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
如果你對生活不太滿意,你會想一路向西去大理?或在某個街頭患過傷風?亦或是……
說起云南,那可是一個曾經(jīng)讓我多次傷感的地方。八年前,因為愛情“轉(zhuǎn)移”,兩張往返麗江的機票投入海中;五年前,因為職場“夢想”,一張香港前往昆明的機票就此撕毀。
經(jīng)歷了漫長的等待,終于結(jié)束這八年的長跑見到了你七彩的模樣,這個夢開始的地方——云南。
心靈故鄉(xiāng)的探索之旅,從吃豆腐這小事說起
要說本次云南之旅的最大驚喜和難忘之處,那必須要從建水古城這個地方說起——這個最真實而又原汁原味的建水古城。
吃豆腐聽起來是件小事,可在建水人眼中,這可以成為一大事。在建水古城里,不乏專門吃豆腐的小店鋪,這里吃豆腐的方法很特別,不是你到收銀臺點夠數(shù)量等著上桌,而是一群人坐下來,圍在烤爐四周,慢慢地享受這閑暇時光。
來到建水的第一天晚上便迫不及待立馬放下行李,直奔老街去尋覓那心心念念的建水豆腐。簡單交流了幾句后,老板便小心翼翼開始給我們開始烤豆腐,他一邊不停翻轉(zhuǎn)著豆腐的正反面,一邊跟我們聊起這幾天在云南都玩了些什么。
旅游旺季的時候,這種“吃豆腐”的方式頗受歡迎,而且常常會出現(xiàn)一位難求的情況。可是這么多年來,即便排長龍的情況時常有,可每一位做豆腐的建水老板從來沒有“玷污”過吃豆腐這件事情,他們寧可堅持錢少賺一些,也要讓每位客人可以充分體驗到“吃豆腐”的過程帶來的樂趣。
而談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此行的建水之旅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超值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能夠這樣堅守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實在不多,而在這里,還能夠?qū)⑦@種傳統(tǒng)手藝形成一種城市整體的氛圍,讓人為之感到肅然起敬。
這,就是大理別樣的人情味,它帶不走,留得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哈尼族的智慧結(jié)晶
都說云南的美景美不勝收,那在眾多美景當中哪一個最令人心醉?我想應該眾多人跟我的答案都會是它:元陽梯田。
元陽梯田完美地向世人詮釋了什么叫“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元陽梯田一年四季擁有不同的獨特景觀,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元陽梯田進入了其水景季,也是梯田出片率最佳的季節(jié)。1300多年前,哈尼族祖先沿著藏彝走廊行至哀牢山脈之時,用手中的鋤頭和犁耙,將山坡層層整平,變大山為耕地。不知該贊哈尼族人的藝術(shù)天賦,還是哀牢山的資質(zhì)天成,在默默無聞的數(shù)千年之后,終于在20多年前被世界所發(fā)現(xiàn),并在2013年第37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元陽梯田有多美,恐怕用再多的詞也無法修飾。
凌晨4點多,我們便爬起來了。等到6點左右抵達多依樹觀景臺的時候,發(fā)現(xiàn)早已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攝影愛好者,都在這邊搶占好自己的拍攝位置,靜靜等候日出的來臨。
太陽悄悄露出了她的臉龐,整個景觀由黑乎乎的一片漸漸換裝成為紫色的新裝。日出前后,同一片區(qū)域,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沖擊。歐美游客也是絡(luò)繹不絕,并且連連稱贊這是他們見過的最浪漫的景色。
心中的日月,集雪山牧場森林湖泊于一地
香格里拉,由英文“Shangri-La”音譯而來。說起這片世外桃源之地的故事就不得不從英國著名作家James Hilton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開始說起。相傳20世紀30年代英國領(lǐng)事康威一行4人,他們在暴亂逆境中撤離,意料之外闖進了一片夢幻般的秘境地帶——香格里拉,金字塔般的雪山、神秘幽靜的藍月山谷、懸崖上的喇嘛廟……這種與世無爭的生活環(huán)境,猶如世外桃源一般另人神往!
水天一色,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景象。這片讓我至今回想仍戀戀不忘的湖泊,便是我的香格里拉第一站——納帕海!
當你靜靜坐在這片遼闊湖泊邊時,望著時而有鳥兒輕輕擦過的湖面,還有那一望無際的藍天白云在緩緩行走,忽然之間,感覺時光瞬間就慢了下來,多么希望這樣的慢時光可以久一點,再久一點……
離納帕海驅(qū)車只需要5-10分鐘的時間,便來到了著名的藍月山谷景區(qū)。
在到達景區(qū)之前,我們會經(jīng)過一條非常有名的青稞大道。歷史上,這里是吐蕃時期滇藏茶馬古道進入藏區(qū)的第一座神山。蔚藍的湖泊、滿山遍野的花海、蔥郁的高山牧場和古老的藏族村落……藍月山谷石卡雪山是景區(qū)最大的吸引處,山頂海拔高達4500米,冬春季山頂寒風撲面,上山一定要穿足厚衣服和佩戴太陽眼鏡。
“亞拉青波”藏語意為“黑牦牛山”,傳說它是石卡女神的坐騎,牦牛在藏民心目中非常神圣,許多民間傳說、詩歌等都把它作為正義的化身,也是香格里拉游牧文化、藏傳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當?shù)鼐用窠榻B:石卡雪山有一條神秘的“人神分界線”,分界線以上是無上神圣的神界,分界線以下是凡人居住的人界,而這條“人神分界線”就在亞拉青波牧場上方的某一神秘位置。
如果是夏季來到這邊,六月中旬,牧場周圍紫杜鵑盛放,七八月則長滿了葉似蕉葉的“酥油花”,還能看到藏民們在這里放牧、生活,木屋炊煙裊裊,猶如世外仙境。
距今約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石卡雪山山頂便是吐蕃贊普祭祀天神的神臺,如今每逢七月十五藏民都會前來朝拜石卡雪山。按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儀式,在燒香臺插上箭竹竿和煨桑,按順時針方向繞祭祀神臺轉(zhuǎn)三圈,口中默念經(jīng)文,等每一圈結(jié)束向天空灑出五谷雜糧,同時口中高喊“拉吉羅”。儀式結(jié)束后,人們掛上象征吉祥如意、祈福求愿哈達和經(jīng)幡,代表自己常年在此供奉神靈,來到香格里拉,只有祭拜過這樣靈性的神山,才算不虛此行。
據(jù)說天氣好的情況下,站在山頂卻可一覽梅里雪山、玉龍雪山、哈巴雪山、白茫雪山、碧羅雪山及稻城亞丁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等八大滇川藏神山風采。漫步在神秘而夢幻的藍月山谷,一種來到世間的盡頭,終于找到歸宿的感覺忽然間便油然而生,這一刻,我只想時光永遠停留在這一秒。
藍月山谷之外,驅(qū)車2小時走進一條通往天界的神秘峽谷路線,去解密一個康巴部落的千年傳奇故事和跟一座萬峰之巔靈性神山來場對話,而這個如此令人神往之地,便是巴拉格宗。
說起巴拉格宗,我們先從巴拉村的傳奇故事講起。
1300多年前在四川的巴塘有一個英勇善戰(zhàn)名叫斯那多吉的土司,他帶領(lǐng)族人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擁有一個強大的部落,戰(zhàn)爭雖然能給人帶來物質(zhì)上滿足,但心靈的創(chuàng)傷無法彌補,一片沒有戰(zhàn)爭的凈土成為了他們最向往的地方。后來,一次與老喇嘛旺堆偶然的相遇讓斯那多吉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決定放棄所有的財富和權(quán)力,帶著愿意跟隨他的族人去尋找這片人間凈土。他們歷盡千辛萬苦,跋涉千山萬水,終于來到一座金子塔般的雪山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像極了佛經(jīng)里寫到的香巴拉,從此他們在此居住,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生生不息的延續(xù)了1300多年。
巴拉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習俗——不養(yǎng)狗,藏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狗是不可或缺的放牧幫手,基本每家每戶都有養(yǎng)狗的習慣。但是在巴拉格宗,沒有一個客人會聽到一聲狗叫。這里傳承了祖先的傳統(tǒng)習俗,在神山護佑、人神共存、與世無爭的地方人們不用狗來建立人心與心之間的障礙,人們用佛法的覺悟與自性來守護心靈的家園,形成了和睦共處的香格里拉意境。
巴拉格宗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好的一份禮物,但絕塵凈域的巴拉格宗之美就像生活在峽谷深處的巴拉村人一樣不被外人所熟知,我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一片凈土。
在云南,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不希望自己蘇醒過來。
如果你對你的生活不太滿意,請來這里,找回屬于你的夢吧。
(摘自螞蜂窩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