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州市劉海粟美術幼兒園傳遞著劉海粟大師——閎約深美、傳承創(chuàng)新、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傲⒚烙谛g,涂抹純真底色;潤愛于心,揮墨七彩童年”為辦園理念。在課程游戲化的大背景下開啟了劉美幼以“拙趣”為課程特質的游戲化探究之旅。本文闡述“拙趣”課程背景、實施途徑、成效三方面,對此課程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課程;拙趣;美術
一、 “拙趣”課程背景
常州市劉海粟美術幼兒園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名園。確立“立美于術,涂抹純真底色;潤愛于心,揮墨七彩童年”為辦園理念,2015年被評為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基地,開啟了劉美幼以“拙趣”為課程特質的游戲化探究之旅。
二、 “拙趣”課程實施途徑
(一) 明晰脈絡——構建“拙趣”課程方案
從兒童本位出發(fā),解析游戲對于3-6歲幼兒的發(fā)展價值;探討游戲與幼兒發(fā)展的關系;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前期研究基礎探尋各種知識、能力及態(tài)度在生活和游戲情境中整合的機制,在拙趣課程理念下預設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運行機制。構建了“拙趣”課程方案,蘊積適宜幼兒發(fā)展的課程內容。
拙趣課程目標:有形、有色、有趣
“拙趣”課程內涵:拙:稚拙、本真 趣:童趣、自然
課程依據:有形、有色、有趣;課程核心:拙而有趣
主攻:轉變課程組織方式與幼兒參與會動的形態(tài)
(二) 拓景物華——拓展“拙趣”課程空間
環(huán)境的整體架構符合孩子們的審美,布局合理。為孩子們游戲活動帶來了安全,便捷和舒適。根據游戲化環(huán)境指南,對室內外環(huán)境進行了微改造與適度創(chuàng)意。
1. 自然、探究、共享的公共環(huán)境
一個生態(tài)園:將幼兒園南邊圍墻外雜草地添加綠色隔離網、修整開辟成“S”形親自然生態(tài)園。師生共同認領田地,種植蔬果。
三個探究場(泥地、沙水、運動):在泥地投放小帳篷、鍋碗鏟勺,廢舊輪胎、竹梯等低結構創(chuàng)意材料,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chuàng)玩。
四個主題共享區(qū)(小社會、美術室、陽光庭院、大廳):課程的經驗是整合的,通過預設的游戲環(huán)境和孩子生成需求相互交融,對園所功能室做了嘗試性的變化。
2. 悅納、適宜、互動的班級環(huán)境
我們的班級我們做主——規(guī)則悅納:師生共同規(guī)劃、因地制宜進行班級空間布局的設計和擺放;對走廊、午睡室、盥洗室等空間實施延伸拓展;游戲區(qū)域動與靜、開放與適當封閉相結合。
可探究的材料,多元開放——適宜投放:在教師的觀察與支持下,調動幼兒和家長的積極性,更新、充實各種材料,鼓勵幼兒參與制作標識,在游戲中學會自由選擇、有序歸還。
課程的價值意蘊軌跡呈現——主題墻互動:在主題實施推進中,師生共同將主題實施過程中的設疑提問—主動探究—觀察記錄—多元表達表現等信息通過調查問卷、海報、繪畫作品等不同的方式輔以軌跡標識循序漸進地呈現在班級主題墻,并適度留白。
(三) 激趣生長——探求“拙趣”課程組織
由靈而動—一日流程三位一體:審議了原有的一日作息,減少集體教學活動,建立一日流程三位一體的操作提示,和孩子一起討論班級的一日時間表,老師和孩子共同成了時間管理的主人。
兼收并蓄—一游戲與課程優(yōu)化整合:從游戲的課程化和課程的游戲化這兩個方面著手讓游戲與課程有機融合,保證幼兒應有的時間、空間、給予幼兒自主游戲的機會;鼓勵與支持幼兒自發(fā)的、自由狀態(tài)的游戲活動。
鉤深索隱——材料探究美術活動:基于前期《童心稚趣繪常州》和《大美術教育理念下的幼兒主題美術活動設計的研究》園本課程實施研究,在幼兒與材料進行美術創(chuàng)造的動態(tài)中,以“平面情景形式”及“立體無限造型”為材料探究活動的核心,預設各年齡段探究性美術活動方案。
(四) 臻于至善——完善“拙趣”評測機制
1. “學習故事”式評價:
用敘事的形式對幼兒學習和發(fā)展進行評價。通過這里發(fā)生了什么?(注意)、這里發(fā)現的學習是什么?(識別)和接下來怎么辦?(回應)三個部分來觀察解讀幼兒的行為,追隨和支持兒童的興趣、需要,并為兒童的主動學習提供助推力。
2. “課程體驗式”評價
一日生活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兒童都有可能在學習。充分挖掘周邊蘊含的教育資源和學習契機,及時地捕捉幼兒探索體驗、過程軌跡、經驗獲得等,形成個性化的探究性體驗課程。
3. 作品注解式評價
在幼兒繪畫或手工作品完成之后,傾聽孩子對自己作品含義的表達并幫其記錄下來,展示時將作品和作品記錄一起呈現。
(五) 張合有序——健全“拙趣”課程管理
課程資源開發(fā):基于各班課程主題,轉化為幼兒喜歡的,豐富多元的游戲探究形式。教師注意觀察、收集和記錄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表達,形成課程資源探究故事,由課題小組篩選后經宣傳組后臺制作進行微信公眾號推送。
資源平臺創(chuàng)新:建立“三”平臺。一是網絡互動平臺:充分挖掘園本教師資源,組成線上微課開發(fā)團隊;二是環(huán)境互動平臺:圍繞“拙趣”課程主題,各班通過我計劃……我會玩……我回顧……我分享…的游戲方式。三是活動互動平臺:在幼兒園整體策劃每學期定期開展一次集團四大品牌活動(三月運動節(jié) 六月成長節(jié)、十月文化節(jié) 十二月美術節(jié))。
三、 “拙趣”課程實施成效
(一) 幼兒在拙而有趣中玩味童年
在“拙趣”課程實施過程中,幼兒追隨自身興趣,與材料進行充分地互動,過程中幼兒探索感受顏色、材質、運動方式以及空間設計,并獲得感官體驗。他們學會仔細觀察,辨別細微差別,有目的地操作材料,利用自己的直覺體驗在感官探索游戲中獲得樂趣。
(二) 教師在反思實踐中提升課程執(zhí)行能力
“拙趣”課程研究過程中,幼兒園依托省、市級課題科研項目研究,讓每位教師在審視自我、理性采選中,更好辨析行動的有效性。讓游戲的形與神更聚焦;珍視教師課程建構的已有經驗,滲透游戲精神,關注了整體的課程文化。培養(yǎng)出了一批樂思善學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目前劉美幼2人參加區(qū)級工作室。同時還成立了3個園內名師工作室。
以幼兒園文化引領游戲課程“拙·趣”精神的創(chuàng)生,以“拙·趣”游戲課程精神反哺園所文化,提升辦學品質,同時為幼兒園整體課程游戲化建設提供操作經驗。在質樸中行走,拙趣中創(chuàng)生。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618-172.
[2]虞永平等.學前課程的多視角透視[M].南京:江蘇教出版社,2006:3,2,77-79.
[3]劉曉東.解放兒童[M].南京:江蘇教育岀版社,2008:4,8,80-85.
作者簡介:
黃海燕,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劉海粟美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