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婷
(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61)
事實上弦樂四重奏有著很長的歷史,是一種十分古典的室內樂模式,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18世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特殊的表演形式漸漸得以被人們接受,成為了廣受人們喜歡的音樂表現形式,可以營造人與人交往的親切氛圍,體現音樂最自然、最純真的內涵,賦予觀眾一場靈魂上的視聽盛宴。
在音樂歷史的長河中,弦樂四重奏經歷過很多的時期,并憑此成為了音樂界最奇葩的模式。事實上浪漫主義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我們都能夠發(fā)現弦樂四重奏的影子。甚至可以說早在十八世紀巴洛克階段,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弦樂四重奏這種音樂形式的雛形??梢哉f弦樂四重奏乃至古典主義音樂是室內樂出現、形成的重要前提,是古典樂發(fā)展最重要的階段。眾多偉大的藝術家在此期間創(chuàng)造了眾多浪漫且經典的曲調與樂曲成為流芳百世的精華。在弦樂四重奏演奏時,表演的四個人必須全面統(tǒng)一、協調一致。除了要對作品曲調保持同步理解,同時對于音準、音樂節(jié)奏等細則也要共同發(fā)展、相互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表演出優(yōu)美、和諧的作品,成為觀眾喜歡的作品。
比如貝多芬、莫扎特、海頓等人的作品都可以被稱之為經典之作,是值得演奏者學習的四重奏作品。此外肖斯塔科維奇、拉威爾、德彪西等人的作品代表的是民族樂派、印象派,有著十分強烈且突出的民族特征。這些作曲家的作品很適合演奏者去學習其中的技巧和音準。弦樂四重奏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作原則突出的是內部和聲,對于聲調、音色的要求為協調一致。既各自獨立又相互統(tǒng)一,具有聯合性特點。表演時,演奏者必須要掌握與他人協同的策略和技巧。在不斷模擬和訓練過程中發(fā)揮最佳的實力。
所謂的弦樂四重奏就是指將四中屬于弦樂的樂器放在一起進行室內演奏,是一種室內樂形式,其中主要樂器包括大提琴、中提琴以及小提琴。其中小提琴負責演奏主旋律,是曲目表演的弦樂擔當,因此小提琴表演者的音準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弦樂四重奏對于小提琴演奏者的音準技能要求非常的高。此外弦樂四重奏的表演還要同時考慮表演技術、表演環(huán)境,表演者必須具備極強的水平與專業(yè)的素質。著重注意音色與主旋律,合理把握高音、低音聲調,以此來提高個人音準水平。
相較于其他奏樂的是,弦樂四重奏不僅重視個人能力,同時對于團隊合作性、統(tǒng)一性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表演者必須要在演奏中能保持步調一致,實現音準的有效發(fā)揮。團隊成員要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共同努力,保障每一個音調與和聲的準確性,以完美的作品視角展現給觀眾,尋求完美統(tǒng)一的演奏效果。此外表演者還要具備一定的反應能力用于控制演奏技巧,做好和團隊成員的聯系與溝通。弦樂四重奏有著艱苦、漫長的音準訓練過程,訓練者必須動腦、用心并在不斷地時間中才能收獲完美的聲樂演出。
在訓練的過程中表演者有必要著重于加強音準的訓練和音準的意識,慎重考慮表演時候的音準問題。這是因為在表演過程中,音準一旦稍有差池,那么整首曲目的表演都會不盡如人意,造成表演過時與表演漏洞。因此在訓練中如果表演者發(fā)現了音準方面的問題,那么訓練者必須及時提出,與團隊其他成員一同交流和探討。在互相聆聽與討論的過程中找出問題解決策略,以便確保歌聲、伴奏的融洽與一致。在默契的配合下提高團隊音準質量。平時訓練中,做好每一個聲部、音色的訓練,重點加強視唱訓練、彈唱訓練、辨別音色訓練。
另外弦樂四重奏對表演者的記憶力與聽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必須根據自己的聽覺與感覺來分析聲部的走向情況和變化。和弦演奏相較于鋼琴演奏要更加困難,十分注重音響效果。因此演奏者還要重視音譜標準程度,做好團隊合作、訓練與溝通,為團隊表演加分。只有做到了團隊共同發(fā)展、互相合作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有藝術品味且優(yōu)秀的作品。
作為一種風格多樣、音調豐富且富有文學藝術、深刻哲理的特殊音樂演奏模式,弦樂四重奏對于表演者的個人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必須做到協同一致,在平時的訓練中重點加強音色以及音準練習,拓展自身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深入研究四中走演奏規(guī)律,掌握其和新方式與技巧。在與團隊一同訓練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提高專業(yè)素質、音樂水平以及音樂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