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事立法用短短4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數(shù)百年的道路。從改革開放40年的民法發(fā)展歷程來看,基本上可以將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改革開放開始至《民法通則》的頒布;第二個階段,從《民法通則》的頒布至《合同法》的頒布;第三個階段,從《合同法》到《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的頒布;第四個階段,民法典編纂的啟動與《民法總則》的頒布。
民事立法不僅構建了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而且構建了民事權利的基本體系,為制定民法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 民事主體制度。民事主體是國家所確認的享有權利的資格,也是承擔義務的基礎。因為民事主體是權利和義務的承擔者,沒有民事主體就無法確定權利義務的歸屬。甚至可以說,民事主體是權利義務存在的目的。我國《民法通則》在法律上確認了公民(自然人)、法人的民事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公司法》《合伙企業(yè)法》《個人獨資企業(yè)法》都從特別法的角度進一步細化了民事主體的規(guī)則。《民法總則》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借鑒比較法上的經驗,規(guī)定了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從而完善了民事主體制度。
2. 物權、債和合同制度。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制度是規(guī)范財產(動產和不動產)的所有和使用關系的基本制度。民法的所有權制度直接反映并維護所有制關系,但也和交易關系有內在的聯(lián)系。產權的初始界定是交易的前提,也是降低交易費用的重要條件。交易就其本質而言主要是所有權的轉讓,無數(shù)的交易總和構成了市場,債和合同是財產交易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是商品流通領域中最一般的、普遍的法律規(guī)范。債權制度大多是規(guī)范交易行為的,債的一般規(guī)則是規(guī)范交易過程、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guī)則,而各類合同制度也是保護正常交換的具體規(guī)則。作為市場交易的基本法,我國《合同法》確認了合同的一般規(guī)則以及重要的有名合同,構建了合同債權的基本規(guī)則?!段餀喾ā访鞔_了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制度,其發(fā)揮了市場經濟所需要的產權界定和制度規(guī)范功能。
3. 婚姻繼承制度?!斗▏穹ǖ洹返钠鸩菡卟ㄋ乖鴮⒓彝ヅc所有權視為民法典的兩大支柱,由此也說明了婚姻家庭制度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我國1980年頒行了新中國第二部《婚姻法》,并在2001年進行過重要的修訂。《婚姻法》明確了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包括婚姻自由原則、一夫一妻制原則等。而且,該法就結婚制度、夫妻關系制度、離婚制度、父母子女關系制度等作了比較全面的規(guī)定。另外,我國于1991年頒行了獨立的《收養(yǎng)法》,從收養(yǎng)的成立、收養(yǎng)的效力、收養(yǎng)關系的解除等各個方面規(guī)范了收養(yǎng)關系,為通過收養(yǎng)形成擬制血親關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規(guī)范。我國1985年制定了《繼承法》,明確了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的原則,落實了《憲法》第13條第2款確立的“繼承權受法律保護”的規(guī)定。該法還就遺囑繼承、法定繼承、遺產的處理,作了比較全面的規(guī)定。
4. 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制度是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制度,對于鼓勵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滿足我國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我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制度,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以后,立法機關根據(jù)WTO的規(guī)則,全面修改我國知識產權法律,符合了時代的要求??傮w上,我國《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對于著作權制度、商標制度和專利制度都作了比較完備的規(guī)定,對于激勵創(chuàng)新、保護人們的智力勞動成果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5. 民事責任制度。“權利的存在和得到保護的程度,只有訴諸民法和刑法的一般規(guī)則才能得到保障?!泵袷仑熑尉褪侨姹U厦袷轮黧w的合法權益,督促義務人全面履行義務的法律制度。我國《民法通則》第一次將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等的基本規(guī)則抽象出來,確立了民事責任制度,這是大陸法上的重要創(chuàng)新。《合同法》完善了違約責任制度,《侵權責任法》在《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基礎上,全面規(guī)定了侵權責任制度,《民法總則》對民事責任的一般規(guī)則作出了規(guī)定,從而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民事責任制度。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模式,提出要建立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從而明確了我國民事立法的方向。從世界范圍來看,衡量一種經濟體制是否屬于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關鍵要看市場是否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基礎性作用,反映在法律制度上,就是要看規(guī)范市場經濟的民商法律制度是否已經建立并健全。民法就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為適應發(fā)展市場經濟要求,1999年頒布《合同法》將三個合同法合一,進一步完善了合同法的規(guī)則,為市場交易確立了基本的法律規(guī)則。我國《合同法》所確立的合同的一般規(guī)則就是規(guī)范交易過程并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原則,而各類合同制度也是保護正常交換的具體準則。因為交易活動又是市場活動的基本內容,無數(shù)的交易構成了完整的市場,因此,合同關系是市場經濟社會最基本的法律關系,合同法也成為調整市場經濟關系的最基本的法律?!逗贤ā反_立了合同自由原則、誠實信用原則,這些都是交易的基本規(guī)則,《合同法》鼓勵交易、保障合同的嚴守與履行,這些都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和交易的發(fā)展,并維護市場經濟的有序發(fā)展。
《物權法》是另一部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其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作用表現(xiàn)在:一是構建了產權制度的基本框架;二是確定了平等保護原則,以維護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和基本財產權利;三是通過善意取得制度、公示公信原則等制度,有力地維護了市場秩序和交易安全;四是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確立了用益物權制度。
2017年的《民法總則》進一步推進了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完善,《民法總則》完善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市場主體制度方面,《民法總則》確立了主體平等的原則,有助于市場經濟之間的平等交易;同時,該法明確了法人的分類標準,豐富了法人的類型,確立了營利性法人的一般規(guī)則,規(guī)定了非法人組織的民事主體地位以及責任,從而將有力地釋放和激發(fā)市場主體的活力。在市場行為規(guī)則方面,《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的各項基本原則都是市場主體所應遵循的基本規(guī)則,該法詳細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生效等具體規(guī)則,并對意思表示的一般規(guī)則進行了規(guī)定,進一步完善了代理規(guī)則。在交易客體層面,《民法總則》廣泛確認了市場主體所享有的各項財產權利,如對知識產權的客體進行了詳盡的列舉以及確認對數(shù)據(jù)等的保護,適應了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在市場秩序維護方面,《民法總則》強化對交易第三人的保護,注重對信賴利益的保護,保護交易當事人的合理預期。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證明,經濟發(fā)展每個階段的進步都伴隨著中國民商事立法的進步和作用的發(fā)揮,可以說,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果,與法治的保障作用不可分開??偨Y改革開放40年民事立法的成就,對其在經濟社會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給予多高的評價都不為過。
民法本質上是權利法,以確認和保障私權為己任。眾所周知,法治內在地包含著“規(guī)范公權、保障私權”的價值目標,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確認權利、分配權利、保障權利、救濟權利。因此,通過民事立法保障私權,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更好地保障最廣大群眾根本利益、保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40年來,我國民事立法貫徹以民事權利為中心構建私法體系的思想,逐步確認和完善了民事權利體系以及保障民事權利的機制,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市民社會的發(fā)育和市場經濟的完善提供制度支撐。
《民法通則》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了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民事權利?!睹穹ㄍ▌t》采取列舉的方法,概括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債權、知識產權和人身權。尤其是,《民法通則》以基本法的形式宣示了對公民人身權利的保護,強調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不受侵害,從而突出了對人的尊重,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民法所貫徹的人文主義精神。由于《民法通則》確立了人格權,我們第一次在法律上享有了名譽權等權利??梢哉f,《民法通則》的頒行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民主法治事業(yè)的進程,標志著中國的人格權制度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我國《合同法》的頒布進一步完善了合同債權的體系和內容,確認了合同當事人享有的訂立合同、選擇合同當事人、選擇合同糾紛解決方式等自由。《物權法》規(guī)定了完備的物權行使和保障規(guī)則體系,具體列舉了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并確立了平等保護各類物權的基本規(guī)則。《侵權責任法》作為民事權利的保護法,實現(xiàn)了對民事主體各項權利的保護。該法第2條宣示了《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權益范圍,通過構建完整的責任形式,為私權利提供全方位的、充分的救濟。
《民法總則》作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構建了完整的民事權利體系,強化了私權保障?!睹穹倓t》沿襲了《民法通則》的立法經驗,專設“民事權利”一章,集中確認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所享有的各項民事權利,充分彰顯了私權保障功能。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伴隨著改革而逐步轉型,從計劃經濟時代政府對經濟、社會事無巨細的管控而轉為市場調控為主、充分發(fā)揮市場主體能動性、資源主要由市場配置的體制。在這個過程中,民事立法的理念也逐漸發(fā)生重大變化,從改革開放初期否定私法自治,甚至把民法等同于公法的理念,轉變?yōu)橹饾u承認財產自由、合同自由、權利行使自由等理念,逐漸承認了個人的主體地位和在法律范圍內所享有的自由。40年來中國民法的實踐,就是一個規(guī)范重建與價值重拾的過程。
私法自治,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圍內廣泛的行為自由,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志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民法通則》建立的法律行為制度,則為私法自治的實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合同法》全面確認了自愿原則(實際上是合同自由原則),確認了民事主體所享有的訂約自由、選擇合同相對人自由、談判自由、選擇合同內容和形式的自由、選擇違約責任方式的自由以及解決合同爭議方式的自由?!段餀喾ā冯m然規(guī)定物權法定原則,但也確認了物權特別是所有權行使的自由?!睹穹倓t》進一步完善了法律行為制度,其中貫徹了私法自治原則,在法律行為概念中增加了意思表示的內涵,增設了意思表示的相關規(guī)定,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落實了私法自治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常常被稱為民法特別是債法中的最高指導原則或稱為“帝王規(guī)則”。在1986年,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就確認了誠實信用原則,并將其規(guī)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原則?!睹穹倓t》第7條確定誠信原則,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價值,對維護交易安全和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樹立全社會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才能建立誠信社會,維護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經濟秩序,并為法治的推行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新中國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法繼續(xù)堅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和男女平等的合法權益,堅持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之一所具有的不可取代的價值,并按照民法的平等、意思自治等原則促使家庭法律制度的現(xiàn)代化。注重結婚和離婚的自愿,強調家庭內的男女平等,明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權利平等,承認繼父母子女和養(yǎng)父母子女等多元化的家庭形式,進一步保護家庭內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充分發(fā)揮了家庭所具有的繁衍、教育、撫養(yǎng)、贍養(yǎng)等社會功能。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與民事立法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密不可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這就對我們民法典的編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民事促善治保善治,需要制定一部高質量的民法典,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法典化就是體系化。分階段、分步驟展開民事立法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民事立法的重要經驗,但此種模式也存在其局限性,因為不同時期的立法受到當時立法政策影響,很可能使得這些法律帶有不同時期的時代精神和印記,從而影響民法典的價值和邏輯的一致性;而且此種立法模式無法對民事立法進行整體性、體系性的考量,這就難免導致各個民事單行立法在規(guī)則、制度甚至立法價值理念等方面產生沖突。因此,編纂民法典就是要通過價值整合和制度整合的方式,實現(xiàn)民事立法的體系化。如何才能制定出這樣一部民法典?
首先,我們的民法典應當立足于中國現(xiàn)實、解決中國現(xiàn)實問題、回應中國現(xiàn)實需求的民法典。我們要制定的民法典必須立足于中國國情,向世人展示我們依法治國的新形象和我國法制文明的新高度。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期,這部民法典應當吸收我國立法、司法和理論研究的成果,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有效地回應中國現(xiàn)實問題,反映改革成果、推進并引領改革進程,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編纂出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屹立于世界民法之林的法典。
其次,我們的民法典應當體現(xiàn)時代精神。21世紀是一個尊重人的尊嚴、弘揚人的價值的世紀,隨著互聯(lián)網、高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社會進入到一個信息爆炸、科技爆炸的時代。我國正在編纂的民法典應當是一部強化人文關懷的民法典,是一部注重保障人的尊嚴、意思自治,弘揚私益與私權神圣的觀念從而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的民法典,這樣一部民法典不僅將是一部垂范久遠的民法典,更將引領中國社會邁入一個“個人的自治、有尊嚴的生活”獲得全面實現(xiàn)的美好社會。
再次,我們所需要的民法典應當是一部體現(xiàn)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我們要制定的民法典必須彰顯21世紀的時代特征,回應21世紀的時代需要。21世紀是現(xiàn)代網絡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技術等高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這些高科技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福祉,改變了傳統(tǒng)生產和生活的形式,但也給民事主體權利的保護帶來了風險。所有這些都應當在我國民法典中得到回應。
今天,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已為民法典的制定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廣大民法學者也做了大量的理論準備。制定和頒布一部先進的、體系完整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典,不僅能夠真正從制度上保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完善,為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將為我國在21世紀經濟的騰飛、文化的昌明、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如果說19世紀初的《法國民法典》和20世紀初的《德國民法典》的問世,成為世界民法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成果,那么21世紀中國民法典的出臺,必將在民法發(fā)展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