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凡
摘 要:古詩詞在我國中華文化寶庫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對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以及學生綜合文化素養(yǎng)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必須要注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聯(lián)系學生實際,科學的設計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力爭不斷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初中語文
古詩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詩詞所包含的文學價值及審美價值是其他文體所無法比擬的。加強初中學生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而且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古詩詞教學,積極探尋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方法,品出詩意
1.抓住關鍵詞句。古詩詞中的每個詞、每句話都具有深邃的意蘊,尤其是詩句中的重點詞句,是詩人感情的集中表達,體現(xiàn)著作者的思想。所有只有對這些關鍵詞句進行充分掌握,才能更好的品讀出詩意,了解古詩詞的真諦。所以,實際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抓住古詩詞的關鍵詞句,以此為突破口,對整篇古詩詞進行“破譯”。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柳”體現(xiàn)的是一種“惜別懷遠”的情懷,該篇詩句的整體主要是表達的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而正是借以“折柳”曲的笛聲觸發(fā)了這種思想的情懷。由此可以看出,全詩中“折柳”是關鍵的詞句。通過對關鍵詞句的講解,就可以全面的掌握全詩的真正詩意。
2.把握詩詞分類。詩歌的類型有很多種,如有詠物詩、寫景詩、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以及近體詩與古體詩等多種類型。而且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情誼表達,在不同類別的詩歌中有著各自的特點。如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是王維,他的詩作《山居秋瞑》,對清幽的山間美景、淳樸的山村民風、勤勞的鄉(xiāng)間百姓描繪淋漓盡致,展現(xiàn)出詩人對社會境界的理想追求?!霸娭杏挟?,畫中有詩”是詩人王維的最大特點。再如于謙的《石灰吟》,作者借以對石灰的吟詠,將自己不畏犧牲,精忠報國,堅守高潔的情操充分表達出來,通過詠物,展現(xiàn)詩人崇高的人格與光明磊落的襟懷。所以對詩詞分類,把握其中的代表人物,對詩詞的理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把握語言特點。語言是詩歌的載體,語言特點有清新、平淡、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如賞析《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贝嗽娬Z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梢?,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
4.明確表現(xiàn)手法。詩詞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襯托、對比、渲染、運用典故、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等。
二、學以致用,挖掘詩情
1.利用教材主旨穿插詩詞教學。在教學《散步》時,設置了有關“親情”的仿句練習,讓學生引用詩句來表現(xiàn)親情,如“親情是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悲哀,親情是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哭泣,親情是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焦急,親情是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哀愁,親情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想念,親情是王冕‘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的惦記,親情是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掛念,親情是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欲罷不能?!?/p>
2.針對學生習慣直接引用詩句的現(xiàn)狀,讓學生歸納運用古詩的其它方法進行比較賞析,以便更好的運用古詩??勺寣W生嘗試通過截取詩中關鍵意象,轉用古詩主旨,化用古詩意境等方式運用古詩。如很多同學擅長直接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來表現(xiàn)親情。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化用古詩,如將之改為“不管我走到天涯還是海角,永遠走不出的是母親用愛的針線編織的叮嚀;無論我是失意還是得意,永遠不會忘懷的是行裝上那密密的針腳。”相信學生經(jīng)過比較,自然會清楚后一種運用更有創(chuàng)新意識,更有韻味。
3.歸納整理同一主題的詩詞,另辟蹊徑。如學了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整理出這一組以“思鄉(xiāng)”為主題的詩句??梢砸髮W生以“思鄉(xiāng)”為話題,化用這些詩句,寫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話。
4.充分利用天氣、時節(jié)、時事等一切生活資源,運用古詩。如在陰雨連綿的日子里,我們可讓學生用詩來訴說雨,如“雨的語言豐富多彩,它可以是內(nèi)心的喜悅,滋潤著杜甫的漫漫春夜;它可以是離人的眼淚,傾訴在韋莊孤寂的夜晚,徘徊在王昌齡送別友人失落的夢中。”
總之,古詩詞積淀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豐富的民族情感,因此教師要重視古詩詞教學策略,實施有效性教學??赏ㄟ^反復吟誦、掌握方法、走近詩人、開展活動、學以致用等途徑進行古詩詞的有效性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扎實文化底蘊,傳承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枝維.古詩詞的誦讀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5).
[2]楊章凌.淺談古詩詞的教學[J].文學教育(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