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琪
摘要:在“大思政”視閾下,不僅要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當中,也要廣泛吸收各個學科和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本文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僅要發(fā)揮思政課堂主陣地的作用,也要重視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將共情、傾聽、質(zhì)問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運用于思政教育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忘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將使得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這也是大思政視閾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路徑。
關鍵詞: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058-01
Abstract:Under the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we have to penetrate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every part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use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other subjects to guid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In this thesis , we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instructor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ors. To use Empathy, Listening, Ques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highly increase the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is the way to comb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words: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diào),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會議將“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大思政”,是指在堅持傳統(tǒng)課堂教育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思政教育教學的空間,把課堂教學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校園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學生在實踐中體現(xiàn)和踐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其理念核心就是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育的界限,強化實踐教學,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內(nèi)涵,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領融入到教育體系的各階段、各部分、各環(huán)節(jié)。
然而,出于各種原因,許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仍然很難推廣,尤其是在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非常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對思想政治教育卻避而遠之。在思政課堂之外,如何將思政教育滲入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實際上,課外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引領,更容易被同學們接受和認同。因此,本文將著眼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路徑,一方面分析如何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分析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使兩者在起承轉(zhuǎn)合中碰撞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火花。
1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除了思政課這一主陣地,在課堂之外,輔導員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當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者角色。輔導員的全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其核心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來講,除了課堂老師,輔導員是與他們接觸最多的老師,貧困生工作、評獎評優(yōu)工作、學風班風建設、就業(yè)工作、宿舍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等,全部都由輔導員來完成。這無疑給輔導員提供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絕佳機會,但也給輔導員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在眾多的事務性工作中,潛移默化的給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領呢?答案就是利用正確的溝通技巧和辦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管理、服務、教育的工作當中去。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的方式方法,是輔導員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談心話的過程當中,既能夠看到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又能夠體現(xiàn)出思想健康教育的有效溝通技巧運用。
2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過去,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常常是老師單方面的灌輸?!澳氵@樣做是錯的”,“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你怎么可以做出這種事情”是老師們普遍使用的口頭禪。這種當方面一廂情愿的教育令學生望而生畏,甚至產(chǎn)生厭煩情緒,嚴重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反,如果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的心理咨詢技巧,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加愿意接受老師,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將會使談心談話的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共情技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共情,也被稱為“神入”、“同理心”,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內(nèi)心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關懷一個人,必須能夠了解他和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須能夠好像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樣,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樣從外面去審核、觀察。在心理咨詢當中,共情是建立良好心理咨詢關系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之一。同樣的,輔導員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與學生談話時,如果能用上共情這一技巧,將很快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減少學生對老師的防備感,令學生更加愿意表達個人的真實想法,從而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在談話時,老師對學生的情緒表示感同身受,對學生的某些想法表示理解等,都是共情在談心談話中的運用。
第二,傾聽技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傾聽是心理咨詢的核心,學會傾聽是心理咨詢的先決條件。不同于一般社交談話中的聆聽,它要求談話者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nèi)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因此,聆聽不像在日常談話中那樣可以隨意打斷對方,不可對談話內(nèi)容妄加評論,更不可與對方激烈爭辯。不僅如此,專業(yè)的傾聽,還要求在聽對方講話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插嘴的欲望,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價對方的談話內(nèi)容,并以貫注的積極表示來表現(xiàn)對對方內(nèi)心體驗的認同。因此,傾聽代表的是一種尊重和理解。許多高校老師在與學生談話時,常常站在高學生一等的立場上,不能充分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缺乏傾聽學生訴說的耐心。這往往會導致學生不愿意對老師敞開心扉,更不用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第三,質(zhì)問技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質(zhì)問是心理咨詢員對對方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提出挑戰(zhàn)與異議的過程,由此推動對方對其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進行重新審視,克服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以進一步認識自我,開發(fā)自我。質(zhì)問的意義不在于否定對方、貶低對方,而在于開啟對方、激勵對方。在質(zhì)問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質(zhì)問要以尊重為前提,以共情為基礎,力圖給人以態(tài)度誠懇、言之由衷的感覺,而不是態(tài)度生硬,強詞奪理的感覺。所以,質(zhì)問的藝術在于使對方通過提問,自主意識到其認知與思維方法中存在的部分偏差,甚至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在日常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常常會向?qū)W生提出許多問題,在提問過程中往往缺乏技巧,反復地無技巧地提問會令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和抵觸情緒,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教育者在談話時,要善用開放式提問、封閉式提問,盡量通過啟發(fā)思考的方式,幫助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3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正確價值引領
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心理醫(yī)生不同,它強調(diào)在與學生在談心談話的同時,要包含著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在心理咨詢中十分強調(diào),不能夠把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強加給咨詢者,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的本質(zhì)內(nèi)涵不可丟,學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更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是相統(tǒng)一的。正確積極的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包括心理咨詢中心的專業(yè)老師以及各系的輔導員,都應該正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涵,在開導學生的過程中,牢記自己教育和引導學生的職責,不忘初心,不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