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童話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學生們非常喜歡童話故事,童話在帶給學生快樂的同時也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非常直接的影響,而童話故事曲折變化的故事情節(jié)與幸??鞓返慕Y(jié)局也使得學生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向往。在小學階段開展童話教學是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與心理需求的,有助于學生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更能夠促使學生們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蘇教版語文教材中選取了30多篇童話作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充分利用這些內(nèi)容展開有效教學,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指導幼兒學習童話文學知識,促進幼兒健康全面成長。本文主要針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童話選編及教學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 蘇教版 選編 教學
童話對幼兒的成長與一生都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時至今日我們?nèi)匀荒軌蛳肫稹栋籽┕髋c七個小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舒克與貝塔》等等童話故事,它們給童年留下了美好回憶。隨著現(xiàn)代教育體系的完善,童話開始走入小學語文教材,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完善且生機勃勃。
一、童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童話是兒童最喜歡的文學形式,他們在閱讀童話時能夠享受童話帶給他們的快樂,而童話營造的世界帶給學生更多想象空間,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童話故事的作者會采用簡潔明快的語言進行文學描述,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相對較短的篇幅及簡潔明了的故事對于閱讀能力培養(yǎng)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而純真、荒誕和快樂的寫作特點也使童話故事成為無數(shù)學生的最愛。小學學生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必須通過良好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他們的情緒,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為語文教學構(gòu)建堅實基礎。例如《猴子種果樹》與《小動物過冬》等童話故事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小動物們的故事,學生們非常喜歡這一類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類似故事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們一起模仿童話故事中的內(nèi)容,學生們既能夠很好地融入語文教學活動,更能夠感受童話和語文帶給他們的快樂。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選編及教學策略
童話故事可以分為擬人化童話故事、常人體童話故事、超人體童話故事等等,又可以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分為道德引導、行為影響和情操陶冶等等,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國內(nèi)外的多篇優(yōu)秀童話作品,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素材。筆者根據(jù)教材中童話選編特點及類型差異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擬人體童話為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擬人體童話是將其它非人類生物化作人體形象,運用擬人手法使其呈現(xiàn)人格化特性,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其它生物的形象更加豐滿且可愛,閱讀者能夠感受到擬人化主角的情感,進而對童話產(chǎn)生濃厚興趣。事實證明,這類童話更容易得到學生們的喜愛,也是符合小學學生認知能力與特點的,例如《三袋麥子》《蘑菇該獎給誰》等童話故事均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故事中的小動物賦予了人的特點。教師在開展這類童話故事教學時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利用情景劇表演、動畫片展示等方式推動教學發(fā)展,為學生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童話世界,帶給學生良好的心靈體驗,這也能夠使學生愛上語文,更加深入地研究語文知識。
2.價值趨向道德訓誡,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zhì)
童話故事不僅僅是在向?qū)W生們講述一個故事,更是通過童話對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產(chǎn)生影響,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標之一。蘇教版小學語文所選取的童話故事以道德訓誡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例如《螞蟻和蟈蟈》告訴學生們要向螞蟻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摒棄蟈蟈好逸惡勞的想法。《青蛙看?!犯嬖V學生們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并為此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三袋麥子》則告訴學生們遇到事情要勤于思考,開動自己聰明的大腦,運用智慧解決問題。這些故事都清晰明了地告訴了學生們?nèi)松览?,同時勸誡學生不要養(yǎng)成錯誤的行為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這些核心思想的傳遞,在帶領學生感悟童話世界美好的同時對學生們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情感、道德、品質(zhì)等多個角度對學生施加積極引導,促使學生們健康成長。
3.科普與童話相互融合,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素養(yǎng)
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的童話故事主要集中于中低年級階段,五六年級的教材中并未涉及童話,這時因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能夠面對真實的世界,童話已經(jīng)不再符合學生心理需求。而在三四年級的童話故事中逐漸引入了科普知識,這也是利用童話開展科學素養(yǎng)教育的寶貴機會。例如《小稻秧脫險記》《蒲公英》《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等等童話故事都是科普類童話,教師在開展相關內(nèi)容教學時要側(cè)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科學知識,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從虛擬走向現(xiàn)實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們接觸現(xiàn)實社會與現(xiàn)實生活的過渡時期。教師要充分科普類童話逐漸開始深入教學,使學生們能夠形成健全的科學意識,為學生發(fā)展構(gòu)建良好環(huán)境。
【結(jié) 語】
小學語文中的童話選編與設計是根據(jù)小學生特點展開的,既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入接觸童話知識,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童話形式與內(nèi)容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確保童話教學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慧.淺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走出誤區(qū)的途徑【J】.學周刊,2017(13)
【2】王彩蓮.淺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
【3】王菲.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