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瑛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中,需要重點開展語言和閱讀方面的教學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本文主要是從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的措施入手,針對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方面,積極分析一些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的方式和手段,為今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語文素質;培養(yǎng)措施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寫作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這些能力歸根結底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能夠更好掌握語文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為后續(xù)相應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一、教師要解放思想,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樹立素質教育理念
雖然我國已經將素質教育的理念推行了多年,但是考試制度的持續(xù)存在又使得素質教育的具體實行不夠到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將教學的目光全部放在了考點上,只將考試內容大講特講,不考的內容則直接略過。這種做法完全是為了應對考試,目的是讓學生在考試上拿個高分,因此這些教師所教出來的學生也過于循規(guī)蹈矩、一板一眼,當他們離開了老師的指點與引導就完全不會自己思考問題,甚至連基本的預習課文都不能完成,基礎知識掌握的也很不到位。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究其根本,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該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完全與素質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只單一實行了應試教育。現(xiàn)如今,在高等教育中出現(xiàn)的學生只會死做題,實踐能力卻差到極點的例子屢見不鮮,為了讓今后的孩子們避免重蹈覆轍,小學教師必須盡職盡責,扛起樹立素質教育理念的大旗,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將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在素質教育中貫行。素質教育中的教師不光要教會學生們聽說讀寫等基本功,更要注重學生們整體素質,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使學生們獲得整體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和熏陶。
二、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由于是小學生,所以思維能力稍弱,一般以形象性和具象性為主,但也正因為是小學生,他們的思維方式尚未形成定式,所以只要教師在發(fā)散性思維、邏輯思維等思考方式上稍加引導,定有良效。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切忌拋開這些干做題。學生們的這種良好思維方式一旦形成,對于他們后來不管是升學途中抑或是人生道路上,都是解決疑難問題的一劑良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立一些創(chuàng)意情景,然后叫學生來參與活動,親自演示課文情景;教師還可以在做一些課文相關提問時,嘗試盡可能多角度、全方位提問,引導同學利用發(fā)散性思維多角度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在鍛煉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時,師生互動,讓學生在抽象的意象概念理解中感受到課堂的生動活潑非常重要,而這種對學生的吸引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花功夫、費心思,比如脫離常規(guī)式的照本宣科,不再對著PPT照念,想更多新穎有趣的課堂模式,這樣既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又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增強師生互動
良好的師生互動,是活躍課堂氛圍,帶動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的絕佳途徑,為此,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上課踴躍參與課堂討論,開放甚至創(chuàng)新課堂講課形式,帶動全體同學認真投入課堂,齊動腦、共思考。增強師生互動,將課堂主動權一部分過渡到學生自己手中,這樣不但能讓本就略為頑皮的小學生上課更加認真投入,讓每個同學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心智的發(fā)展;而且還能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師生情誼。當知識與情愫交叉在一起時,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同學們的人文素養(yǎng)。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思想的個體,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還有助于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然后有針對性地注重差異發(fā)展,并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做好一些課堂預設準備,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培養(yǎng)學生的多樣性思維。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并且要鼓勵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問;教師應該從“學”入手,“以學論教”,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用真誠的語言贊賞學生,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師生互動。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
小學生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心理素質較差,若是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即便小學順風順水,升上初高中后稍微遇上一點困難挫折也很容易就掉下隊來,所以從小學開始教師就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人的心理素質,會在一生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數(shù)老師在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智力開發(fā)都十分重視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其實,面對挑戰(zhàn)勇敢、堅強,出現(xiàn)問題沉著冷靜,成績面前不驕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同學們學習過程中,教師千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予同學充分的尊重,對待小學生既不能過于嚴苛,又不可寵溺縱容,學生應該被教師公正平等地對待,在民主的氛圍中協(xié)同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小學語文教材中潛藏著許多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積極有意識地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表揚學生的優(yōu)異成績,鼓勵學生暫時失利的成績,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鍛煉他們在學習上面對挫折時的意志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個性化教育。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讓學生在課外知識中獲得新的體驗。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中才會逐漸提升素質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顏峰.試述小學語文教育滲透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14(17):124.
[2]王正友.淺談小學語文素質教育[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1):235.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府城鎮(zhèn)百合華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