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慶
摘 要:本文圍繞市公開課的磨課經(jīng)歷進行探究反思,闡述了磨課的意義和形式,并詳細介紹了本節(jié)公開課的磨課過程和內(nèi)容,通過這次公開課的經(jīng)歷,作者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對磨課活動展開了認真思考和感悟。
關鍵詞:磨課 公開課 信息技術
一、磨課意義
磨課,就是圍繞《輕輕松松去春游》這節(jié)課,在教研員的指導和全市初中信息技術老師的參與下,采取多種形式,反復深入地研究、探討,然后讓我不斷試講,從而達到我的教學水平快速提高、全市初中信息技術老師共同提高的一種相互學習形式。對我來說,磨課增強了我和同學科老師間合作交流的默契,大大提升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團隊的思維水平,具體理解如下:1.磨課能指導教師深刻理解教材;2.磨課能指導教師精選教學方法;3.磨課能指導教師學會精益求精;4.磨課能增強教師的合作意識。[1]
二、磨課的形式
一般來說,磨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追求課的精致;2.體現(xiàn)教的靈活;3.追尋課的通透;4.探求課的純美;5.探索課的真實。
幾種磨課形式在我的磨課過程都基本融合了。為了追求課的精致,我不斷聯(lián)系教研員和資深老師來幫我打磨,不停的說課、試講,選擇不同年級、不同程度的班級進行試講,甚至利用送教下鄉(xiāng)的機會去農(nóng)村學校進行試講,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不斷反思和修改;與同組老師進行同課異構,取長補短;每次說課、試講完,我都會進行反思,并形成了一本磨課日記;根據(jù)學生特點選擇他們喜歡的素材進行教學,建立素材庫,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激發(fā)學生興趣,最終的學生作品多種多樣,效果極好;最后的上課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我認真觀看了教學視頻,再次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編寫教學實錄,很有成就感。[2]
三、磨課過程
1.第一階段:確定課題,設計教案
先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確定了課題為《輕輕松松去春游》,剛好符合時節(jié),課本內(nèi)容主要就是flash引導層動畫的制作,于是我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進行教案設計,并編寫了學案,再將自己的教案初稿發(fā)給教研員和資深老師進行指導,反饋意見后進行修改。學校教研周的主題是“目標引領下的有效教學”,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在教學設計時就要不斷思考:學習目標如何定位、通過什么形式實現(xiàn)目標呢?按照教科院的要求,學習目標要具體明確,不能寬泛,因此我使用到了諸如“學會”、“能說出”、“會用”等字樣設計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按照說課、試講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
2.第二階段:說課、聽課、上課、評課
以說課—>聽課—>上課—>評課為一個整體環(huán)節(jié),結合大家的意見,精心修改教學設計和學案,完善教學思路,進行反復磨課。教師按照備好的教案進行說課,說教學設計,說學案,說學情,說學生;在網(wǎng)上或校園內(nèi)去聽同課題的課,按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要求分別從教師、學生、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有意關注,認真地做好聽課記錄,啟迪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
3.第三階段:教學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這是我的深切感受。不僅在課后進行體會,還把上課過程中的“優(yōu)”與“缺”進行言語組織,認真寫好每一節(jié)課后反思,并把大家的評課意見與我的反思進行對比,為大家的教學活動積累珍貴的資料。
4.第四階段:歸納總結
公開課上完了,要總結收集資料,將整個磨課環(huán)節(jié)的所有教學設計、學案和說課的修改稿、正式稿保存好,并將使用到的素材打包;每次修改時要有記錄,得到什么啟發(fā)了都要記錄在冊,搜集磨課過程中的照片和視頻,上完公開課后,編寫教學實錄,并將磨課的整個過程編寫成論文,供后者借鑒。
四、磨課內(nèi)容
1.磨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磨的時候要看是否符合新課改理念和課標要求,是否符合學校教研周的主題“目標引領下的有效教學”,是否考慮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經(jīng)過磨課,我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更加清晰,學生的學習目標確定也更加具體明確。
2.磨情境創(chuàng)設
我開始引入的情景是帶著女兒去春游的情景,因為上公開課那天是女兒的一周歲,更多的以我的生活為主體了,讓學生去模仿制作,學生興趣不高;于是我后來修改為帶學生去春游,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去春游,還提供了很多素材讓學生選擇去夢想的地方春游,這樣都是學生的興趣愛好,效果極佳![3]
3.磨師生對話
我在教學時與學生對話親和力是有了,但是問題的設置還不夠科學,學生的答案唯一,比如提問“你想去春游嗎?”學生肯定會說“想”,似乎有逼著學生說“想”的嫌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所以在提問時要多為學生想,還要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和提高。
4.磨教學方法
磨課的過程其實就是集體反思的過程。我在設計的時候結合啟發(fā)式教學、演練結合、巡回指導、問題引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進行,并融合了教師診斷性、學生參與性和總結性、獎勵式等多種評價方式。
五、磨課的收獲
1.提升了教師整體素質(zhì)
磨課中的討論過程是一種辨析遴選、逐步深入的探討過程,教師們通過參與磨課,全程了解了一堂好課是怎樣“磨”出來的,這是平常的校內(nèi)聽課所難以企及的境界。
2.磨出了教學新天地
磨課中我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要做到三個為主: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以教師后臺指導為主,以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為主;還要堅持六個原則:全面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民主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愉悅性原則和創(chuàng)造性原則。
3.磨出了真實的教學評論
磨課的過程是“一群智者的對話”過程。磨課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在于其最終上課的好壞,和最終上課老師所得到的收獲,其實在磨課的過程中,所參與的每一位老師都在進行著評論,在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磨課中的教學評論價值凸現(xiàn)出一種對專業(yè)發(fā)展、團隊精神和集體智慧的追尋,這是一種非常健康溫馨的教研文化。
磨課煉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與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我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磨出了我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我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我提升教材的高度。好課就是這樣磨出來的,人生也是這樣磨出來的。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大學出版社,2002.
[2]佐斌.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蔣成榮.讓磨課真正成為教師的“練功場”[J].人民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