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古鎮(zhèn),湖南湘西鳳凰縣鳳凰古城始終是繞不過去的一處美麗存在。偏居一隅的鳳凰古城美得清純、自然、婉約,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每天都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紛至沓來,又滿載而歸。隨著鄉(xiāng)村游的日益盛行,鳳凰古鎮(zhèn)的旅游版圖也逐漸向古城周邊的老家寨、苗人谷、山江苗寨等苗鄉(xiāng)擴展。這些美麗的苗寨分散在古城周邊的山野中,用各自最原始、最淳樸的美景迎接著八方賓客。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自古傳說,它是天界神鳥,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在湖南湘西曾有一座邊陲小鎮(zhèn),因其西南方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后此地遂以“鳳凰”為名。鳳凰自古為“三苗之地”,因其軍事戰(zhàn)略地位重要而得以發(fā)展,更一度成為湘西重鎮(zhèn)。元明時期這里曾設(shè)五寨長官司,清代曾設(shè)鳳凰廳。
鳳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迄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這里群山環(huán)抱,河溪縈回,舟來船往。碧綠的沱江穿城而過,翠綠的南華山倒映在江中,倩影隨波流動。當山間暮鼓響起,江畔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吊腳樓又開始泛起青煙。一幅清幽絕美的“鳳凰城圖”就這樣鋪展在山水之間。
這里不僅山清水秀,更是人杰地靈。從清道光年間至清末,這里涌現(xiàn)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三品以上軍官百余名。民國時期,這里亦孕育了中將、少將等軍官三十余名。現(xiàn)當代以來,鳳凰依舊人才輩出,涌現(xiàn)出一大批將軍、干部、作家、藝術(shù)家。特別是民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齡,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沈從文及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出現(xiàn),令鳳凰不僅聞名全國,更是蜚聲世界。
沱江穿鳳凰古城而過
鳳凰古城中臨水而建的吊腳樓
鳳凰古城的神秘與秀美多年來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前往探幽。2001年12月,鳳凰古城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shù)卣Y(jié)合鳳凰古城本土資源優(yōu)勢,逐漸規(guī)劃開發(fā)形成了著名的“鳳凰九景”: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陳寶箴老宅(古城博物館)、崇德堂(江西富翁裴守祿老宅)、萬壽宮(江西會館)、楊家祠堂、東門城樓、虹橋風雨樓、沱江。
古城中青石板街縱橫交錯。街兩邊布滿了青瓦灰墻的江南民居。這里的每一道街巷都有一段歷史,每一處老宅都有一段故事。沈從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分為前后兩棟平房。頭進正房為青磚瓦房,面闊三間,現(xiàn)在是沈從文生平事跡展覽室。穿過正房進門廳,后面則是一個小小的庭院。沈從文正是在這個小院子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一路往北,至北文星街,便可見熊希齡故居。與沈從文故居不同,這是一座典型的苗式平房四合院。小院由堂屋、臥室、廂房圍合而成,門、窗、墻大部分為木結(jié)構(gòu),其上或雕花或繪圖案,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極富苗族情調(diào)。院中有一處天井。天井東側(cè)為柴房。熊希齡從小便在柴房里學習推磨和沖碓技術(shù)。這也令他從小養(yǎng)成了體察民間疾苦的高尚情懷。
不同于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的簡樸,陳寶箴老宅呈現(xiàn)的是一派富庶大家的氣韻。陳寶箴祖籍江西,但他的政治生涯卻是從湘西鳳凰開始的。陳寶箴曾任鳳凰廳道臺,后來官至湖南巡撫。陳寶箴老宅距原鳳凰廳道臺衙署僅20米之遙,是陳寶箴祖孫三代(近代詩壇泰斗陳三立等為其子,國學大師陳寅恪等為其孫)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走進大宅,立刻被頭頂裝飾精致的翹角飛檐所吸引。這是一座折角形大院,主屋為四面圍合的高層閣樓,雕梁畫棟,堪稱華美。不僅如此,陳寶箴老宅對外開放后,又在院內(nèi)籌建了古城博物館和雷雨田藝術(shù)館,館內(nèi)陳列著諸多文獻資料及藝術(shù)品等,琳瑯滿目。如今,三館相連,曲廊花窗,庭院深深。這里已儼然成為鳳凰古城的一處文化地標。
也許我們無暇顧及每一幢深院古宅細處的美,但行走其間,一磚一瓦又都似曾相識。原來,那是源自沈從文先生《邊城》里的描述:“黃泥的墻,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么妥帖,且與四圍環(huán)境極其調(diào)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迸c古城沿江一條街豎橫交錯、互為輝映的,是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虹橋風雨樓。虹橋橫臥于沱江之上,橋下三孔相連恰似臥虹,風雨樓則層層疊疊摞于“臥虹”之上,形成了一道別致而壯美的風景。當然,最令人向往的莫過于泛舟沱江,感受“船在江中走,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景象。尤其是當暮色降臨時,江畔一排排吊腳樓亮起燈盞,迷人的燈光灑入江中,小小木舟便搖入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童話世界。難怪有人說:“夜游鳳凰,才能真正感受她的美。”
鳳凰古城東門城樓
苗族頭飾
山江苗寨
千百年來,鳳凰沉淀形成了奇異神秘的巫儺文化,并造就了她獨特的民俗景觀:別具一格的苗族服飾、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文茶燈,還有少數(shù)民族原始戲劇儺堂戲……但是,如今的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在古城街邊觀看這種“非遺展演”,更渴望于進入鄉(xiāng)土苗寨,一睹原汁原味的巫儺文化景觀。隨著“新旅游”時代的到來,當?shù)卣凇傍P凰九景”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了“古城—南華山—苗寨”等多條旅游路線,以滿足更多游客的獵奇之心。如今,鳳凰老家寨、苗人谷、山江苗寨等相繼開放,倍受游客追捧。
老家寨地處苗疆腹地,距鳳凰古城約22公里。老家寨又被稱作“生苗”(未開發(fā)之地),至今依然保存著淳樸獨特的民族風情。每當有遠方的客人光臨村寨時,熱情好客的苗族小伙和姑娘們便會盛裝齊集在山寨門口,擂響迎門鼓,唱起苗族山歌。鼓聲陣陣,歌聲悠悠,縈繞山寨數(shù)里不絕。當然,初來乍到的客人還須先喝一碗攔門酒后方能正式入寨。老家寨整體呈八卦圖式布局,寨中街巷蜿蜒交錯,曲巷通幽。在寨邊的小山崗上,有一片參天的古榛木林,依偎守護著這千年古寨。傳說此地為神鳥鳳凰棲身之地?!傍P飛翱翔兮,四海求凰?!比缃?,這里也已成為苗家青年男女的“愛情密林”。
苗人谷距鳳凰古城約18公里,其因擁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和保存完好的古老苗寨而被公認為“苗族活化石”。走進苗人谷,便猶入“桃花源”:一彎溪水潺潺流淌,二垅峽谷曲回幽深,三簾瀑布從天而降,谷中藏洞、洞中藏谷、天外有天。這正是苗人谷最令人稱奇的地方。當然之后人們還須爬過苗王洞,再乘兩次船,才能最終進入苗寨。苗寨原始而淳樸,至今仍遺留有許多古老的巫儺文化遺址,也保留著最淳樸的巫儺傳統(tǒng)文化習俗。因此,來這里游客不僅可以領(lǐng)略湘西原生性苗寨祭奠典禮盛況,還可以品嘗一頓純正可口的苗家飯菜。
山江苗寨又名“總兵營”,位于鳳凰古城西北約20公里處的一個大峽谷中。自古以來,這里的苗族同胞為了抵御野獸和土匪侵擾,在寨內(nèi)修建了大量的碉樓和防御墻等。碉樓的基座用石塊堆積而成,上方筑土,一般分為上下兩層,四面都開有窄窗,用于瞭望,并以助射擊御敵。山寨碉樓密布,固若金湯,儼然一座名副其實的“總兵營”。與碉樓相呼應的是防御墻。它一般高4米~5米,墻上同樣有瞭望口和射擊孔。防御墻環(huán)村而建,一直沿著山勢蜿蜒直上,在山寨的頂部還仿效長城建立了烽火臺。這里高高的碉樓和青苔斑斑的防御墻展現(xiàn)了一種別樣的苗寨風貌。佇立其間,靜靜傾聽它們講述著那往日的歷史風云,別有韻致。當然,在這里還能參與體驗更為隆重的苗家民俗活動。人們可以參觀苗王府(苗王龍云飛府?。?,欣賞苗族歌舞,觀看驚險的踩鋼刀表演,更可參與互動游戲——跳竹竿,親身體驗苗家民俗活動的別樣風情……
鳳凰多苗寨。如今,愈來愈多的苗寨對外開放,如地潭江苗寨、關(guān)田山苗寨、早崗古苗寨等等。這些苗寨如百花綻放在山谷中。它們文化同根、歷史同源,卻又各具特色。苗寨內(nèi)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別樣的苗家民居、濃郁的民族風情,常常令游客醉在苗鄉(xiāng),流連忘返。
苗寨內(nèi)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別樣的苗家民居、濃郁的民族風情,常常令游客醉在苗鄉(xiāng),流連忘返。
苗寨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
苗家小樓
傳統(tǒng)苗族吊腳樓
苗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