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勇軍
摘 要:進入經濟時代以后,學生的學習任務更加繁重,而社會對學生的考核也更加多元。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需要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以及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態(tài)度以及學習過程。本文以小學語文的參與式教學為研究對象,希望探索出一套有效而具體的參與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從被動式向自主式學習,并促進他們轉變行為。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參與式教學 應用型
一、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興趣導致語文成績不理想。對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基礎性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小學生要從學習拼音、造句等基本知識,過渡到掌握閱讀、寫作等技能,需要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到語文參與式教學中,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手法,例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角色扮演法等,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1]
尤其是在新課導人時,每一學年的學習難度都有所提升,為了降低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教師要使用靈活的手段。例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提問,建立新舊知識的融合點。學生經過思考之后,能夠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之后教師再進行深度的引入,在復習舊知識和提問式的教學中,學生就會興趣高漲,在強烈的求知欲望之下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此外,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目標,在具體的細節(jié)層面需要注意引導,對語文教學進行優(yōu)化設計,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2]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
參與式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造情況,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語文的學習,本就是充滿了趣味性和自由性,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敢想、敢說、感寫,而不是標準的答案。因此,教師要依據(jù)教材的內容,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地聯(lián)合起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給學生們展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有多媒體教學方法、課堂提問方法、角色扮演方法等。多媒體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將靜態(tài)的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的形象,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通過圖片、視頻、聲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更多地課文背景及內容。[3]
在教學中,可以經常將圖片、視頻與課文內容結合,從而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可以不斷地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學習《狐貍與烏鴉》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加入豐富的圖片和視頻,首先可以依據(jù)教學重點進行提問:作者的寫作思路與表達方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課文內容為基礎,發(fā)揮具體的想象力,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將其轉化為自身知識。其次可以根據(jù)學生興趣點進行提問,對課文中的不同角色進行扮演,提升學生的興趣點,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4]
三、注重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教學發(fā)展的需要。在創(chuàng)新能力上的培養(yǎng),對一個人的長遠發(fā)展也是十分有效且有意義的,小學生階段,是人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時期,在參與式課堂中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能夠開拓學生視野,也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啟發(fā)。參與式教學需要教師前期的充分準備,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以及在課后的反思與總結。
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主要圍繞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為了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參與能力,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適當點撥總結,但需要避免用統(tǒng)一的答案,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方式。語文教學需要學生主動的參與,參與式教學對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體現(xiàn)在學生的表達、思考、寫作能力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種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要積極地引導他們大膽質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語文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體現(xiàn)在多維度思考方面,語文學習的特別之處,在于語義表達具有豐富性,小學生可以對同一個問題進行不同的思考。[5]
四、積極開展合作式課堂教學
小學生喜歡一起完成任務,在參與式課堂中進行合作式教學,能夠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小組的合作交流是強化合作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以及思考方法進行正確分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間接地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分隊的時候,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優(yōu)勢,遵循“組內異質”的原則,形成優(yōu)勢互補,從而促進小組成員間的交流。合作式的教學互動,尤其需要重視組內領導人物的培養(yǎng),選擇有責任感、約束力、成績好,并且善于團結他人的小組長,這能夠促進組內的交流互動,并能夠及時反饋信息給語文教師。[6]
合作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教師除了扮演引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的角色,也需要扮演合作者的角色,在與同學們相處的時候,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當然,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對小組的評價機制,注重學生的日常討論學習,更加注重參與互動,這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的參與式教學為對象,從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注重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積極開展合作式課堂語文四個方面來進行研究。教學策略是教師根據(jù)具體情境,運用一定的教學理論去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這是介乎理論與方法之間的,參與式教學策略的推廣,既能夠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諸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也能夠促進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韋素偶.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任務設置案例研究——以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為例[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4):11.
[2]于寧.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02):152-153.
[3]張惠菊.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對策的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5(17):40.
[4]陳敏.淺談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的意義和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2(28):5.
[5]張?zhí)靽?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的價值和策略[J].新課程(下),2011(06):34-35.
[6]婁敬芳.小學語文參與式教學的價值和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