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倍趥鹘y(tǒng)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解惑者,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被教師占為己有,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語言信息。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改變這一狀況。新的英語教學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征就是重視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個人覺得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其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有效地組織起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英語;生動活潑
在教學中對不同學生的個性懷著尊敬和接受的態(tài)度,不因學生的個別差異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即學生在學習英語中,出現(xiàn)錯誤,不輕易批評,而是采用學生能接受的方法來使其意識到自己所錯之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使之不僅“學會”而且“會學”。為他們日后的深入學習和繼續(xù)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究竟如何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呢?
一、 課前熱身活動,集中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開始,教師能否在較短的時間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思維進入興奮的狀態(tài),迅速進入學習軌道,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課前幾分鐘的Warmup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前奏。課前熱身活動不僅能夠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復習舊的知識,起到鞏固作用。下面我談談我在Warmup活動中的一些做法:
(一) 布置預習內容(Warmup)
在上每節(jié)新課的前一天我都會布置學生預習,學生通過對新課的預習對新的內容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預習習慣,積極主動地預習作業(yè)。如:我在上Book 7 Unit 1 Part B Lets read前就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上網(wǎng)收集有關于不同國家的交通規(guī)則,了解并預習新課內容,同時要求學生分類歸納出哪些國家是靠右行走,而哪些國家是靠左行走。通過預習,學生對新課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提高他們對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 課前自由會話(Free talk)
這樣做可以強化口語訓練,鞏固所學知識,進而提高每個學生的會話能力。如以上例子,課前就學生所收集資料進行提問:Are the traffic rules the same in every country? Which countrys drivers drive on the left side/on the right side?從問題的回答,學生對新課的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為新課做鋪墊。
二、 課堂角色互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
有的教師上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率非常高,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教師不問,學生不答,師生的默契度非常高,而且學生回答的內容往往是教師期望和預料的。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課堂活動實質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仍是“花蕾”,學生是四周的“花瓣”。這并沒有體現(xiàn)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互動。如:Book 3 Unit 1 Part A Lets talk的公開課,剛上課時,老師呈現(xiàn)若干圖片并提問讓學生回答。
剛開始學生們積極舉手回答,想象也非常豐富,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但不一會,學生就開始坐立不穩(wěn)了,雖然老師反復提問講解,學生認真聽講回答,而往往效果適得其反。由于老師極少提問到小組或個體,沒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操練對話,使本節(jié)課最終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話教學時非常重要的,在學生接受完Lets talk的內容后,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操練,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例如,自由編排對話,小組合作討論,或者自創(chuàng)表演,各自出謀獻策,這樣才能讓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 師生共同合作,體現(xiàn)學習的主體性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人人能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交流、積極思考問題。在日常的課堂活動中,根據(jù)教學的需要,盡量讓學生做到資源共享。我采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的小組化學習方式。按座位編排學習小組,每組4~6人,注意上、中、下各類學生的搭配,每節(jié)課都要以小組進行會話、表演、討論,最后歸納總結。
四、 體驗創(chuàng)造,在合作交往中提高學生的探索性
在教學中,學生應該能運用他們所學的語言知識,通過真實的交流,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過程。有了交流的能力,交流的欲望和交流的內容,設計活動的情景表演,讓他們體驗創(chuàng)造,真是水到渠成了。這時老師是評價者和觀賞者鼓勵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而同時學生也是活動的評價者和觀賞者。通常一組剛表演完,就已有同學起來抓“雞腳”(錯誤表達)和表揚對方的優(yōu)點。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個個摩拳擦掌。如在學習“Unit 5,Book 4. Part A Lets talk”時,我先設計了各種的日常購物專柜,設計成真實的購物情景,讓學生置身于購物的氣氛之中,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從表演中,學生不但能在實際情景中體驗并操練運用所學內容,同時,學生還能做到隨機應變,拓展一些討價還價及付款時的用語:如:Oh! Its too dear/expensive. What about...yuan?等等,這樣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驗證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使他們將體驗創(chuàng)造視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總而言之,在英語課堂中需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主體參與,自主發(fā)展的條件和空間。在老師指導下,學會學習、學會運用,使英語課堂教學真正是主體參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靖,劉志文,陳衛(wèi)東.未來課堂教學設計特性:具身認知視角[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5).
[2]王燦明,顧志燕,嚴奕峰,張志泉.體驗學習影響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發(fā)展的實驗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4(02).
作者簡介:
張秀梅,廣東省東莞市,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