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登翁姆
摘 要:本文從學生的角度,探討了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問題,這些策略包括課堂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等等,并提出了具體實施的辦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雖然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在不斷邁進,許多教育理論研究者和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不可否認,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xiàn)象仍普遍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教師對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落后;有些教師不能對身邊的教學資源充分合理運用;示范作用的公開課堂教學“作秀”現(xiàn)象嚴重。這就需要我們?nèi)ミM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而研究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策略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一、概念的界定
所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時間內(nèi)組織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發(fā)展與能力提升。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有效的“教”,并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
二、當前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部分教師教學方法落后。
許多有成就的教師總結出各種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但是想推廣比較難,教學是一門很深奧的藝術,并不是教師聽一兩節(jié)好課就可以學會的。雖說教無定法,但大的原則還是有的,好的課是一定讓學生主動開心地積極參與的,好的課一定是可以讓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得到很好培養(yǎng)的,而不少教師遠遠不能做到這些,原因是胸中無教法,或教法簡單、無趣。
(二)身邊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運用。
在不同的地區(qū),教學資源是有很大差異的,無論是教學的硬件,還是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都是有差異的,這些方面通常我們無法改變。重要的是我們要有用好身邊教學資源的意識和用好身邊教學資源的能力,對把身邊的教學資源充分合理運用。而當前部分教師還不能夠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
(三)示范作用的公開課堂教學“作秀”現(xiàn)象嚴重。
新課標帶給教育界的是一股撲面而來的清風,許多教師的教學活動因此充滿了盎然新意與勃勃生機。但在熱熱鬧鬧的課堂背后,在張揚個性自主的同時,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上出現(xiàn)了偏差,片面地認為合作學習就是體現(xiàn)自主,于是不管教情學情,逢課必有自主學習。有的老師理論與操作出現(xiàn)了嚴重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在課堂上趕時髦、走形式,作秀之風盛行,什么流行就學什么,完全脫離了生本、文本。在課堂上在課堂上不同程度出現(xiàn)了趕時髦、走形式、擺花架子的“課堂作秀”現(xiàn)象。如盲目的情境秀、泛濫的合作秀、低效的媒體秀、膚淺的表演秀、生硬的生成秀、云里霧里的朗讀秀。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明確學習目標。
在一堂課中,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就顯得非常重要。它既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要考慮到時間的限制。因而,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實際、科學,教學內(nèi)容量化。只有量化,才能使教學目標明確化,才能使學生圍繞著目標學習,教師圍繞著目標活動、學習,增加有效的教學時間,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堂語文課,要向學生傳授幾個知識點,培養(yǎng)哪種能力,使他們受到什么教育,必須有一定的確定性,否則,就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往,課堂教學實效性不能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師上課時存在著隨意性、盲目性,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無論如何也不能提高教學效率。明確了學習目標,就會避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隨意性,實際上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如教學《可貴的沉默》第二課時,我就明確了以下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讀懂課文主要內(nèi)容,懂得應回報父母的愛,學會理解和關愛課文;(3)學習在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中體會人物心理。讓學生了解本課時的學習目標,師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二)抓好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十分重要。預習是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通句子。了解課文內(nèi)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資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jié)省時間,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點撥課文中的難點,設計精簡習題檢測,這樣,學生輕松,課堂效果良好。
如教學《畫楊桃》、《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類課文前,我讓學生課前有條件的情況下看看楊桃的樣子、嘗嘗楊梅的味道。像《太陽》、《月球之謎》這類課文,就需要學生課前查閱與之有關的資料。
(三)從興趣入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于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nèi)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
例如,在《太陽》一課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nèi)容已經(jīng)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chǎn)生,因此,我就從激發(fā)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于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么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jīng)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yōu)槭裁葱Γ俊睂W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xiàn)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shù)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郭文霞.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2(35).
(作者單位: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洛須片區(qū)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