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質量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高職英語課堂的現(xiàn)狀,提出高職英語課堂提問中常見的三個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辦法,期望能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提問的質量。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在教師的課堂話語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互動方式,也是主要的教學策略之一。國內(nèi)外語言教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有質量的課堂提問,不僅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復現(xiàn),更是訓練學生思維的一種方法。有質量的課堂提問能帶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1 高職英語課堂的現(xiàn)狀
近年來,高職高專作為高等教育的較低層次,在整體政策及形勢的影響下,放低了對高職學生的錄取條件,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英語成績的薄弱尤為明顯。在課堂上,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積極性較差,“隱性逃課”的現(xiàn)象明顯?!半[性逃課”,是相對于“顯性逃課”而衍生的一個概念,它特指學生按時上課,但是在課堂上不聽講,從事與英語學習完全無關的事情,如聊天,玩手機等等。對待“顯性逃課”,學校明令禁止,嚴抓嚴管,以身試法的學生并不多;對待“隱性逃課”,英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可以嘗試通過有質量的課堂提問來迫使學生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 高職英語課堂提問中的常見問題
2.1 提問的目的不明確
課堂提問主要三個目的。第一,回顧上一節(jié)課內(nèi)容,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第二,設置新問題,突出新課程的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第三,在課堂教學秩序較差的時候,臨時隨機提問不遵守課堂秩序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現(xiàn)象,課堂提問缺乏清晰的目的指向。
2.2 提問的對象不均衡
在高職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提問的對象,多為中等水平的學生,往往會忽視優(yōu)秀學生和薄弱水平的學生。這樣,會給學生帶來一些錯覺。優(yōu)秀學生會覺得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教學內(nèi)容,不需要更深層次的思考了;薄弱的學生會失去暴露自己的問題和樹立學習信心的機會。
2.3 提問的反饋比較隨意
當學生不能很好地回答問題時,如果教師請他直接坐下,把回答的機會讓給其他同學,甚至責備他一番,可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如果在學生明顯答錯,甚至答非所問,的情況下,教師仍舊習慣性地表揚和肯定,會縱容學生在課堂上的隱性逃課行為。總之,對課堂提問的反饋是一門藝術,如果反饋的方式過于簡單套路化,會導致學生對課堂提問的厭倦或消極對待。
3 如何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提問的質量
3.1 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有效設計課堂提問
只有對教材十分熟悉,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有效地設計課堂提問。好的課堂提問應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提問有明確的目的。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要向教學重點和難點傾斜,而不能避重就輕,提問一些簡單的非核心內(nèi)容的問題,看似學生能夠對答如流,其實沒有真正的價值。第二,提問設計要有準確性,既不能過于封閉,也不能過于寬泛。高職英語屬于大學英語教學的一部分,所以提問設計過程中,Yes/No性質的封閉提問相對是比較少的。但是,教師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提問設計太過寬泛,因此學生被叫起來之后,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因而保持緘默,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效果。第三,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課堂教學是個有機變化的過程,學生的回答有時會與教師的預估有偏差,也沒有老師希望的完整、全面;更有可能,某個詞匯或者語法會給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都帶來障礙。在備課準備課堂提問時,教師必須對此有一定的預測。
3.2 教師要按學生英語的不同程度分層設計問題
讓英語水平較好,或者課前準備較為充分的學生回答難一些的問題;讓英語水平薄弱的學生回答容易的問題。這樣,英語水平較弱的學生會漸漸地有了信心,敢于參與課堂教學;而英語水平面較好的學生會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愿意用英語課這樣一個平臺,來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要面向每一個學生。
不能每次都提問那幾個積極參與課堂問答的同學,還要考慮到那些沒有自信、不敢參與課堂問答,坐在教室角落里的學生。同時盡力避免提問有規(guī)律,如按學號或者按座位順序答題。時間久了,學生掌握了規(guī)律,能猜出來下一個問題誰回答,這樣剩下的學生就不認真聽了。總之,教師要努力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積極參與課堂提問活動。
3.3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給予客觀的評價
課堂提問之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恰當評價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如果能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和強化,就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體驗回答問題的成就感。教師可以用“Excellent”“Good job”“Very interesting”“Youve put forward a very enlightening idea”等方式來鼓勵學生。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如果引用學生的話,例如,“Just now XXX mentioned that…”,“Just as XXX has said”,類似的引用會讓學生產(chǎn)生認同感,提高參與課堂提問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如果有學生完全答不出問題或者答非所問,說明他處在“隱性逃課”狀態(tài),教師不可一味地縱容,應當嚴厲制止糾正。最后,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學生回答不完整,或者回答有錯誤。教師可以首先對正確部分給予鼓勵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然后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回答。在必要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復述正確答案;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當予以鼓勵和肯定。
4 結語
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恰當提問會比基本不提問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好很多。筆者通過課堂觀察與課堂反思真實體會到,教師應加強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掌握提問的技巧,調動學生踴躍融入課堂活動中。有質量的課堂提問,會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新.淺談如何進行課堂提問[J].新課程學習(中),2012(5).
[2]楊肖娜.高職英語課堂學生隱性逃課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時代教育,2017(10).
作者簡介:周颙(1976.),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