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瑋
以往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喜歡采取共性教學模式,使得較多學生的潛力并未有挖掘與發(fā)揮的機會。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意識一點,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潛力,一個教師教學的成效高與低,不僅在于是否及時發(fā)揮學生的顯性能力,更在于是否及時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這是激發(fā)其興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更是確保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一、潛力問題分析
1.受定式思維影響較深
眾所周知,受定式思維的影響是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變化的,所以小學階段學生受定式思維的影響較小,思維正處于極度活躍狀態(tài),正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好時期,教師需要把握好此時期。但從目前的語文教學實情來看,總是存在受定式思維及陳舊教學理念較重的情況,使得學生的學習主人地位未被尊重,采取的仍是灌輸教學模式,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促進其全面發(fā)展,而是成為了目的性較強的提高考試成績的活動。教學中不僅將大量時間放到了知識的反復講解中,還最大限度局限了其好奇、求知及思維發(fā)展,可以說非常不益于對其潛力的挖掘。
2.教學方法停留于單一狀態(tài)中
教學方法單一是指教學停留于知識灌輸式的講解中,并未將先進的對話法、探究法、討論法、實踐法、電教法等合理運用到教學中,這種問題的存在直接映射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教師對教學這一行為并不是十分理解,即使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也是照抄別人的教學內容及模式,使得教學并沒有以個性化、吸引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教學成效不佳,自然其學習潛力無法挖掘,個性學習難以發(fā)展。
3.缺乏實踐空間
語文學習具有廣泛性的特征,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這一單一環(huán)節(jié)中,要加強對課外學習資源的學習,尤其要合理設計課外實踐活動,積極挖掘其學習潛力,給予其充足的學習及豐富情感空間,最大限度的內化知識。但從目前的實際語文教學現狀來看,總是存在嚴重的重結果輕過程、重表達輕實踐情況,對教學實踐的重要價值并未領悟到,實踐教學成效不佳。
二、具體挖掘方略
1.以競爭心理進行激趣
對于挖掘潛能環(huán)節(jié),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與引導,更需要為其營造競爭氛圍,給予其共同進步與發(fā)展的機會。當然還要善于培養(yǎng)較強的競爭對手,相信在這樣有壓力的學習過程中,其學習會更加有興趣及動力。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較多家庭的生活條件都非常好,而其長期處于如此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形成懶惰心理。這時需要有意識多設計競賽活動,如演講比賽、創(chuàng)作比賽、書法比賽等等,給予其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機會,這樣必然能達到激趣,逐漸挖掘其潛力的目的,最關鍵的是能在班級中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局面,使每個層次學生都獲得發(fā)展。
2.合理進行挫折教育
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需要合理進行挫折教育,將逆境教育內容融入其中。比如在學習與挫折教育相關的課文教學時,要組織其進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接受挫折教育,在這樣逆境性較強的的環(huán)境中,當其遭受到一次次挫折之后,其品質、意志才能被磨練,才能將個人的才干發(fā)揮出來。此外,還可以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如參加殘酷的軍訓、參與到農村伯伯的干活中,引導他們不斷發(fā)憤圖強。當然挫折教育必須要掌握好“度”,切不可出現給學生造成負擔、傷害,打擊學習自信等情況,這樣的挫折教育才能合理達到挖掘潛力的目的。
3.始終堅持正面教育原則
雖然潛力的激發(fā)靠主觀意愿,但也無法脫離外部各種條件(激發(fā)、信任、理解、寬度等等)。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任何不好的言行都會對他們潛力的發(fā)揮造成局限,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影響其心理健康的情況。因此,實際教學中需要堅持多表揚,少批評原則,要善于進行正面教育,給予學生輕松學習制造充分的機會。
4.設計適宜情境
教學本就是一種雙邊性的活動,所以需要以激趣與發(fā)揮其潛能為教學核心,這樣才能逐漸點燃其智慧的火花,掌握知識、提升想象與思維能力,設計適宜情境。比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相關內容時,當分析完題目后能發(fā)現較多學生的情緒并無任何的變化,接著可以給其播放魚兒自由在在在水中游的段視頻,這時有些學生開始提出問題:“釣魚能有什么啟示呢?”這時在因勢利導的進入到課堂的探究中,能使其情不自禁的總結課文所反映出的道理,升華對課文的理解及情感,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及工具性較強的課程,本就具有挖掘學生潛力的責任。所以實際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挖掘學生潛力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多元化角度著手挖掘與培養(yǎng)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