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玲娟
摘 要:激勵是一種引起需要、指導行為、有效實現(xiàn)目標的心里過程。激勵是以人和人的群體為對象,涉及對人的思想、心理、行為的鼓勵和引導,是旨在導向性的,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教育教學手段。
關(guān)鍵詞:思想品德 教學實效 激勵 需要 目標 榜樣
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作為21世紀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的問題上,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而我主要是運用激勵的方法激勵學生,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根據(jù)教學實踐和研究,本人采取以下幾種方式激勵學生:
一、需要激勵
美國心里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們存在五種不同等級的由低級到高級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食物、睡眠、住處)、安全需要(安全、穩(wěn)定、勝任等)、歸屬與愛的需要(友誼、愛情等)、尊重需要(尊重、地位、認同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提高、成就等)。對于學生來說,由于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不同,他們的需要就存在著層次性和差異性。比如,學習困難學生對安全與尊重需要迫切,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和年齡大的學生對友誼需要強烈,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則注重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等。因此,在對學生的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手段。如對學困生,在他力所能及的努力范圍內(nèi)給予肯定,必要時候,建立幫教小組,由成績好的幾位同學輪流輔導他們,不鄙視、拋棄他們,承認他們的存在等,都是對他們需要的滿足。而對于優(yōu)生,要求他們不斷接受具有挑戰(zhàn)性、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wù),也是對他們需要的滿足。這樣,有的放矢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對融洽師生關(guān)系,激發(fā)學生良好動機的發(fā)展,就較為順利、有效。當然,對于每一位學生,他們的自導性需要是尊重需要。因此,要使教學質(zhì)量得以提高,尊重、愛護每一位學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做到的。有個星期,在某個普通班的復習課上,我總是提問幾個成績好的學生,我當時的想法是,反正現(xiàn)在是復習課,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對那些深奧的知識也不懂,沒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那些學習差的學生身上。結(jié)果,引起了部分學生的不滿,他們中有人給我寫信,說老師偏心,強調(diào)他們是憑實力考取這所學校的,他們也是金子,不是沙子!這件事讓我深刻的反醒自己,是的,學生都是人,他們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們一樣需要老師的關(guān)心和愛護哦!從這以后,我改變了想法和做法,欣賞每一位學生,盡可能地表揚他們,我的一句口頭禪就是“老師眼中沒有差生,你們都是好樣的!”這樣我獲得了學生的諒解,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得心應(yīng)手。
二、目標激勵
行為科學家瓦魯姆認為,人在行動之前,首先會對自己的行為目標進行選擇,對目標價值作出判斷。只有當目標價值比較高時,他才會努力去追求這個目標;其次,他還根據(jù)自己的條件考慮獲得目標價值的可能性有多大。只有當目標價值高,本人有實現(xiàn)目標可能時,人的積極性才會較高。反之,某種目標價值對他沒有吸引力,或者自己沒有獲得實現(xiàn)目標的充分把握,都不可能激發(fā)他的積極性。因此,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引導學生制訂既好又有價值,又有把握的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1]
如去年我班剛畢業(yè)的黃春霞同學,在市第一次中考調(diào)研市中成績?yōu)?47分,而她的思想品德科成績只有21分(總分60分),是所有考試科目中最差的一科。試后,我找她談話,問她為什么思想品德科考得這么差,她說她很怕那些要背的科目,我和她一起分析試卷,挖掘潛力,通過分析、探討,她也明白思想品德科的學習方法是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去記憶、運用,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同時,定下市第二次調(diào)研試目標(570分),而思想品德科的成績要達到40分以上,她努力了,也實現(xiàn)了。我表揚她,并指導她定下中考目標(590分以上)。結(jié)果,在中考中她的思想品德科考了48分,以總分621分的好成績考上了靈山二中音樂特長班。今年剛畢業(yè)的周雪樺同學也是一樣,她平時的成績不錯,但不穩(wěn)定,時起時落,而她卻又把目標定得高高的,非欽州第二中學(我們欽州市最重點的高中)不讀。我多次找她談心,讓她明白,中考成績決定她的就讀學校,沒有分數(shù),沒有成績,你定的目標再高,也是空中樓閣。她把我的話聽進去了,在最后的中考沖刺階段,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最終以714分的好成績考得了全校第一名,考出了真實的水平,也如愿拿到了欽州二中的錄取通知書,實現(xiàn)了人生的夢想。[2]
三、榜樣激勵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少年有很強的模仿性,他們對榜樣的心理向往傾向是十分強烈的。所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榜樣的示范力量來激勵學生愛國愛民,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首先,教師可利用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的思想和現(xiàn)實生活中先進人物的事跡來激勵學生。如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等。其次,用教師自身的榜樣激勵。教師在各方面要做到以身作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的楷模。平時我總是早出晚歸,嚴格要求自己,讓學生看到班主任老師的辛苦和對教學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的關(guān)心,從而打動學生,在行動上和思想上做學生的榜樣。再次,在學生中我也特別注意樹立學生的榜樣,如這個學期期中試后,我讓劉靜雅等同學介紹學習經(jīng)驗,中考前讓廖冰等同學介紹備考心態(tài),這樣,讓優(yōu)秀的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再接再厲,不斷奮進;讓落后的同學以典型為榜樣,奮起直追,不斷進步。
總之,激勵的方式有多種多樣,該采用什么方式來激勵學生應(yīng)因人而異,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義之一,采用正面表揚來激勵,不僅僅對優(yōu)秀生,更主要的是要注意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進步點,并給予表揚激勵。因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使他們加倍努力學習,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實效。[3]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chǔ)司組織編寫、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2002年.
[2]唐曉杰《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2002年.
[3]《中學生政治教學參考》199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