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寵(生卒年不詳),字祖榮,東萊牟平(今山東牟平)人。東漢大臣,曾任東平陵縣令、大浮臚、司空、司徒、太尉等職。
原文:
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擾。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尨眉皓發(fā),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對曰:“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它守時吏發(fā)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遭值圣明,今聞當見棄去,故自扶奉送?!睂櫾唬骸拔嵴文芗肮孕埃壳诳喔咐?!”為人選一大錢受之。
——《后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譯文:
山里的老百姓樸實敦厚,有的竟然活到年老都沒有進過城里,他們往往被官吏所煩擾。劉寵廢除了那些繁瑣的規(guī)章制度,禁止擾民的行為,郡中大為開化,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朝廷召他擔任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位老翁,眉毛頭發(fā)都白了,從若邪山谷里出來,每人拿了一百文錢,送給劉寵。劉寵說:“各位老前輩為什么要這樣苦了自己呢?”他們說:“山谷里的人鄙陋,從沒見過郡守。別的太守在任時,派官吏到民間征發(fā)索取,白天黑夜從不間斷,有時狗叫一整夜,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上任以來,夜里聽不見狗叫,百姓也看不到官吏。我們老年人難得逢此太平盛世,遇到如此賢明的太守,現(xiàn)在聽說您要離開了,因此我們特意為您送行?!眲櫿f:“我的政績哪里達到幾位長者所說的地步呢?你們辛苦了啊!”于是從每人手中挑了枚較大的錢收下了。
啟 示
清初的監(jiān)察御史楊維喬在劉寵墓前題詩:“居官莫道一錢輕,盡是蒼生血作成。向使特來拋海底,莒波贏得有清名?!币诲X太守劉寵前后連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均能嚴于自律,心系百姓,因而所轄之地百姓安居樂業(yè),社會祥和穩(wěn)定,被頌為太平盛世。離職之時,百姓自愿奉錢相送,劉寵感恩父老,取一錢留念,此事成為千古美談。所收的一錢,在劉寵看來,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錢,而是山陰縣鄉(xiāng)民的心。正是劉寵太守在“盛情難卻”之下的明智之舉,攬得千古美名。
十八大之后,在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下,仍有部分黨員領(lǐng)導干部不收斂,不收手,終致身陷囹圄。在他們眼中,一錢如草芥,萬金不嫌重,“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古訓早已充耳不聞,貪污腐化,營私舞弊,官德淪喪,最終鋃鐺入獄,受到法律嚴懲!
一千多年后的清朝,乾隆帝南巡時路過劉寵曾經(jīng)為官的地方,有感于他的清廉,當場揮筆題七絕詩一首“循吏當年齊國劉,大錢留一話千秋。而今若問親民者,定道一錢不敢留。”古代官吏尚能清廉如此,對照古人,今人更應(yīng)仿效前賢親民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