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珍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呼吸衰竭屬于臨床呼吸內科疾病,是由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肺通氣、換氣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急促、呼吸困難等,通常還會伴有消化道出血、肺性腦病等的并發(fā)癥,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1]。而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來說,其治療的過程相對漫長,除臨床上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外,合理的臨床護理措施也會起到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本文主要是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加以探討。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1例。其中,研究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30~75歲,平均(52.51±7.52)歲;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32~77歲,平均(54.53±7.5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本次研究均已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臨床常規(guī)護理模式,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身體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查,了解其身體能情況,告知患者多食用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及時進行空腔清潔以防止細菌的滋生等。
1.2.2 研究組
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其干預的具體內容如下:
①心理護理干預: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大部分患者需要機械通氣治療,在此期間患者很容易產(chǎn)生緊張不安、焦慮煩躁等的不良負面心理情緒,會對臨床治療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情緒加以了解,可用圖片、文字或肢體語言等方法,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在掌握患者具體病情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解除患者的不良負面心理情緒,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②健康教育指導:多數(shù)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對自身疾病并沒有足夠的認識,很容易產(chǎn)生過度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恐懼、消極、抑郁心理,不愿意配合臨床上的治療,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向患者進行重癥呼吸衰竭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讓患者明白接受治療的重要性,并重新樹立信心,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指導患者進行呼吸生理治療、肌肉訓練、營養(yǎng)支持、精神治療與教育多方面措施的康復運動治療。
③綜合治療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2~4次/d,使用復方氯已定漱口液進行漱口,以此來減少口腔細菌的增長,及時清除口腔內的嘔吐物、分泌物等,保障口腔的干凈衛(wèi)生。護理人員需每日對患者進行身體按摩,幫助患者增強其肌肉的張力、更好的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排痰的綜合治療護理:護理人員2次/d使用體外排痰機對患者進行排痰治療,每2 h對患者進行扣背,應按時對患者的呼吸情況、咳痰次數(shù)以及痰液的粘稠度情況進行觀察,并予以詳細的記錄,若患者的痰液不易咳出,給予霧化治療,必要時使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肺泡灌洗診療術,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適量的茶堿類興奮劑,幫助患者進行排痰。
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比較( ±s,%)
組別 n FEV1 FEV1/FVC研究組 41 43.98±9.32 42.25±9.84對照組 41 39.87±8.31 38.01±7.72 t-2.108 2.171 P-0.038 0.033
研究組中,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其余40例均為有效,其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56%;對照組患者中有7例治療無效,其余34例為治療有效,治療有效率為82.93%。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x2=4.986)。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患者的肺部和支氣管等部位的疾病所引起,致使患者出現(xiàn)的一種呼吸功能障礙,該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且病情進展緩慢,患者在治療期間很有可能因不同原因而出現(xiàn)不同的問題,尤其是重癥呼吸衰竭患者,臨床上十分提倡對患者實施綜合的護理措施[2]。
同臨床常規(guī)護理模式相比,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內容更加全面、詳細和有針對性,更能夠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其臨床護理效果更加明顯[3]。護理人員在實施具體護理措施期間,除了對患者可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健康教育治療外,在綜合治療護理中護理人員還應幫助患者進行用氧治療,如患者出現(xiàn)心率持續(xù)下降或是呼吸困難等的情況,護理人員及時給予患者用氧治療可對其呼吸功能情況進行有效的改善,在停止對患者用氧治療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并作出詳細的記錄[4]。實施用氧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注意,要確保一名患者具有一個氣管導管,所有氣管導管均為一次性使用,并要經(jīng)過臨床消毒處理,對患者所使用的面罩應為無菌面罩,同樣為一次性使用。另外,患者的吸氧裝置、濕化瓶也均為一次性使用,且均具有無菌性質。在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若患者精神狀態(tài)不佳,或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障礙,需要患者家屬多進行支持和陪伴,讓患者感受到關心與溫暖,這樣可幫助患者有效的進行情緒緩解,使心態(tài)更加放松,對臨床上的治療與預后均具有有利的影響[5]。本文以我院選取的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該類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結果得出,接受臨床綜合護理干預的患者,其FEV1、FEV1/FVC等的肺功能水平更高,臨床治療效果更好。由此可見,臨床上使用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護理,可有效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加以改善。
綜上所述,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高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值得予以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