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育兵
在剛過去不久的2017年,多地紛紛出臺了鼓勵、支持租房的政策,讓房子回歸居住屬性,“租購同權”是重要的舉措之一。日前,教育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正在制訂相關方案,或將在全國率先推出學位到房。
(1月19日《中國之聲》)
學位到房是指:租的房子如果有學位,只要租賃手續(xù)完備,租住之后享有與業(yè)主同等的入學權利。
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全國租賃人口將達2.7億人??梢哉f,租房“賦權”事關億萬民眾的“獲得感”。方案的實施,主要目的是保障有學位騰出來給租戶的孩子上學,對廣州市引進人才落戶,對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也將產生積極影響。從長遠來看,租購同權、學位到房的改革方向,對于正在大力發(fā)展的長租房,也有著更加積極的意義。
對于租購同權、學位到房,反對最強烈的是已經買了房的人。他們認為,花高價買了房,就是為了這個學位,這樣的措施并不公平。這樣的說法,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一者,改革總會傷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尤其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二者,并沒有教育部門或者其他部門承諾,買了高價的房子就可以專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
但這并不表明,學位到房就沒有問題。學位到房不到人,就意味著擁有多套住房的業(yè)主同時占有多個學籍。防止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需要做好制度的設計。
學位到房之后,所有者和使用者相分離,就存在不穩(wěn)定性。為了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如果有人專門跑去租房,該如何防范?一套房子,因為擁有了學位,會否被頻繁出租,是否會迎來學區(qū)房租金的大幅上漲,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學位到房雖是大勢所趨,但只有將制度設計得精細,才能避免政策跑偏。
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租購同權、學位到房,還是過度性舉措,都是治標不治本。政府應該真正下大力氣的,是解決公共服務供給的不平衡、不充分,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均衡發(fā)展。如此,就不需要在學位和住房之間消耗這樣的精神和腦力了,也才能徹底讓房子回歸其居住功能,辦出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