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吳昌碩篆刻藝術述略

      2018-10-22 02:29:24沈樂平
      中國書畫 2018年8期
      關鍵詞:印面吳氏吳昌碩

      ◇ 沈樂平

      吳昌碩,名俊、俊卿,字昌碩,號缶廬、苦鐵、破荷等,浙江安吉人。吳昌碩是我國近現(xiàn)代“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巨匠,而其篆刻藝術之成就則是“四絕”中凸顯最早且被認為成就最高者。彼時,吳昌碩以其獨具魅力的篆刻風格名揚海上,開啟了后半生在江、浙、滬區(qū)域的專業(yè)藝術生涯,終其一生而不斷吸收、創(chuàng)新、變革,成就了為時人追慕、后輩景仰的古拙雄渾、氣勢磅礴的吳氏印風,故其篆刻藝術不僅成就極高,而且對海內外的影響至深至遠。

      一、吳昌碩篆刻分期

      吳昌碩是近代篆刻史上“重量級”的大師,但其習印過程亦與多數(shù)大家無異,都有著逐步發(fā)展、探索創(chuàng)新、成熟定型的過程,其篆刻風格演變與他的居住之更動、碑銘金石之接觸、訪師交游之活動等經(jīng)歷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譬如,以吳氏居住之地為界定標準,可將其篆刻風格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期為29歲之前,以居安吉老家為主;第二期為29歲至44歲,此間他云游杭州、嘉興、上海、湖州、蘇州等地;第三期為44歲至70歲,其時主要在蘇、滬兩地往返;第四期為70歲以后基本定居上海。而以居住地劃分其篆刻風格的分期,最重要的原因正是他在不同地域和條件下,其交友、學習、研究、創(chuàng)作等外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伴隨著他的藝術探索過程,其篆刻風格亦隨之而變。

      第一時期,現(xiàn)今我們大致可定為吳昌碩篆刻的萌生與基礎階段。其風格多以模仿前人為主,有收錄吳氏22歲至28歲之間共103方印的《樸巢印存》、30歲前后的《齊云館印譜》為代表?!段縻鲇∩缬洝分袇鞘献允觯骸坝枭俸米?,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流正變……”就當時印壇而言,學印者多從浙、皖二宗入手,繼而上溯秦、漢,吳氏亦不例外。

      這一階段,他取法的對象主要有浙派的丁敬、黃易、錢松以及皖派的鄧石如等,亦有相當?shù)那丨t、漢印樣式,偶有《飛鴻堂印譜》等流傳甚廣的集體印譜的痕跡。以傳世早期印作的實例進行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若“雪泥鴻爪”初具浙派風貌,若“金彭”頗有徐三庚味道、“周太史氏后身”略似鄧氏奏刀、“飛鴻”則有飛鴻堂印譜之遺韻……總體評價此期印風,可謂基礎扎實、眼界開闊、初具潛質,為其篆刻生涯之“序篇”,至于作品雖優(yōu)劣參半,與后來的成熟風格(個性化面貌之確定)關聯(lián)有限,但這也正是任何一位藝術大家所必經(jīng)之路。

      吳昌碩 人生只合駐湖州(附邊款/原石)

      第二時期,可稱為廣收博覽的階段。王個簃先生在《吳昌碩畫選·前言》中描述:“先生廿九歲離開了家鄉(xiāng),經(jīng)常在上海、蘇州間尋師訪友,究心文學藝術,對于詩、書、篆刻無所不長?!边@段時間,吳氏結交了高邕之、吳伯滔、楊峴、沈石友、任伯年、潘祖蔭等諸多的金石書畫家,見到了在老家安吉無以得見的各類金石拓片、名家真跡、印石原作等,遂眼界大開。故其模仿借鑒的方向不再囿于浙、皖二宗,而將重點轉移到以秦漢印章這一體系為核心的古代經(jīng)典上來—細致而深入研究漢鑄印、漢玉印、漢鑿印、漢磚文、漢碑額、陶文以及封泥、秦璽、詔版、權量、鏡銘甚至宋元押印等諸多風格,為其個人風格的塑造積聚了豐富的資源;同時,進一步熟練掌握了各種字法、布局、線條等形式語言,可謂得心應手、漸入佳境。于此已可窺見吳氏成熟時期風格的前兆,40歲左右的《削觚廬印存》諸譜可為證。若“俊卿之印”“愛己之鉤”,模擬漢鑄印,古茂質樸;“明道若昧”,則為仿封泥者;再如“安吉吳俊卿之章”,模鑿印一路印風,氣息純正、古意盎然……此類情況,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第三時期,可以稱為風格固定期。此一階段,吳氏在蘇、滬兩地之間頻繁往返,其篆刻名聲初顯,求印之人亦日盛,在經(jīng)歷前期的積累和探索之后,其個人的獨有面貌逐漸形成并最終確定。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幾個方面:一、將《石鼓文》篆書的結體融入印文當中,形成上緊下松、左低右高的結構特征;二、強調筆畫線條的書寫意味,且明顯增多了帶有不同程度之弧度的線條運用;三、將單刀、雙刀和沖刀、切刀結合運用,以達到生猛、醇厚兼而有之的質感;四、對邊框與界格的充分運用,完美處理外邊欄與內印文之呼應、調和效果。此四點,亦可謂吳氏篆刻風格的“標準要素”,朱文印“千尋竹齋”“泰山殘石樓”“破荷亭”,白文印“歸安施為章”諸作即為典型。

      吳昌碩 雄甲辰(附邊款/原石,放大)

      第四時期,為暮年升華期。這一階段,吳昌碩正式定居上海,參加社會活動較以往則明顯頻繁,篆刻作品的市場表現(xiàn)亦在王一亭等人的推動下異常興盛。故此間,他的創(chuàng)作相當旺盛,數(shù)量甚伙,加之“人書俱老”的緣故,將個人風格體現(xiàn)得更為淋漓盡致,更完善、強化了自身老辣蒼渾的面目,其代表作“人生只合駐湖州”“我愛寧靜”“無須老人”“西泠印社中人”等皆于是期創(chuàng)作而成。故與第三時期比較,可以說是其個人風格的沉淀與提升期,而印風更顯拙樸、生辣、渾厚、蒼茫。但是,由于這個階段里應酬之作數(shù)量較多,且其年歲漸高,加之本身中年后即患有臂疾,故亦摻雜有部分門生代刀之作,這是我們需進一步考證核實的。但就總體而言,七十以降,洵為吳昌碩之篆刻創(chuàng)作巔峰期。

      要之,從“廣涉”到“變通”,再到完全成熟、定型,可以說是對吳昌碩一生治印幾個階段的概括?!皬V涉”者,其研習、汲取、借鑒,上至先秦璽印、吉金陶文,下至浙皖流派,名家名譜,無所不包。這也使得他能清晰地體察到篆刻藝術的興衰起伏,從而以史為鑒,把握脈絡,總結規(guī)律。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以古典為依托,以自我為中心,擇善而從,為己所用,在傳統(tǒng)元素中羼入個人的氣質特點與藝術追求,將書之筆法、詩之品格、畫之意境等元素融匯到篆刻藝術中來,終成自家風貌,可知其中的“變通”之重,而其“通”處又絕不僅限于方寸印內,更在印外功夫耶!

      二、吳昌碩篆刻的風格特征

      吳昌碩之所以被稱為近現(xiàn)代印學的“制高點”,其根本因素便是他在篆刻風格中有開風氣之功,且其獨具一格的新風格有諸多表現(xiàn)特征,無可替代,且影響巨大,傳播極廣,我們大略可將其概括為幾個方面,略述如次。

      首先,是字法多變。如前所言,吳昌碩對秦璽、漢印、浙派、皖派以及其他明清流派印風都下過很深的功夫,亦對金文、陶文、磚文、封泥、漢碑、篆額等領域做過細致的研究與不同程度的借鑒。故印內印外,吳昌碩從各種對象上都獲得了極為豐富的養(yǎng)分和啟發(fā)。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所用字法豐富多彩,有擬磚文的“既壽”“不雄成”,有擬漢碑篆額的“谷祥臨古”,有擬鏡銘的“成快意”,有擬錢幣的“古鐵”,有擬《石鼓文》的“吳人”“長樂”等等。當然,最為典型的吳氏風格的字法當屬對《石鼓文》的借鑒,這與其書風同出一脈,信手拈來。多種字法構造形式的融入,則使其印風不至單一乏味,又往往在主體風格外呈現(xiàn)出各種精細微妙的變化,讓人有醞釀眾美、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便是“以書入印”。吳昌碩前半生臨仿秦漢印以及前賢名品之時,便著意于融匯諸家之長,以創(chuàng)造自己更為獨特的面目。他以鄧石如、吳讓之“以書入印”的治印理念,結合數(shù)十年對書法的探索和經(jīng)驗,將書法中的“筆意”融于篆刻之中。他曾在《吳讓之印存》題跋中說道:“讓翁書畫下筆謹嚴,風韻之古雋者不可度,蓋有守而不泥其跡,能自放而不逾其矩。論其治印亦復如是。讓翁平生固膺完白,而于秦漢印璽探討極深,故刀法圓轉,無纖曼之習,氣象駿邁,質而不滯。余嘗語人學完白不若取徑于讓翁,職是故也?!笨梢娖鋵亲屩乃囆g成就及其創(chuàng)作思想是極為推崇的。例如“吳俊卿”諸印,取徑讓翁,“使刀如筆”,古樸之中頗顯靈動之氣。而睹其晚年的成熟印作,見印稿便可知其運筆來歷,已將“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的理念表現(xiàn)得爐火純青。

      再次,即是其沖切相間之鈍刀法。一方面,由于吳昌碩多年浸淫于古代金石之中,對篆刻作品能否表現(xiàn)出古意極為重視;另一方面,篆刻作品中是否表達自然、合理的“書寫意味”亦是他關注的焦點。故相應地,不是單純一種刀法為之,而是以盡可能地表現(xiàn)出生動的“筆意”和醇厚的“古意”為要旨—他將彼時常用的銳角小刀改制為鈍角圓桿刻刀,將浙派的切刀法與皖派的沖刀法融會貫通,沖、切并舉,時而還帶有披削之意,正如書法中的提按之變。因而,其篆刻線條渾厚古樸,兼有沖刀的爽利猛勁與切刀的逆入澀進之感,變化頗為豐富,層次感極強,此即吳氏成熟期的奏刀方式。而這種刀法絕非某種固定的模式,而皆以表現(xiàn)篆刻藝術形式美為前提,自然而然,隨機應變。刀法在這里,是一種手段和外化方式,與結字、章法一道,是共同構筑起其印風的技法“因子”,而這,正是吳氏篆刻的基本語匯,也是他強調篆刻“藝術化”、篆刻“獨立性”的一種體現(xiàn)。

      復次,善用邊欄與殘破。吳昌碩篆刻極為注重對印面邊欄與殘破的處理,使其古質之余更增蒼茫之氣。眾所周知,邊欄和界格是秦璽、漢印中常見之元素,吳氏的邊欄處理事實上結合了秦璽之形與封泥之意,通常將邊框處理成上弱下強的封泥效果,且將中間的界格與印面文字進行適當黏合呼應的處理,故能和諧統(tǒng)一、天衣無縫。若說邊格是他對印面第一重古樸效果的處理,那么繼而進行殘破則是追加的第二重手段。吳昌碩通常在印章刻完之后輔以一些特殊的手法來加工印面。例如敲、鑿、打、擊,或將刻畢之石章印面再進一步磨、蹭、擦、刮……用諸如此類的多種特殊技巧來追求蒼茫、自然、古拙之趣。隨著他殘損的處理手段不斷成熟、衍進,終使其作品的表現(xiàn)力與生命力超越了同時期這一路印風其他作者的單一面貌,從而真正達到了一種“虛實相生”之境界。

      吳昌碩 推十合一之居(附邊款/原石)

      最后,即是其氣息高古,格調雅致。吳昌碩嘗作《刻印偶成》一詩:“贗古之病不可藥,紛紛陳鄧追遺蹤。摩挲朝夕若有得,陳鄧外古仍無功。天下幾人學秦漢,但索形似成疲癃。我性疏闊類野鶴,不受束縛雕鐫中。少時學劍未嘗試,輒叚寸鐵驅蛟龍。不知何者為正變,自我作古空群雄。若者切玉若者銅,任爾異說談齊東。興來湖海不可遏,冥搜萬象游鴻蒙。信刀所至意無必,恢恢游刃殊從容。三更月落燈影碧,空亭無人花影重。捐去煩惱無芥蒂,逸氣勃勃生襟胸。時作古篆寄遐想,雄渾秀整羞彌縫。我聞成周用璽節(jié),門官符契原文公。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前誰所宗?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摹印小技亦有道,誰得鄙薄嗤雕蟲?嗟予學術百無就,古文時效他山攻。蚍蜉豈敢撼大樹,要知道藝無終窮。人言工拙吾不計,古人有靈或可逢。刻成狂吟忽大笑,皎皎明月生寒空?!贝嗽娬菂遣T篆刻創(chuàng)作的真實寫照。無論是字法的變化、刀法的活用、殘破的輔助、邊欄的處理……事實上都始終圍繞著格調高古、氣息醇厚、面貌蒼渾的篆刻風格形式展開。他從篆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不拘于前人定規(guī),追求“質樸”的境界(若趙子昂所謂“漢魏質樸典型”語),是為吳氏最核心的篆刻精神以及澤被后世的重要貢獻。吳昌碩學習、借鑒、活化各種書印內外的金石文字,正是“學古而不泥古”的典范,重其內在神采而不局限于表面形制,融匯所學,集而大成。

      吳昌碩 能事不受相促迫(附邊款/印面)

      吳昌碩 仁和高邕章(附邊款/印面)

      三、吳昌碩篆刻的影響與意義

      清末民初,書畫篆刻藝術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交織作用走向了專業(yè)化和商業(yè)化的方向,并以上海、北京、廣州、杭州等地為中心形成了當時主要的書畫社團活動與商業(yè)運作的區(qū)域,而其中上海又正是最為重要的書畫篆刻家聚集地、學術研究中心,同時也是最為繁榮的書畫篆刻作品集散中心。其間,各藝術門類的商業(yè)運作與諸多社團活動、展覽、圖書以及期刊的宣傳、出版伴隨而生,各種形式、各種層面的書畫篆刻活動為當時書畫篆刻家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吳昌碩40歲后常往來于蘇州、上海之間,尤其于1912年正式定居上海北山西路吉慶里之后,自然成為上海書畫篆刻活動與市場運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職業(yè)藝術家。吳昌碩1913年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長,1914年出任“海上書畫協(xié)會”會長,1915年出任“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名譽會長……這些民國時期杭州、上海最為著名的書畫篆刻社團皆慕其名,紛紛邀之出任會長或領導者,可見其時吳昌碩在江浙滬等地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從其所收弟子,便可知一二:既有潘天壽、王賢、沙孟海、趙子云、諸樂三等眾多當時的青年俊杰,也有如王一亭般已經(jīng)功成名就之書畫篆刻家兼商界精英者,更有從日本慕名而來的印人如河井仙郎等等??梢哉f,當時中日兩國對其藝術造詣仰慕者甚眾,如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于1921年特地范鑄了吳昌碩銅質半身像兩尊,一尊存放日本,另一尊則不遠萬里運來中國贈予昌老,成為藝林佳話。

      毋庸諱言,吳昌碩在當時書畫篆刻界有如此重大的影響力,與其創(chuàng)作以外的一系列活動密切相關。自1922年起,吳昌碩便自輯各時期創(chuàng)作的印譜,《樸巢印存》《蒼石齋篆印》《篆云軒印存》《鐵函山館印存》《削觚廬印存》《缶廬印存》等陸續(xù)編成。其后,在王一亭的悉心操作下,吳昌碩遠赴日本長崎首次展出其書畫作品,隨后于東京文求堂出版《吳昌碩畫譜》,長崎雙樹園出版《吳昌碩畫帖》。1927年吳昌碩逝世,王一亭創(chuàng)辦昌明藝術??茖W校,以此紀念并發(fā)揚吳氏的藝術成就。如此種種,將吳昌碩的書畫篆刻創(chuàng)作與各類活動有機結合,推波助瀾,使其儼然成為清末民初聲名最為顯赫、影響最為廣泛的藝術家。通過交友納徒、印譜結集、展覽銷售等幾種方式,吳昌碩篆刻藝術的影響力自40歲以后到去世,直至現(xiàn)今,從時間的跨度和地域的廣度上皆無出其右者。而他那醇厚蒼渾的藝術風格影響了幾代篆刻作者,他以多種文字入印、殘破的靈活運用、使刀如筆的技巧方式,都直接或間接地啟發(fā)和開掘了近百年中、日、韓等國的篆刻創(chuàng)作風貌。由于吳昌碩當時的知名度之高,所刻印章之多,現(xiàn)僅留存在中國與日本的篆刻作品就有兩千余方,其中日本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故我們在編撰《吳昌碩全集·篆刻卷》中亦有為數(shù)不少的日本人姓名、字號或閑章。

      最后,需提出的一點是,由于吳昌碩擔任西泠印社社長之際已七十高齡,其名聲隨著社會團體會長之擔任或諸多展覽之舉辦而達到頂峰,于是求印者較之以往更加絡繹不絕。但年逾古稀的吳昌碩畢竟力不從心,故在其晚年的篆刻作品中亦多有他人代刀的現(xiàn)象,如徐星洲等學生。此類作品往往為吳昌碩自篆印稿,交由學生代刻,自己再對印面略加修飾和完善,最后另刻邊款而成,總體風貌與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基本相近,但與其成熟巔峰時期代表作相比則略顯不足,這也是我們所需要注意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吳昌碩 美意延年(印面,放大)

      猜你喜歡
      印面吳氏吳昌碩
      劉易
      藝術家(2023年3期)2023-05-11 00:16:36
      傳統(tǒng)陶印制作技藝及其應用研究
      輪椅上的好醫(yī)生,發(fā)明“吳氏膏藥”
      華人時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10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一代繪畫大師吳昌碩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2
      吳昌碩石鼓文風格成因及影響
      湖湘吳氏響塘紙影戲藝術語言探析
      流行色(2018年5期)2018-08-27 01:01:40
      用勁刻
      讀者(2016年10期)2016-04-28 21:35:10
      吳氏溫陽助減湯治療甲減的臨床研究
      戲春
      參花(下)(2014年8期)2014-12-12 01:03:03
      凤凰县| 拉萨市| 登封市| 纳雍县| 西宁市| 巴林右旗| 云梦县| 会昌县| 锡林浩特市| 密云县| 名山县| 虹口区| 顺义区| 积石山| 汤阴县| 六枝特区| 南充市| 梨树县| 汕头市| 依安县| 乌什县| 嵩明县| 西华县| 建阳市| 都兰县| 吐鲁番市| 武安市| 仁布县| 沈阳市| 防城港市| 南召县| 滦南县| 安达市| 岫岩| 霞浦县| 贵州省| 雅安市| 建昌县| 商丘市| 南皮县|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