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霞
摘 要:在《語文園地》中安排的“日積月累”是典型有代表性的語言材料,可以讓學生感受民族語言的魅力,浸潤啟蒙國學;感受外國經(jīng)典。面對課本中如此肥沃的土壤,我們豈能走馬觀花地走過而不進行深耕呢?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 “致千里”“成江?!?。通過日積月累的深耕,讓學生浸潤在芳香的氤氳之中,使我們的課堂永遠洋溢鮮活的魅力!
關(guān)鍵詞:日積月累 深耕 積累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薄罢Z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xùn)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痹凇墩Z文園地》中安排的“日積月累”板塊所提供的正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語言材料。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版塊,卻包含著非常豐富的語文資源,對學生的語言積累和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日積月累”也是學生學習的肥沃土壤
1.是感受民族語言魅力的沃土
語文教育專家于漪曾說:“語文本身有它獨特的魅力,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比辗e月累的形式多樣,在園地的日積月累中涉及了成語、格言、諺語、古詩、現(xiàn)代詩等語言形式。《三字經(jīng)》、《禮記》、《論語》等國學啟蒙,讓學生浸潤啟蒙國學的經(jīng)典語句,通過日積月累的點滴熏陶,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并將民族的魂滲入學生精神中。
2.是享受外國經(jīng)典的沃土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yīng)該隨意虛擲?!保碌诙卧弧白岊A(yù)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 嗎?”(五下第八單元);……像這些托爾斯泰、雨果、歌德、雪萊等人的國外經(jīng)典名言,淺顯易懂,但融入大家們的智慧與品質(zhì)。
面對課本中如此肥沃的土壤,我們豈能走馬觀花地走過而不進行深耕呢?讓這片沃土上能枝繁葉茂,開花結(jié)果。
二、深耕“積”和“累”
1.點面結(jié)合,讓積累“立體”起來
“日積月累”顧名思義就知道是讓學生通過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因此,我們得有效地利用手中的教學資源,讓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讓學生的積累變得更厚實。
例如:當我們學習了歇后語這種廣大人民群眾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語言形式。圍繞本組專題,喻體都是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如以歷史故事作比喻的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用神話傳說作比喻的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閱讀并積累一些歇后語,對豐富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有幫助。教師在教學時可適當做些補充,或引導(dǎo)學生另外收集交流。不妨把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里的故事推薦給他們,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閱讀相關(guān)內(nèi)容。從整首詩中,整本書全面理解。通過這種“點”和“面”的結(jié)合,讓學生不再是一味地空洞背誦,而是充滿“立體感”的理解和積累。
2.舉一反三,讓積累“呼應(yīng)”起來
對于“日積月累”的教學,由于單元和單元間、上冊和下冊間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較少,沒有起到“日積月累”的真正效果。針對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溫故知新,新舊知識的銜接,幫助學生積累鞏固。八冊第一單元是積累名勝對聯(lián)(回文聯(lián))的練習,而這之前,七冊園地五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名勝對聯(lián):“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教學時,我們可以適當?shù)鼗仡櫰邇詫W習的對聯(lián),做到溫故而知新。
3.以一帶群,讓積累“豐滿”起來
提到積累,書本中的“日積月累”內(nèi)容很多時候只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它往往只呈現(xiàn)了某一個領(lǐng)域中的一部分知識,給了學生無窮寬廣的延伸空間,讓學生“撐一只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五上第一單元“日積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關(guān)于讀書的名句,展現(xiàn)了古人關(guān)于讀書的體驗和方法。結(jié)合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收集有關(guān)讀書的名人名言。更注重在綜合性學習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讀書例子來談體會。鼓勵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還搜集了其他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積極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像這樣有效結(jié)合單元學習任務(wù)能夠“積硅步”“積小流”讓學生“日積月累”中的知識積累日益厚實起來,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致千里”“成江海”。
三、深耕“運”和“用”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日標和語文課程性質(zhì)進行了重新定位。這個定位中非常鮮明地突出了“語言文字運用”,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標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而“日積月累”貴在運用。怎樣才能把這些名詩警句活學活用呢?
1.活用于習作中
積累的東西能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運用到語言交流、寫作中去,我想這是“日積月累”的終極目的。
第九冊第四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寫生活中得到的啟示或是寫自己的座右銘。而“日積月累”中的五句名言,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密切。五上第二單元主題是思鄉(xiāng),但與習作卻是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鄉(xiāng)》對于向來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的孩子來說是很難表達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的。學生可以學習著詩人的表達方式,原有的句式進行吟誦,那習作中的濃濃思鄉(xiāng)之情就隨著時日積月累的詩句娓娓道來。這樣一來,所積累的句子立即能運用在自己的習作當中,學生有了成就感,學習興趣也為之更為濃郁,真所謂是一舉兩得,一箭雙雕。
將日積月累直接引入習作中,既降低了習作的難度,同時也給學生如何將日積月累運用到習作中來提供了范本。這樣一來,他們會發(fā)現(xiàn),學習積累原來是如此的有用!學習興趣自然會更濃。
2.活用到生活中
六上第三單元“日積月累”中推薦了有關(guān)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標語。讓日積月累回歸到生活,招聘“廣告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以環(huán)保標語為主題,請他設(shè)計一個公益廣告短片。把原本枯燥單一的文字,通過學生豐富的想象,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改編了一個個生動真實的廣告短篇。 讓名言標語已不再是口號,它已經(jīng)深進到學生的內(nèi)心,融進到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價值觀。這樣,從孩子們的情感體會出發(fā),把日積月累的教學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使這些沒有生命的語句有了溫度。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日積月累”就如那枝墻頭的紅杏,透過它,我們能欣賞到滿園的春色;通過它,我們把學生從容地帶進祖國語言這片神奇的花園,將“日積月累” 的教學抓的扎扎實實,讓這片沃土得到深耕,在這片沃土上長出甜美的果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