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梅
【摘 要】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檢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尺度,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作文不好教,作文教不好,可以說是當前作文教學現狀,這與學生缺乏自主性,被動寫作有著密切的關系。如何變學生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成為當前作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創(chuàng)設有生命的高效課堂無疑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作文教學;互動效應;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221-01
一、作文教學現狀
語文教學中最個性化、最有利于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認識他人、認知世界的教學內容之一就是寫作。無論是作文在試卷中所占分值還是從日常生活中應用范圍來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現如今作文教學卻面臨尷尬的局面。從學生層面來講,學生缺乏主動的寫作動機,一說寫作就頭疼。首先,學生因為不關注社會,生活圈子太窄,胸中無竹而厭惡寫作,逃避和拖延寫作。其次,學生對于寫作文產生畏懼心理,往往因為教師的命題和孩子們熟知的生活發(fā)生脫節(jié),導致學生對老師布置的作文毫無興趣,無話可說,只能生編亂造,應付了事,所以產生焦躁、厭煩等情緒。當教師批閱后,學生見到自己作文滿頁紙的紅圈勾畫,心中難免心生涼意,頹廢沮喪之情無可厚非。學生在寫作方面找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挫敗感增生,學生對于寫作文便產生了畏懼心理。
二、初中作文教學中的互動效應
面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無米現狀,畏難心理,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趣,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創(chuàng)設有生命的高效課堂。下面就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我的一些做法:
1.自主建構,尋找創(chuàng)作源頭活水。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所熟悉的題材領域從總體上來說依次是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首先閱讀與寫作要緊密結合,課堂閱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為寫作鋪墊基石。其次寫作與生活要緊密結合,就目前現狀來看,學生一是不會關注社會,二是生活太窄,要想拓寬學生的選材面,就要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活動中積累感性材料。比如課間和學生一起游戲,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去敬老院慰問老人,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去體驗記錄真正做到師生互動。為了具體地了解中學生對社會生活關注的焦點,我們還設計了一個黑板報板塊:我眼中的新鮮事。每位學生有新鮮事要分享就用便利貼寫下來貼在黑板報上,一周匯總一次。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尋找作文題材。如在《愚公移山》、《陋室銘》和《皇帝的新裝》等課文學完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以及自己的觀點進行歸納整理,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經過發(fā)散思維和辯論,學生的個人觀點已經相對成熟和穩(wěn)固,教師可以進一步進行技能培養(yǎng),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寫出一篇小論文。論文的寫作可以個人獨立完成,也提倡依據觀點而結組合作完成。把觀點從思想變成文字,又是一個分析、歸納、總結、整理、論證的復雜思維過程,這就為學生的主體思維構建了再度發(fā)散的平臺,學生在對文本再深度認識后形成論文,立意深刻,思維順暢,進一步強化了學生根據材料寫作文訓練,奠定了給材料作為基礎。
2.互動激趣,作文題目師生共擬。
命題形式指教師命題與自由命題、命題作文與供料作文。
喜歡自由命題的學生比喜愛教師命題的多,占被調查人數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題在選材、立意、謀篇、表達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靈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潑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師命題或脫離學生生活,或過俗過濫,限制過死,以致倒了學生的胃口。適當地讓學生做一些自由命題作文,即古人所倡導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條契合學生寫作心理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汲取。歐陽修主張“作文之體,初欲奔放”,劉國正先生也提倡讓學生多寫“放膽文”,即讓學生自己擬題自由作文,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當然,完全“放”長期“放”是不行的,可將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師生共同命題結合起來,間隔反復,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師的命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生活、情感實際,點燃他們寫作的欲望。
3.創(chuàng)意互動,讓學生成為作文課堂的主人。
在學生積累了一定寫作知識技巧,擁有了豐富寫作素材基礎上如何讓學生想寫,敢寫,會寫,互動尤為關鍵。我將學生分為幾組,每組有自己的團隊名稱,口號,各成員分工等。各組形成競爭機制,互相激勵,共同進步。比如我在教學人物描寫片段訓練的課程時,將孩子們分為外貌描寫組,語言描寫組,動作描寫組,心理描寫組,每組成員在口號激勵下,自主明確目標,分工合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因為競爭機制的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得以真正發(fā)揮,每個孩子都積極投入任務中去,生生互動,讓課堂真正成為高效課堂。
4.生生互動,改變單一作文評判模式。
評改作文歷來為眾多教師所頭疼,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種批改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評改欲望,力爭做到教師面批、精批、與師生互批、學生互批相結合,提倡寫、評、改一次性處理,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就會興致勃發(fā)信息反饋快,評改質量高,寫作效果好,批改費時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同樣是在人物描寫作文教學中,第一節(jié)課同學們完成寫作任務后,各組交換作品,在教師引導下從幾個方面生生互評,每組選出優(yōu)秀習作當堂誦讀欣賞并進行再次的師生共評,當堂誦讀不但及時高效的反饋了課堂效果,而且很好的激勵了學生,促進學生共同進步,鼓舞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下次群文寫作中去。
總之,作文是學生綜合運用語文水平的具體綜合體現。葉圣陶曾說,學語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學會運用語文這一生活與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工具。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就要摒棄功利思想,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和發(fā)展,強化師生互動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樹立“大語文”觀念,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張華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2001年12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王義堂主編.《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2004年3月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
[3]美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2003年4月江蘇教育出版社.
[4]新課程課題組編《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2001年12月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