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起
【摘要】作文既是教學難點,又是教學重點,尤其是高考作文更是占據著特殊地位,不僅所占分值較大,還是對學生漢語知識水平與語言整合能力的綜合考查。在高考作文教學中,為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廣大教育工作者都在嘗試運用新穎高效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即為其中之一。本文針對高考作文的生活化教學進行著重管窺,并制定一些有效的備考策略。
【關鍵詞】高考作文 生活化教學 備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94-01
近年來,生活化教學逐步滲透至教育領域,影響著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向與考查要點。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認真研究生活化教學模式,結合高考的特點重新優(yōu)化作文教學,努力體現生活化色彩,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文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高中語文教師應帶領學生認真?zhèn)淇?,借助生活化教學指導他們做好高考作文備考工作,指引學生寫出優(yōu)質作文。
一、運用生活沉淀體悟寫作技法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中的海報、標語、歌曲、語言等,包含著大量的寫作技法。在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更好的備考,教師需組織學生用心體會、感悟和思考生活,讓他們在生活沉淀中體悟寫作技法。舉個例子,詩歌《雨中思鄉(xiāng)》:
綿綿細雨,細雨綿綿
蒼空中飄落的雨滴成線
恰如游子剪不斷的思念
故鄉(xiāng)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個明凈的村莊
麥浪在鄉(xiāng)親的夢里滾翻
綠樹中的一角屋檐冒著裊裊炊煙
想象爬上故鄉(xiāng)的山頭
……
教師應該這樣引導:“故鄉(xiāng)的雨”這一意象可不可以替換成其他意象?將“綿綿細雨,細雨綿綿”,比喻成“恰如游子剪不斷的思念”有什么妙處?這種修辭運用、遣詞造句同生活情境相統(tǒng)一的寫作技法怎么遷移至作文中?同時,“思鄉(xiāng)”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自己可以感同身受,而且接觸到的詩詞、歌曲、影視作品等較多,在現實生活中極為常見,可以觸碰他們的內心,情感受到強烈沖擊,促進他們對寫作技法的提煉。如此,基于學生熟悉的詩歌出發(fā),引領他們結合生活情境選擇恰當的寫作意象,選擇合適的修辭手法,使其充分感受到寫作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促進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真正落實,為高考作文做準備。
二、采用生活經歷選取寫作素材
高中生在寫作文時通常會遇到沒有寫作素材的窘況,面對作文題目時憑空想象,隨意捏造素材,有的甚至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經歷,或未經消化的素材,最終寫出的作文思想情感不豐富,更是難以感染讀者。對此,在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學備考中,教師需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切入點,從中選取恰當的協(xié)助素材。諸如,高中語文教師要求學生每周準備一張稿紙,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和個人感悟,張貼在教室的后墻上。這樣能夠強制性的督促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記錄生活與表現生活,抓住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他們寫出的作文將會變得富有生機與活力,且融入個人真情實感,感染讀者的內心和情感。再如,按照學號順序每天由一名學生負責購買一份報紙,之后在各自學習小組中一起摘錄接近個人實際生活的新聞事件,同樣張貼在教室的后墻上,作文課上可以進行擴寫或改寫。如此,學生寫出的作文將會保持生活化,新聞事件的社會價值則具有深刻性。補寫、仿寫、擴寫、縮寫等寫作方法基于生活素材角度出發(fā),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表達欲望,讓他們真正愛上寫作,長時間的在這種語境中進行作文備考,可以寫出真正的生活化美文、情文和真文。
三、借助傳統(tǒng)文化尋求寫作突破
在教育教學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教材和課程體系中,適當增加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考與高考中的比重,目的是保護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避免受到異質文化的侵襲。所以,對于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學備考來說,同樣需要借助傳統(tǒng)文化尋求突破,也是高中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新突破。其實,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一直以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影響著學生,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也較為常見,像各種節(jié)日文化,包括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等,以及服飾文化和飲食文化等。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引導學生更多的接觸、了解和感悟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以此為突破口走進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學,為他們帶來新的文化體驗和備考途徑。除上述傳統(tǒng)文化之外,對聯(lián)文化、民歌民謠、民間傳說、風俗文化和地名文化等,均是學生進行生活化寫作的素材寶庫。如此,學生在閱讀、整理和搜集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活動中,能夠拓展自身的寫作視野、豐富寫作素材,學習寫文化作文。并讓學生更好的繼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了解和體悟民族文化,發(fā)現文化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為寫作提供新的主題和素材。
四、總結
高考作文生活化教學提倡寫作和生活的深度連接,引領學生學會關注、體驗、思辨與改變生活。高中語文教師需堅持課堂內外相互融通、互補共生的原則,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創(chuàng)作欲望,指導他們不再懼怕寫作,為備考鋪平道路和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嚴愛軍.高考作文:試題簡析與備考策略[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7,(Z1):20-21.
[2]黃漢宗.回歸本真,切實提高高考作文備考質量[J].考試周刊,2016,(A2):2-3.
[3]范存秀.試論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趨勢與備考指導[J].課外語文,2016,(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