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容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本中的語言形式,深度挖掘文本的秘妙,把“語用”訓練落到實處,顯得尤為重要。接下來,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在課堂中落實“語用”實踐。
關(guān)鍵詞 文本;語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TP311.135.4,H03,B0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9-0135-01
一、以仿促用,關(guān)注語言形式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笔裁词菍W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呢?實踐告訴我們,是教材中的文本。利用文本,引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進行仿說、仿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語言積累,而且能豐富他們獨特的感受,切實提高學生“語用”能力。
(一)詞語仿說
積累詞匯的好習慣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努力地養(yǎng)成,因此,可以在文本學習中關(guān)注詞語的特點,進而進行仿說練習,在仿說中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如教學《荷葉圓圓》時,我抓住“圓圓的”“綠綠的”這些短語,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來感受荷葉的特點。然后再出示大樹、白云、湖水等圖片,引導學生仿說“_____的”。這樣的仿說訓練,既能讓學生感受事物的特點,也促進了學生在運用中積累詞語,發(fā)展語言。
(二)句子仿寫
構(gòu)成段、篇的基本單位是句子。我們應挖掘文本中的典型句式引導學生品讀、揣摩,發(fā)現(xiàn)其特點及規(guī)律,從而遷移表達的方法,提高小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如教學《樹和喜鵲》時,通過品讀句子,讓學生模仿課文里的句式——“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蓖ㄟ^引導,學生明白了“孤單”就是只有一個的意思,說明樹和喜鵲都只有一個,沒有朋友來陪伴,他們的感覺是一樣的。進而我引導學生用“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說話。學生暢所欲言,說得很精彩。如:“她很開心,我也很開心。”“她是小學生,我也是小學生。”“小明會唱歌,我也會唱歌?!本涫椒聦懹柧殻瑧⒅匾龑W生從“機械仿寫”過渡到“靈活仿寫”,最后發(fā)展成“創(chuàng)造性仿寫”,這樣遷移寫作方法,為今后寫片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三)片段仿寫
為了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段落表達方式,可以憑借文本,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對比讀,找出其中表達的規(guī)律,進行片段仿寫的訓練。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中3、4、5段的構(gòu)段方式是一樣的。先是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哪里?接著寫他看見什么?最后寫小壁虎和動物的對話。當學生弄清段落的表達方式后,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以練促用,關(guān)注言語內(nèi)涵
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從來都不會一促而就。只有在反復訓練、長期的語言實踐中才能漸漸提高。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本語言的特殊表達之處,注意挖掘文本語言的深刻內(nèi)涵,讓學生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把文本內(nèi)容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棉花姑娘》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她多么盼望有醫(yī)生來給她治病?。 苯虒W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盼望”一詞,反復品讀、感悟,學習運用。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讀這句話,接著,讓學生把這句話讀成一個詞,他們很自然地說出了“盼望”一詞;然后,引導學生對“盼望”一詞進行觀察,說說“盼”為什么用目字旁?讓學生明白了“盼”就是用眼睛看,也就是希望的意思!在學生基本理解“盼望”一詞以后,再引導他們用“盼望”一詞進行造句訓練,難度明顯降低了。如此一來,學生既理解了詞語的內(nèi)涵,也掌握了用法,提升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以說促用,關(guān)注文本空白
文本中的空白之處,就是給我們讀者留下放飛思緒的空白點,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空白點,與文本進行對話,聆聽文本的弦外之音。《夜色》這篇文章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們要很好地關(guān)注文本中的空白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角色進行對話。如“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根據(jù)這一處空白,我引導學生想象,我除了看見小鳥在月光下睡覺,我還可能會看見誰在月光下干什么?或者誰在哪里干什么?通過創(chuàng)設(shè)這樣情境,很快調(diào)動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開啟了他們想象的空間,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練說的感覺。
四、以情促用,關(guān)注情感表達
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之外,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文本,把理解文本內(nèi)容和激發(fā)學生情感巧妙地融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表達中提升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咕咚》這個故事情節(jié)生動,語言淺顯,貼近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學完課文后,我趁熱打鐵般追問:“孩子們,學完這一課以后,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有的說,我喜歡野牛,因為他遇到事情很冷靜,沒有像其他動物一樣,盲目亂竄。有的說,我喜歡野牛,因為他遇到事情不慌張,而是到實地去看看。也有的說,我不喜歡小兔,因為他遇到事情沒有動腦筋想想,就亂下結(jié)論等等。這樣的練說,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感悟,而且對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大有幫助。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充分關(guān)注文本的語言形式,言語內(nèi)涵,文本空白和情感表達,讓學生充分利用范例的資源,進行仿寫,才能使學生的“語用”訓練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