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深度報道》是新聞學的一門核心專業(yè)課程,也是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并在實踐中完成作品的一門課程。筆者曾做過6年記者,在新聞行業(yè)中,因深度報道對記者策劃選題、采訪突破、行文寫作能力的高要求,以及對記者社會經驗和綜合素質的高要求,深度報道記者并不多見。而在深度報道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不足和社會經驗的缺乏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很難完成深度報道作品,從而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和畏難情緒。
有專家認為:“新型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注重啟發(fā)式教學,提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耙詫W生為中心”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這一教育理念強調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與需求,通過一些方法和措施激發(fā)學生內在學習潛力,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在《深度報道》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了多種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頗有成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識和能力掌握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教師的講授。任務單導學教學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單導學教學法是將整個學期的學習任務分解為若干小任務,每個小任務有明確的任務要求、完成時間和完成標準,在學期開始之前將任務單分發(fā)到學生手上,整個學期的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自己的實踐中一步一步完成任務單的過程,最終在學期結束的時候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目標。
任務單導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學生任務單的設計和安排。以《深度報道》為例,《深度報道》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深度報道基本理論,掌握選題策劃能力、采訪突破能力、深度報道寫作能力,考核方式為要求學生完成一篇調查報道、一篇人物深度報道、一篇組合報道。因此,整個學期的教學任務被分解為四個大塊——深度報道理論、調查報道實踐、人物報道實踐、組合報道實踐。每個實踐部分又分解為三個小塊——選題策劃、采訪突破、寫作編輯。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種評分綜合成為單項小任務成績,每項小任務成績相加再平均,成為學生期末成績。
例如“調查報道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任務清單就包括以下內容:
1、選擇一條你喜歡的調查報道,分析其操作路徑、報道層次;
2、選擇策劃一個你喜歡的調查報道選題,畫出操作路徑圖、擬定報道層次;
3、畫出采訪任務利益關系圖,擬定采訪突破策略;
4、擬定采訪提綱,討論采訪技巧;
5、完成采訪任務,總結采訪中遇到的困難、學到的經驗;
6、列出報道結構和報道框架,列出采訪調查到的相關事實;
7、完成調查報道寫作;
8、展示作品,總結陳述任務完成過程中碰到的驚喜、遇到的困難、犯過的錯誤、學到的經驗。
除了大的任務清單,還設計了《深度報道》學習記錄單,要求學生在每一項任務完成后填寫本任務學習記錄單。學習記錄單包括以下內容:
(一)、學習指南(課前預習)
1、課題名稱
2、達成目標
3、方法和工具建議
4、參考閱讀
(二)、任務完成過程記錄
(三)、困惑與思考
(四)、學生互評記錄
(五)、教師評價記錄
任務單導學教學法完全以學生為主導,把一個困難的大教學實踐任務分解為若干小任務,學生只要按照這個步驟一步步完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困難及時求助教師和同學,就能完成最終的作品,從而獲得成就感,體會到深度報道的艱辛、成就和樂趣。
“小組研討”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圍繞某一問題查閱資料、展開討論、陳述觀點、做出總結,在交流和碰撞中尋找答案。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當然,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在有限教學資源的情況下,或者若討論組織過程不夠嚴密,有時會難以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有的學生名為討論,實則放任自流,討論時只做旁觀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次小組研討中選好學生主持人,要求主持人把控話題走向、關注學生表現(xiàn)、調動學生發(fā)言積極性。
在《深度報道》任務清單每一項任務完成之后,都要求小組選出一位代表到講臺上陳述自己小組的觀點、展示本小組任務完成成果、擺出任務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留下的遺憾,提出自己的思考。這種總結和陳述有利于學生回顧和反思任務的完成,從而總結出知識點、經驗及教訓。
小組演講完成后,教師要求其他同學找出其陳述中邏輯方面、表達方面、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小組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值得改進的地方,和陳述的小組做課堂“辯論”。最終,辯論被引向“怎樣還可以更好”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和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啟發(fā)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犯過的錯誤中加深印象,也在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中學到知識。
這三種教學方法都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導,其根本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鏈接,讓學生既有理論知識的收獲,也有實踐經驗的收獲,同時收獲完成度較高的作品。在《深度報道》的教學實踐中,這些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可作為和新聞機構以項目合作制聯(lián)合“協(xié)同育人”的一種途徑,值得更深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