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燕
摘要:21世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發(fā)展迅速的經(jīng)濟、日益頻繁的文化交流,對我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為了培養(yǎng)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全面發(fā)展人才,我國全面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工具、人文性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為了避免傳統(tǒng)說教式德育教育引發(fā)學生逆反心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要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講究德育教育方式,將德育教育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各項語文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小學生道德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2-0054-01
現(xiàn)代社會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什么重要意義,具體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師又要從何做起呢?
1.在小學階段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小學生的心靈是一張白紙,教師則是將他們的心靈變得更為豐盈、塑造他們靈魂的人。在小學階段對他們進行德育啟蒙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原本懵懂無知的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道德意識、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對他們將來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小學這一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為他們將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基。并且,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僅是高學歷、高綜合素養(yǎng),還要求現(xiàn)代人才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只有將中華文明的精華部分、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繼承下來,并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揚光大,才能更好的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才能成為更好的服務于現(xiàn)代社會的國家棟梁。
2.當前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實一直沒有放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仁者愛人”“厚德載物”“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愛人即自愛”等都是我國傳統(tǒng)德育教育的至臻名言。雖然現(xiàn)代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進步,但是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還沿用陳舊的德育教育方法,板著面孔對小學生進行家長式的說教,德育教育方法單一,向小學生耳提面命灌輸?shù)拇蟮览?,無法激發(fā)小學生德育學習興趣。再者,傳統(tǒng)德育教育僅僅存在于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德育的意識、也缺乏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德育的機會,他們的道德水平難以真正提高。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瑣事都蘊含著德育因素。德育應該是落實在行為當中的美德,不應該僅僅是課堂上教師講的大道理、僅僅是小學生的幾句話語。脫離了實際生活的德育教育是空洞的,是缺乏實效的。
3.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增強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3.1 教師應該在課前準備中尋找文章的德育滲透點。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結合教材內容,選擇要滲透的德育教育內容、選擇能夠為小學生所樂于接受的德育教育方式。為了避免語文課堂淪為枯燥的道德說教課,教師要善于根據(jù)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對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入的挖掘,尋找到課文和德育教育的契合點,確定合適的德育教育內容。例如在《司馬光》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勇敢、機智的品德教育;在《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教師則可以從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小學生學科學、用科學、以及聽人好言相勸的思想;在《藍色的樹葉》一文中滲透樂于助人品質教育。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說教引發(fā)小學生厭煩心理,教師還要在課前準備當中選擇多樣化的德育滲透方式。例如將德育教育滲透在場景表演過程中、滲透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滲透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在故事性極強的課文學習中、在極富哲理性的課文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讓語文課堂成為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
3.2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前進行精心準備是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帶著明確的目的、選擇好了合適的教育方式,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德育教育才能更具指向性、德育方式也才能更具合理性。有效的準備是為了更好的實施。所以,課堂是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德育教育融為一體,讓課堂成為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高道德水平、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陣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首先要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德育教育內容,教師還要注意德育教育方式的選擇。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德育教育更為他貼近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讓他們感受到道德廣泛存在于生活實際當中,而不是僅僅存在于課堂說教、不僅僅存在于品德教材上。教師還可以利用新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大量趣味性極強、內容曲折的故事,啟迪小學生的高尚品德。
總而言之,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許多問題,內容陳舊、口號性內容較多,形式也極為單一,德育教育停留在書面上、停留在課堂上。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教師要精心選擇和教學內容契合的德育教育內容、運用多樣化的德育教育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又要為小學生在生活實際當中踐行德育創(chuàng)造機會,讓小學生在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接受良好品德教育,樹立正確人生觀、道德觀,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好的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服務。
參考文獻:
[1] 佐熱古麗·塔依爾.加強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發(fā)揮德育教育功能[J].人間,2016,(5):91-91.
[2] 肖慧娟.小學語文如何有效滲透德育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6):29.
[3] 顏加銀.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速讀(下旬),2017,(11):7.
[4] 李秋月.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88.
[5] 彭麗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讀書文摘,2017,(2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