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
“十一”長假期間,傳聞已久的范冰冰逃稅案終于塵埃落定。10月3日,稅務部門公布了該案的相關情況,范冰冰被責令按期繳納稅款、滯納金、罰款共計8.84億余元。此后,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省稅務局,對原無錫市地方稅務局、原無錫市地方稅務局第六分局等主管稅務機關的有關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依法依規(guī)已經(jīng)問責。
為了偷逃1億多元的稅款,受到逃稅金額6倍的處罰,可以說,范冰冰為自己的一念之差,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案情大白后,范冰冰通過微博刊登了致歉信,表示經(jīng)過這次整頓,會“講規(guī)矩、遵秩序、重責任”。這樣的反省,不但適用于范冰冰本人,也給整個娛樂圈拉響了警報。
演藝明星的高收入,來自社會公眾的買單。通過納稅回饋社會,理當是明星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從法律上看,嚴格守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演藝明星作為萬眾矚目的公眾人物,更應是守法的表率。依法納稅不過是一種底線要求,普通人數(shù)千月薪都需老老實實繳稅,一些明星動輒收入幾千萬上億,卻鋌而走險偷稅逃稅,實在是有愧于其明星身份,更是辜負了社會的期待。
范冰冰作為國內(nèi)一線演藝明星,其所作所為,令公眾大跌眼鏡。不僅如此,此前接連發(fā)生的劉曉慶、毛阿敏、韋唯等明星逃稅事件,都一次次暴露了娛樂圈的逃稅“潛規(guī)則”。涉案明星無視底線,藐視法律,不僅帶壞了演藝圈的風氣,也沖擊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喚醒演藝明星的納稅意識,已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
喚醒明星的納稅意識,需要靠明星們的道德自省。演藝明星不僅需要優(yōu)秀的演技,更需要優(yōu)秀的品格。一味追逐商業(yè)利益,而背棄基本的社會責任,這樣演藝明星即便能紅極一時,也不可能留下良好口碑,獲得公眾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可和支持。做人先修德,德是立身之本,這句話適用于每一個人,明星同樣不能排除在外。
演藝明星應當認識到,明星的良好形象“易倒難立”。許多一線明星的商業(yè)價值,是靠長年累月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依靠良好的社會形象,其演藝事業(yè)才會如虎添翼,收入一路水漲船高。一旦明星陷入誠信或道德危機,形象瞬間就會坍塌,帶來極其慘重的損失。例如明星逃稅不僅要被重罰,而且會產(chǎn)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其所在公司市值下降、藝人作品受限等等,其后果顯然得不償失。
喚醒明星的納稅意識,更需要監(jiān)管的強化。明星逃稅之所以成為娛樂圈的“潛規(guī)則”,與稅收監(jiān)管的松懈甚至放縱有很大關系。近些年來,包括霍爾果斯、東陽、無錫等地,為了發(fā)展影視產(chǎn)業(yè),出臺了各種稅收優(yōu)惠政策,以此吸引影視公司和明星個人工作室入駐。比如常住人口僅8.7萬的霍爾果斯,注冊的影視公司曾經(jīng)達1389家,號稱“霍萊塢”,一度成為“中國開曼”“避稅天堂”。
范冰冰逃稅金額如此之大,竟然是崔永元的網(wǎng)上舉報演變成公共事件后,才引發(fā)稅務部門的介入。由此可見,相關稅務部門的日常監(jiān)管存在很大漏洞,并由此縱容乃至“鼓勵”一些演藝明星心存僥幸,踏入藐視法律、偷稅漏稅的雷區(qū)。其中教訓,可謂極為深刻。此次針對范冰冰逃稅案的處理,不僅范冰冰本人受到重處,相關地方稅務部門負責人和責任人員也受到問責,這是與以往處理明星逃稅事件的最大不同點。打擊逃稅漏稅,各地稅務部門自當“守土有責”,倘若稅務部門官員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同樣應當依法嚴懲。如此才能讓稅務部門不敢懈怠,擔負起自身責任,劃定監(jiān)管的紅線,讓明星逃稅之類的違法企圖無機可乘。
范冰冰逃稅案拷問著明星的社會責任,也給各地稅務部門上了一堂課。這不僅有利于喚醒明星的納稅意識,促進影視業(yè)的規(guī)范、健康發(fā)展,亦將推動影視業(yè)稅收征管的完善,強化稅收部門的責任意識。也正是從這個意義而言,我們有理由期待,范冰冰逃稅案及其處理,將成為稅收征管和影視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并為未來留下寶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