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善意”是我們?nèi)粘V薪?jīng)常說的兩個字,它也是民法的主要范疇?,F(xiàn)在我們不難區(qū)分法律對待“善意”與“惡意”的不同,法律是對“善意”優(yōu)待的,它是應該受法律保護的。2015年徐州一名75歲老人突發(fā)疾病暈倒在街頭,過路何醫(yī)生喊“替我作證”后上前救人的新聞引發(fā)了網(wǎng)上熱議。何醫(yī)生曾因為自己的這句喊話,事后倍感內(nèi)疚,幾番向傷者家人道歉。但何醫(yī)生的行為,還是受到大家的力挺?!胺霾环觥币恢倍甲屓藗冃拇娼娴?,善意如果不被法律保護,那么還會有人敢“善意”嗎?
關(guān)鍵詞:善意;法律保護;倫理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0-0199-01
作者簡介:吳麗華(1977-),男,漢族,本科,南昌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一、善意的含義
“善意”在中日文中的意思都是好的意思。它可以組詞,善行善良,善心。都表示好,善是與惡相對立的,還有就是民法中的“善意”,這個“善意”起初來源于國外,而不是起源于我國,這個詞是經(jīng)過翻譯后,我們國家才開始流行的。
二、理論中的“善意”
善和惡本是倫理學所研究的范疇。而民法中的善意詞語來自國外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倫理性。部分國家翻譯出來的意思略有不同。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倫理學中的善惡進行進一步探討。它們的關(guān)系就和權(quán)利與義務在法學中的基本問題是相同的,倫理學所研究的最基本的問題就包括善與惡。倫理學將人只分為兩類,即善與惡,在倫理學中評價人類也只是善惡之分,比較單一化。因此倫理學分析的基礎就是善是什么,惡是什么。對于善惡是什么的問題上專家和學者們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那到底善是什么呢?惡又是怎么界定呢?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進行了考察,他給出了關(guān)于善的定義的五種立場:直覺論、權(quán)力論、唯理論、快樂主義和活動主義。直覺論講的善就是可以并且只能通過直覺來判斷的就象知道火是熱的、冰是涼的一樣。權(quán)力論講的道德是被動出來的,是經(jīng)過巨大威嚴和勢力的東西的命令逼迫人類而產(chǎn)生的,所以,善就是服從統(tǒng)治者或教皇神權(quán),因為這象征威嚴,看似神圣不可侵犯,使人們不敢觸碰,使人們被奴役著。在這里善就是盲目地服從了。唯理論講的善就是符合事物的一般之理,宇宙是個超然的無邊界的理性和諧的統(tǒng)一體,人類只有用理性思考一切,理性做事不能感情用事,才是唯一的善??鞓分髁x講的快樂是唯一的善,不論做什么事,只要自己快樂,沒有煩惱不痛苦就行,自己覺得開心的行為就是善。活動主義講的善就是潛意識里有一個目標然后努力去實現(xiàn)它。學術(shù)界上的不同學說對善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傾向活動主義的善,而有的專家是在快樂主義基礎上建立了功利主義的倫理原則,斯多葛學派則是唯理論的堅持者。學術(shù)界也是將其分為很多種,各有千秋,個人感覺都很有道理。有一個元倫理學分析的是分析道德語言的科學,即主要是關(guān)于“正當”,“應該”,“善”,和“價值”的科學,這是我比較傾向的。而規(guī)范倫理學則分析的人類自己所做的行為情況,主要是對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按道德標準來進行的。無論是哪種善,它都應是好的行為準則,都應該被發(fā)揚光大。善算起來應該在我國有不只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將善傳遞下去。讓我們的國家乃至社會更加和諧。
三、讓“善意”得到法律保護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先在一些地區(qū)或地點搞一部“好人法”,將人們的善意善舉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起來,讓人們不再擔心“扶不扶”的問題,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得到發(fā)揚,不能讓那些做了好事的人惹上一身麻煩,有的甚至還攤上了官司,應該將這些好的行為予以法律保護,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國外的一些經(jīng)驗拿來借鑒。比如美國各州都有《好撒馬利亞人法》,其實就是《見義勇為法》,美國公民可以通過法律規(guī)定免除見義勇為者因為施救而造成損失的責任。再比如加拿大也用法律為見義勇為行為提供了保障,使見義勇為成為意大利人民所崇尚的,安大略省的《見義勇為法》就規(guī)定:“無論習慣法如何規(guī)定,自愿且不求獎勵報酬的個人,不必為施救過程中因疏忽或不作為所造成的傷害承擔責任?!边@條規(guī)定讓施救者沒有了后顧之憂,打消了施救者因施救不當而惹上官司的顧慮,也是鼓勵公民見義勇為的好法律,目的是為了防止見義勇為者事后成為被告。又如在德國在這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的更細,如明文規(guī)定“無視提供協(xié)助的責任”是違法的,如果善意救助傷者造成傷者身體損害或者經(jīng)濟損失,對傷者進行見義勇為的公民可以免責。善意是從道德的土壤中總生根發(fā)芽的,而且要有法律保護的澆灌,才能茁壯成長。
四、結(jié)語
“善意”是一個好詞,它表示人好的行為,在倫理道德上是應該被贊揚的,在當今社會,有一些人的行為在道德上欠缺使得很多人不敢把“善意”輕易拿出來,這就可能對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起到阻礙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用法律保護善意。
[ 參 考 文 獻 ]
[1]王海明著.倫理學方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1-22.
[2]顧德寧.善意亟需法律保護[J].政法要聞,20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