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喆
摘 要 小學音樂教學是我國目前教育體系中,相對較為注重音樂教學的階段。學生進入中學后,便會因為應試教育的壓力,而逐漸取消音樂課。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情趣,對其未來的發(fā)展而言尤為重要。對此,本文主要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音樂審美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時間策略;審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9-0239-01
本文主要提出了四種策略:第一,激情引趣,巧立互動;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交流;第三,關注聆聽,有“法”可循;第四,課外欣賞,開闊視野。以下為具體內容。
一、激情引趣,巧設互動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積極參與音樂聆聽
年齡影響著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欣賞能力,同時,年齡所決定的社會經驗,也影響著學生對于音樂內容的理解。所以,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全面啟發(fā)性,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聆聽、表達、肢體動作等方面共同協作,從而能夠深刻認識到音樂的審美價值。與此同時,非音樂方面的活動對于學生掌握音樂內容也有著一定的促進意義,比如采取游戲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再比如采取文學相關的教育,則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提升對音樂內容的理解,特別是歌曲的歌詞的內容理解。
(二)采用低年級學生喜歡的游戲方式來調動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
上文中提到,年齡影響著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小學階段多不具備的審美能力,所以對音樂的興趣相對較低。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小學生對于音樂課的興趣,主要在于課程管理的松散,學生可以更大程度的自由活動,并非對音樂本身就有興趣。所以,為了改善這一個狀況,教師應當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并通過游戲的方式,詮釋音樂的內容,以符合學生的理解習慣和能力水平的主要目的,從而實現教學成果。
(三)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來促進聆聽教學的趣味性
目前,小學教育階段已經普遍進入到多媒體時代,音樂教學也不能夠僅依托于教師的表達,否則學生難以對內容產生興趣。對此,教師應當有效的采用多媒體工具,例如電影、音樂等素材,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感官上,能夠更加全面的感受音樂內容。同時,該方式也能夠加強音樂內容教學的趣味,使學生感受到相應的興趣,繼而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交流
(一)在聆聽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回答問題
現在教育體系中主張以啟發(fā)的方式促進學生加強對內容的理解,故此,在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相對理想的教師成果。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多存在著,相對較高的好奇心理,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借助好奇實現興趣的引導,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聆聽欣賞中學會演變角色與學生情感互動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情感層面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特別是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大量內容是以時代的發(fā)展和個人的情操的為主題,并采取動畫等相對容易理解的形式。教師僅需要根據素材向學生進行解釋,以及采取良好的溝通,便能夠實現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先聽音樂后聯想,以聲創(chuàng)境
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想象力,使其能否更有效理解音樂以及具備審美的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此類需求的表達,避免對學生想象進行抑制,更要鼓勵學生開放想象的空間,使其產生對音樂美的理解。
三、關注聆聽,有“法”可循
(一)聆聽教學中的“比較法”
在音樂領域,僅通過單一內容的聆聽,無法讓聆聽者確切的感受到教學內容。故此,可以采取比較的方式,例如對于音樂風格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兩首風格迥異的作品,并告知學生兩者之間的差異,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便能夠掌握不同風格的特點。
(二)聆聽教學法中的“模糊教學法”
在藝術層面的教學上,并不具備過多的規(guī)范性的內容,大多是以主題構建的審美。由此可以理解為,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不應采取過于教條的方式,而是要通過理解,而感受音樂內容。例如課程《森林的歌聲》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進行總結,并告知學生不限方式。在學生的總結中方可以發(fā)現,個體之間采取的角度和表達均有所差異,而在差異之下,便可以采取互動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豐富自身對音樂內容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音樂并非應試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其無需過度強調量化標準的成績,所以有著更高的開放性和靈活度。
四、課外欣賞,開闊視野
(一)利用校園廣播,開闊音樂視野
在,小學教育階段,雖然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但真正能夠利用在音樂的時間相對較少。所以,為了加強學生接觸到音樂內容的密度,應有效與學校進行溝通,要求學校廣播采取更具教育意義的音樂,從而實現學生反復聆聽的效果。
(二)組織校園藝術活動,啟迪學生審美智慧
考慮到小學階段的課業(yè)并不繁重,音樂教師可以采取活動方式,例如舉辦小型藝術節(jié)、欣賞會等形式,使學生參與到音樂的表演之中。在以表演為促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同時,集體活動還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默契,以及通過不同素材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五、結語
本文以小學音樂的欣賞教學實踐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簡單說明欣賞教學的必要性基礎上,通過四個層面的策略,包括啟發(fā)、交流、技巧等課內教學形式,以及課外的活動策略等,以此為學生構建了相對全面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領域的實踐工作提供些許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