邊倒入開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燙好面后,將面團攤在案板上晾一小時左右,母親把燙好的面撒上干面粉揉和,一邊揉一邊加干面粉。我問母親為什么要加干面粉,母親說加入干面粉揉制好的面團,炸出的糖油糕外面才會起脆皮。揉好面,用盆扣上醒半個小時。
母親在鍋里倒上油,開始炸制糖油糕了。她把面分成若干個小面團,搟成面餅包入適量紅糖,捏嚴口,拍成薄薄的扁圓形,放入油鍋內(nèi)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在盤子里稍涼了下,便拿了個先讓我吃,說是糖油糕趁熱吃才味美。我嘗了一口,那軟軟糯糯的外皮,流動的糖餡,香香甜甜的味道,深深地刺激了我的味蕾。品嘗著無比好吃的糖油糕,我不禁夸母親的手藝好,我說:“媽,你做的糖油糕真好吃,比對門劉姨做的好吃?!甭犞业目洫劊赣H呵呵一笑,說:“炸糖油糕的關(guān)鍵在和面,面軟些才好吃,再就是炸油糕的油溫要掌握好,小火炸制才能外焦里嫩。這是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訴他?!?/p>
長大后,我內(nèi)心里充滿了對母親的崇拜,我覺得她是世界上最心靈手巧的女人。
隨著外出讀書離開家鄉(xiāng)并在外地參加工作,故鄉(xiāng)以及母親做的糖油糕漸行漸遠。剛離開家鄉(xiāng)那會兒,母親知道我喜歡吃糖油糕,總是給我做好寄給我,但糖油糕剛出鍋時吃才好吃,涼了后味道會差很多。吃了幾次后,我便叮囑母親不讓她再寄了。
但多年來,童年時母親做的糖油糕的味道一直保存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出門在外想母親想家了,我就在所在的城市滿大街找西北風味的館子,然后進去問人家有沒有糖油糕賣。碰了幾次釘子后我便死心了,只能將這種美好的回憶封存在記憶中,午夜夢回時獨自品味。糖油糕里有母愛,我之所以會對這種點心念念不忘,其實說到底是對親情和故鄉(xiāng)的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