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 沈娟
摘要: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高年級教學的重難點。英文繪本是通過繪畫、文字兩種媒介相互交織、互動敘述故事的藝術(shù)。將英文繪本巧妙地運用到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水平,增強閱讀效果。本文分析了英文繪本的定義和特點及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意義,并從讀前、讀中、讀后三個步驟介紹了英文繪本教學的步驟。
關(guān)鍵詞:閱讀能力;英文繪本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103-02
閱讀是語言輸入與知識積累的主要方式。小學階段語言技能二級目標是能夠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1]目前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存在著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很多優(yōu)秀的原版繪本源于英語國家,讓孩子通過英文繪本的閱讀感受地道的語言,是值得英語老師去探索的領(lǐng)域。本文將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方面探索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試圖給從事英文繪本教學的教師提供一些可參考的建議,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一個充滿鮮活畫面和生動語言的世界!
1.英文繪本的定義和特點
"繪本"英文為"picture book"。世界兒童文學理論家培利·諾德曼認為繪本是用大量的圖畫和較少的文字結(jié)合傳遞信息的適合兒童的讀物;繪本中的圖畫生動形象,它不是文字的附屬品,而是和文字共同承擔著敘事抒情、表情達意的重要任務(wù)。
2.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2.1繪本閱讀教學須遵循的原則。英文繪本教學需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是整體語言教學原則,以整體掌握語篇和滲透一些閱讀策略為主,不過分強調(diào)詞法、句法。[2]其次是親近生活原則,教育要回歸兒童的生活,繪本教學也不例外。最后是多維度利用原則,英文繪本中存在著交互的圖文系統(tǒng),客觀上多維度、立體的拓展與衍生。
2.2英文繪本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2.2.1拓展閱讀資源??死暾J為語言的學習不僅需要若干練習,還需要持續(xù)不斷的有趣的、有真實意義的閱讀。高年級學生只有通過大量有意義的閱讀才能逐步掌握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蛻變。筆者積累了一些可供小學生閱讀的繪本如:Frog and Toad are friends《青蛙和蟾蜍是好朋友》、The Giving Tree《愛心樹》。
2.2.2降低英語閱讀的難度。英文繪本中直觀形象的圖片能夠規(guī)避文本中難點的詞匯和語法障礙。生動的圖片既能表達故事的情節(jié),也能暗指和烘托故事中人物的情緒和心理,從而降低閱讀難度。其次英文繪本節(jié)奏性強的語言特點和復現(xiàn)率高的語言形式能夠幫助兒童迅速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
2.2.3促進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應(yīng)試圖培養(yǎng)學生預(yù)測、猜意等閱讀策略。學生可以通過英文繪本的標題與封面猜測故事內(nèi)容。王薔在《英語教學法》里指出,伴隨著預(yù)測的閱讀能夠使得閱讀更有趣、更有目的性,因此能更好地提升閱讀效果。猜意是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上下文、背景知識等策略猜測疑難單詞。閱讀策略的利用有利于降低閱讀難度,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2.3英文繪本教學課例
2.3.1英文繪本The Little Red Hen《紅色的小母雞》內(nèi)容簡介。筆者執(zhí)教的PEP(2011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一般過去時的學習。為了拓展文本內(nèi)容,筆者嘗試將英文繪本The Little Red Hen應(yīng)用到本單元的閱讀課教學當中。繪本講述的是一只勤勞的小紅母雞想請貓、狗和鵝幫助她種麥子、收割麥子、烤面包,動物們都拒絕了,說"Not I!"。面包烤好之后它們只有看的份。
2.3.2教學活動設(shè)計
①教學內(nèi)容與學情分析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定位
本課教學目標為:1學生應(yīng)正確認讀和使用本課出現(xiàn)的動詞過去式的表達,如lived等。2初步使用閱讀策略,根據(jù)封面預(yù)測故事,利用圖片猜測詞義,略讀理解文章大意。3理解小動物們懶散情緒以及小紅母雞勤勞的品質(zhì),從二者對比中體會"No pains, no gains"。教學重點是故事大意的理解以及動詞過去時態(tài)的學習。教學難點是故事大意的復述以及對文本故事進行相應(yīng)的改編。本文將運用"Top-down"模式[3],從整體入手,將教學活動分成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部分。
②教學活動設(shè)計及其意圖解析
讀前活動及其設(shè)計意圖:
筆者呈現(xiàn)圖片,問:What are these? 教授wheat等。接著呈現(xiàn)繪本封面:The little red hen wanted to plant the grains of wheat, who would help her? 引導學生猜測。筆者進一步問Do you want to know who were helpful? 播放配套動畫。師再次提問Who would help the little red hen to plant the grains of wheat?生能根據(jù)動畫故事準確地回答:No one. They all said" Not I "如此生動充滿童趣的動畫簡單明了地呈現(xiàn)了故事主題,令每個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想打開繪本,了解故事的發(fā)展和結(jié)尾。
讀中活動及其設(shè)計意圖。
第一步整體讀繪本,給圖片排序?qū)W生快速地閱讀文本,以獲取主要情節(jié)內(nèi)容。
第二步圈出文本中所有動詞的過去式,如lived,found。
梳理文本中過去式有效地復現(xiàn)所學語法點,這些動詞生動形象也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支撐。
讀后活動及其設(shè)計意圖
閱讀后續(xù)活動設(shè)計旨在鞏固和內(nèi)化所學知識升華語言技能。
第一步積極開展與"說"相關(guān)的閱讀實踐類活動。筆者提供一些關(guān)鍵詞如:planted the wheat,復述繪本故事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故事結(jié)尾小紅母雞享受美味與她的朋友們只能遠遠地聞美味的情形形成鮮明的對比,"No pains, no gains"的寓意就不言自明。
第二步學生五人一組表演故事。具體文本如下:
Narrator: One sunny day, the little red hen found some grains of the wheat, so she decided to plant it.
The little red hen: Will you help me plant them ?
The cat: Not am I .
The dog: Not am I .
The goose: Not am I .
Narrator: The little red hen planted the grains of wheat herself.
夸張的表情、豐富的肢體語言都為此次角色扮演增加了一抹亮麗的風景。該活動旨在讓學生內(nèi)化所學語言,培養(yǎng)語用能力。
第三步:課后作業(yè)
作業(yè)不是課堂活動的結(jié)束,而是課堂的延伸與拓展?;谖谋緝?nèi)容,筆者設(shè)計的課后作業(yè)是創(chuàng)編繪本。創(chuàng)編內(nèi)容如下:小紅母雞邀請動物朋友們幫忙,他們都非常樂意,故事的發(fā)展會有怎樣的不同?
3.結(jié)語
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為英文繪本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與建議。然而如何將英文繪本與高年級閱讀教學深度融合仍是值得探索的話題。作為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yīng)多些積累、多些思考、多些創(chuàng)意,讓繪本點燃孩子們思維的火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3頁
[2]白薇:《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3]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