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要:新型網絡貸款方式盛行之際,大學生如何防范化解風險,避免惡性貸款等事件的發(fā)生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吨袊洕芸返让襟w就曾多次報道大學生因網絡貸款而發(fā)生的慘案。本文以P2P網絡借貸為源,對其進行當前優(yōu)點和劣勢分析,通過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濟南市部分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針對當代的大學生在網貸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典型的問題,從學生自身、學校、家庭、國家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并為之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P2P網絡金融;現狀分析
網絡貸款即P2P網絡借款。P2P即為“peer to peer”,也即是”個人對個人”,指代了借助于網絡平臺,個人所進行的相互借貸。在本質上,主要呈現的是資金借貸關系。在這當中,主要在有資格的網站進行,借款人對借款標額進行發(fā)放,投資者進行競標,由此發(fā)放貸款。這樣的借貸方式一般數額較小,貸款期限短,對于貸款者的信用極其重視,但是對財務狀況等方面要求較低,門檻相對較低。諸多優(yōu)點,深受大學生喜愛。
一、大學生網貸現狀
1.多數學生選擇網貸平臺緩解資金問題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訪問訪談模式,做出了大學生網貸的相關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普遍存在大學生f21%)資金短缺問題,偶爾出現資金短缺的大學生也大有人在(56%),從未出現資金短缺問題的人只占少數(23%)。面對這種情況,找父母拿錢是大多數學生解決資金困難問題的辦法,或者找親戚朋友借錢,一般情況下家人朋友都找過了或者沒辦法了才會向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
網絡貸款的平臺在大學生貸款方面宣傳工作做的到位,大多數大學生了解到網貸平臺的便利性、安全性等優(yōu)勢:
第一大優(yōu)勢:投資或參與其他金錢交易的限制不多,人人都可以參與,比如益投網貸,僅僅50元就能參與投資。
第二大優(yōu)勢:便捷性和安全性較高的投資行為,受到的限制不多,人人都愿意參與,比如P2P網絡貸款投資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便捷,投資者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就可以實現投資,在投資流程中程序簡單,只要有網絡,不管通過什么形式方式們都可以快速實現投資操作。
第三大優(yōu)勢:形成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人人都可以投。在國家大力管控網貸行業(yè)后,P2P網絡貸款行業(yè)基本上結束了歷史上的“三無”狀態(tài),現階段處于有所依據、有所管控的狀態(tài)。
2.大學生網貸普遍出現逾期不還現象
網絡貸款逾期不還的情況多發(fā)生在職業(yè)學院或普通本科21-26歲的男大學生身上,根據相關還款數據顯示,在25145個超過30天未還款的數據中,有3564人會還清,還款率為14.17%。
從特定的數據金額看,貸款逾期的欠款總額處于2993.45元的平均水平,貸款拖欠利息約965.67元(32.26%),占人均逾期的學生數是3.94筆。
對于貸款還款問題,許多大學生沒有意識到拖欠貸款的影響,造成逾期未還款的嚴重結果。據統計,在逾期學生中,變成壞賬死賬的有5.67%,發(fā)展為遭受起訴的案例有0.02%。從貸款金額來看,無法收回的貸款有6.68%并最終成為壞賬。很明顯,存在網貸逾期不還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貸款前的隨意,沒有考慮到貸款需要面對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信用管理方面缺少意識,傾向于逾期。
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償還債款方面缺乏穩(wěn)定收入,不具備按時償還債款的能力,造成逾期情況越來越嚴重。逾期還款并最終變成壞賬死賬的學生有5.77%,從貸款金額來看,相關數據顯示無法收回的貸款有6.68%并最終成為壞賬。很明顯,存在網貸超過時間未歸還貸款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貸款前的隨意,沒有考慮到貸款需要面對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信用管理方面缺少意識,傾向于逾期,大學生由于不具備償還債務的能力,缺乏一定程度的償付能力對非理性借貸行為的逾期情況越來越嚴重。
逾期還款造成的死賬情況通常分為兩種,一般情況下最終變成壞賬死賬的學生有5.78%,從貸款金額來看,無法收回的貸款有6.69%并最終成為壞賬。很明顯,存在網貸預期不還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貸款前的隨意,沒有考慮到貸款需要面對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在信用管理方面缺少意識,傾向于逾期,大學生由于不具備償還債務的能力,缺乏一定程度的償付能力對非理性借貸行為的逾期情況越來越嚴重。
二、出現問題及歸因
1.大學生信用觀念差,逾期頻繁
歸因分析:高校和家庭對于大學生信用培養(yǎng)的不足
存在大學生信用信貸和其他問題,甚至出現負債累累現象,許多學校只是單純的、一味地、一層不變的使用傳統的傳授模式,放養(yǎng)對大學生管理,忽視對大學生相關意識的培養(yǎng),盡管強烈尊重大學生成人想獨立發(fā)展的權利,但對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方面問題沒有重視。父母對孩子帶來的家庭影響對孩子影響深遠,孩子在樹立正確的三觀階段家長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現階段大多數家長制注重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容易忽視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方面的正確導向和培養(yǎng)。
2.網貸規(guī)范性差、門檻低、制度欠缺
歸因分析:貸款審核程序和條件的缺失
現階段中國的網絡貸款項目過于簡單,限制較少。許多平臺為了吸引貸款業(yè)務,盡可能的減少貸款的限制和要求。通過一個簡單貸款流程的引入,吸引大學生貸款市場。大多數平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申請貸款就可實現一定額度的貸款業(yè)務。所以部分學生甚至利用學生身份,借助P2P網貸平臺,通過吸引人的廣告字眼,“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鐘到賬”,實現“網絡+代理”不斷擴大貸款業(yè)務,誘導大量大學生不良貸款,把他們帶入“高利貸”的坑,無法自拔,甚至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誘導不良貸款,不少學生因此遭受高利貸影響。
3.有關法律監(jiān)管體系不完善
歸因分析:互聯網金融立法和社會對網貸監(jiān)督的缺失
我國現階段在網上銀行安全管理問題存在缺陷,無法實現有效的管理和指導,大多數網絡貸款業(yè)務處于自由狀態(tài),缺少監(jiān)管部門、管理條例、運營規(guī)則的管理,出現許多無門檻貸款。為什么大學生容易掉進“網貸”陷阱?這和網貸的便捷性、無門檻息息相關,大學生只需要出示身份證號、手機號甚至自己的相關視頻等信息就可以實現貸款申請,我們可以看到,“網絡貸款”監(jiān)管幾乎是不存在,甚至存在一個無人管理的“網絡貸款機”的機器。
三、解決對策
1.學生方面:第一,理性消費。大學生在消費前應仔細考慮必要性,消費的對象是否不可缺少,是否合理;第二,謹慎貸款。清楚自身還款能力,仔細考慮貸款涉及的方方面面影響和后果,必須閱讀貸款條款,思考是否真的有必要通過貸款實現自身需求;最后,完善自身的法律、信用意識。面對不良貸款或其他不良現象時,發(fā)揮意識的重要作用,通過相關的法律知識與其作斗爭。在貸款前做好相應的風險評估,清楚借款人的經濟能力,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從基礎管理上形成完整的管理,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組織,從小抓起,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此類事件的不良影響。
2.學校方面:加大信用意識、安全意識的宣傳教育力度,通過網絡貸款的相關知識傳授,開展相關法律知識講座,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信用意識,通過良好的校園法律氛圍影響大學生,提升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信用意識、理財意識,將法律意識作用運用于實踐中。
3.網貸公司方面:中國現階段的互聯網銀行管理中,缺乏明確有效的立法和引導監(jiān)管,在原有的不成文的、零散的管理機制中,對于網貸公司的管理遠遠不夠,不利于網絡貸款的規(guī)范發(fā)展,應對網貸機構設置相應的標準,實現網貸應具備相應的條件,設置一定的門檻,在貸款業(yè)務展開前需對借款人進行凈貸前進行風險評估,提前做好借貸風險防范工作,完善的公司借貸處理和內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