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 劉靜萍
【關鍵詞】 特色教育;九項文化工程;創(chuàng)新;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49—01
教育的本質(zhì)是教會學生明理、會學,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新學校教育就是要學生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guī)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zhì)基礎。
一、特色教育的載體:“九項文化工程”
我校在多年積淀的基礎上,依托學校參與式社團活動,進行學科整合,對學生發(fā)展有利的一些教育活動進行了歸納,提出了創(chuàng)新學校特色教育——“九項文化工程”。“九項文化工程”即:讀、背、寫、看、賞、聽、會、知、有九項目標。要求學生在校六年要做到。
讀:讀60本中外名著、20本科學類書籍、20篇現(xiàn)代散文。營造學生愛書、讀書、品書的氛圍,通過讀書充實師生的心靈,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習慣。
背:背100首古詩、6部經(jīng)典古文作品、20首現(xiàn)代詩歌。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币獙W生背誦的古詩文、欣賞現(xiàn)代詩歌,不求理解但求熟讀。
寫:3—6年級寫100篇周記。記身邊事、寫心中情,使學生積累生活素材,為作文技能奠基。
看:看60部經(jīng)典影視作品。通過影視鑒賞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看待事物獨特的思考能力。
賞:賞60副中外名畫。通過賞析這些風格多樣的作品,有效引領學生感受作品的精髓,了解畫家的繪畫風格特點,學習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聽:聽60首中外名曲。通過對各時期中外不同優(yōu)秀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介紹與鑒賞,使學生對世界音樂文化有所了解,從而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想象、理解和鑒賞能力。
會:會3項體育技能。學生在學校必須掌握排球和跆拳道兩項運動技能,家長也要教會學生一項運動技能,鍛煉身體,磨礪意志。并利用學生晨練,學會3種民族舞蹈。
知:知道100位科學家的故事。走近科學家,用他們的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努力向上。
有:有1個好口才。利用班會、晨會和課前讓學生進行3-5分鐘口才展示,每學年年級組一次或?qū)W校一次講演展示,鍛煉學生口才與膽量,培養(yǎng)學生自信。
二、“九項文化工程”的實施措施
第一,整合了“九項文化工程”與各學科間的內(nèi)容,將“九項文化工程”的內(nèi)容按學年進行分解,明確每個學年要完成的目標任務。建立班級《九項文化工程活動手冊》,要求相關學科任課教師制定計劃目標、實施辦法和拓展內(nèi)容,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傳承。
第二,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熬彭椢幕こ獭鄙钊肴诵?。通過專項校本培訓,讓老師們理解“九項文化工程”的內(nèi)涵;利用家長會和致家長一封信,讓家長知道學?!熬彭椢幕こ獭钡耐茝V意義,并呼吁家長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行家校聯(lián)建;在學校選編的第二部校本讀本中詮釋了學?!熬彭椢幕こ獭钡哪繕撕蛢?nèi)容,讓學生熟知自己的任務,做到教師理解、學生熟知、家長參與。
第三,搭建平臺,促進活動開展,把落實滲透到教育教學當中,如,我們開展了“讓讀書成為習慣”好書美文推薦的國旗下獻詞;“共讀經(jīng)典,圣賢伴我成長”的集會前、放學時的誦讀活動;“課前五分鐘,秀出好口才”把口才展示引進了課堂;星級排球運動員的評定等相關活動;并為每個班配發(fā)了一套48本的《小學生領先一步讀名著》。
第四,把教育延伸到了每個家庭。利用寒暑假時間,布置讀書和體育鍛煉作業(yè),動員家長利用假期和孩子同讀三本書,教會孩子一項體育技能。
三、創(chuàng)新教育帶來的變化和啟示
伴隨著我校教育創(chuàng)新課題實驗的研究,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校在變化、學生在變化、教師在變化……
變化一:學校的教育氛圍變了。教育創(chuàng)新為學校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開拓了素質(zhì)教育的新天地,“關注生命,讓學生健康成長”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體現(xiàn)在了教師教育行為的各個方面。
變化二:學生的生活行為變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增強了,輕松愉悅、充滿趣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快樂。
變化三: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行為變了。由過去重知識傳授變?yōu)橹匾晫W生的健康發(fā)展,確立了“關注生命,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教學過程中多了一些尊重、也多了一些賞識。
“九項文化工程”的逐步落實,使學生從小就獲得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修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讓中華民族的智慧、風骨、胸懷以及健康的道德準則和積極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們的心里。同時,也為學校創(chuàng)新特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師生找到了教育的幸福感。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第二批課題《創(chuàng)新特色教育參與式文化活動的實踐研究》系列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3]GHB1167)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