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靈伊
摘要:新聞自由和隱私權都是一種合法權利,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兩者代表的權益不同,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沖突。本文針對新聞自由與隱私權沖突的成因進行闡述與分析,并從幾個方面探討實現新聞自由與隱私權平衡的方式與注意事項。
關鍵詞:新聞自由;隱私權;沖突成因;平衡
新聞自由是公民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在新聞中的表現,是言論自由的重要內容,已經被國家從法律層面上認可。而隱私權是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是個體享有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搜集、知悉、公開、利用的人格權,新聞自由、隱私權在構建完整的人格權上,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兩者時常會出現沖突。
一、新聞自由、隱私權沖突的成因
新聞自由的重要價值就是保護公眾的知情權,隱私權則是為了保護公民私人生活不被打擾,在很多情況下,新聞自由、隱私權之間會出現沖突,這主要表現為知情權和隱私權之間的沖突。當前,我國步入多元化經濟時代,個體的利益追求也各有差異,每一個人對新聞自由、隱私權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人們往往會從自己的權益出發(fā)來理解權利。對于新聞從業(yè)者而言,新聞當然是越自由越好,而社會名流、政府官員、社會公眾對隱私權的理解則不同,也會引發(fā)沖突。
此外,從本質上來看,新聞自由、隱私權之間也存在對抗性,隱私權制度強調個人信息的專有性、獨占性,是封閉、保守的。新聞自由制度則旨在滿足公民知情權,擴大其信息視野,必然會出現侵犯他人隱私的可能性,兩者內容都與個人信息相關,但是處理態(tài)度是完全不同的,兩者本質上的對抗性必然會造成沖突。
二、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平衡方式
(一)完善相關立法
在立法上,要肯定隱私權的民事權利,通過民法來規(guī)范,在民法中,隱私權是一種單獨列出的人格權,應該將民法的間接保護轉化為直接保護模式,這樣,不僅有助于當事人的隱私權保護,還能以隱私權為依據來保護公民的其他權利。長期以來,隱私權在我國都備受忽視,從法律上肯定隱私權的作用,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規(guī)定上,需要從損失賠償、侵權方式、責任承擔幾個方面來進行規(guī)定、細化,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立法經驗,強化隱私權保護效能。
此外,還要制定《新聞傳播法》等法規(guī),除了憲法、民法的法律規(guī)定外,從《新聞傳播法》方面平衡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之間的沖突。長久以來,我國對于媒體的約束,主要依靠新聞工作者的自律來實現,盡管一直倡導新聞立法,但是卻未將其落實到實處,當前,與新聞官司相關的糾紛也多以自由裁量、司法解釋來解決,因此,有必要加快法制進程,制定《新聞傳播法》,對新聞自由、侵犯隱私權、輿論監(jiān)督的界限做出明確,讓新聞人員的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如此一來,既能發(fā)揮出新聞機構的輿論監(jiān)督功能,又可以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一舉兩得。
(二)征求當事人同意
對于新聞從業(yè)者而言,在報道新聞內容時,必須要征求當事人的同意,取得認可后,那么即便新聞報道透露了當事人隱私,也不構成侵權。在日常生活中,當事人信息提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媒體而言,需要對此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嚴禁通過欺詐、脅迫的方式侵犯隱私權,在報道內容上,要與當事人提出的內容保持一致。
對于知名人士、影視明星等公眾人物,對于他們的一般私生活信息都可以報道,但是對于不違法隱私的有意報道,也要征求當事人的同意,避免出現侵權問題。
(三)加強新聞界自律
新聞自由作為一種制度性權利,它服務于公共領域,國家憲法保障新聞自由的目的是為了一定的公眾利益。而隱私權存在于私人的生活空間,它作為一種個別性權利,所追求的是私人事務的隱秘性。在新聞自由、隱私權的平衡方面,還需要加強新聞界的自律,一直以來,道德都是法律的重要補充,其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對于新聞從業(yè)者而言,要堅守自己內心的標尺,不論內心愿不愿意接受道德約束,都要嚴格執(zhí)行,在新聞自由和當事人隱私權之間出現沖突時,要以人格權保護為出發(fā)點,把握好新聞自由的限度,禁止利用揭露他人隱私的方式來博取受眾眼球。
(四)關注公共利益
在個人隱私和公共利益之間發(fā)生聯(lián)系時,就不是一般意義的隱私權,也會成為新聞報道中不容回避的問題,在西方新聞界中,關于公共利益的保護不絕于耳,新聞界中普遍認為,涉及到違法犯罪分子的隱私權是不會受到隱私權保護的,對犯罪分子的報道并不是侵犯其隱私權。當然,社會公共利益總是會在社會發(fā)展下發(fā)生變化,在這一方面,需要結合當代法律精神、社會價值、社會意義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最大限度的維護新聞自由、隱私權之間的平衡。
三、結語
在民主社會中,新聞媒體享有諸多特點,新聞記者也被稱為“無冕之王”,關于新聞自由、公民隱私權之間的平衡問題,是新聞記者不容回避的問題。要達到新聞自由、隱私權的平衡,僅僅依靠新聞媒體、新聞從業(yè)者的自律是不夠的,還需要從法律制度、公共利益等多個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1]黨日麗.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沖突和平衡[J].新聞傳播,2014 (14).
[2]王鈺.淺析如何平衡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J].新聞傳播,2014 (12).
[3]康娛.我國新聞自由法律保障體系構建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