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要:我國的新課程推進如火如荼,在新課程的構建中,傳統(tǒng)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形式已經逐漸的退出了教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時期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圍繞學生展開一切的教育活動,通過課堂趣味元素的導入,快速的吸引學生的參與,使得學生凝結注意力,集中精神進行音樂的探索,音樂的教學中,欣賞的過程也是學生審美思維建立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的精神熏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拓展欣賞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以宏觀的視角進行分析,避免過于依賴教材而造成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同時應貫徹落實新課程的要求,鼓勵學生在欣賞中大膽的抒發(fā)心中的感想,獲得音樂的自我啟發(fā)。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引言:小學音樂的欣賞,應順應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 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讓欣賞的過程變得賞心悅目,學生能夠借助音樂的欣賞逐漸的消弭內心的困惑,緩解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在課堂上自由的徜徉在音符構建的美妙世界中,對音樂的理解更為透徹,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由的闡述,并預留時間鼓勵學生互動,推動學生走上主動的探究舞臺,打破封閉的課堂空間,學生在音樂的求知世界中,逐漸的衍生樂趣,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音樂的暢想中去,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延伸創(chuàng)造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構建學習氛圍
研究表明,越是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此時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而在緊張的情緒下,學生始終緊繃著神經,擔心說錯想錯引來別人的嘲諷,思維也呈現(xiàn)出較大的桎梏,對知識的理解始終停滯不前,可見學習中的氛圍營造是多么的重要,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喜好,營造出輕松的欣賞氛圍,學生個體差異不同,對音樂有著自己的理解,學生們各執(zhí)一詞,教師分門別類的做出點評,幫助學生構建欣賞表達的信心,使得學生更加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欣賞意見,對音樂進行深入淺出的思考。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播放《童年》音樂并采取“有獎問答”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你對歌曲所描繪的童年有何看法”問題,采用初聽、分段聽、復聽等層層遞進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或者,利用視頻、圖像等動態(tài)資料,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所傳遞的意境并抒發(fā)自身感想,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實效性。又如,在民樂合奏《金蛇狂舞》教學中,教師利用筷子來模仿中國堂鼓的敲擊手法,并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演練(掌握“對答響應、螺絲結頂”知識點),為學生營造濃厚的音樂學習氛圍,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小組合作教學法
音樂的欣賞中,學生始終找不到音樂探索的法門,部分學生是局限于自己的思維認知層次上,造成了思想的困惑,教師可采取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碰撞思維,集思廣益的整合音樂知識,強化音樂的自主理解。例如,某一次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筆者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為他們選擇了《勞動最光榮》《小雨沙沙》《星光圓舞曲》三首歌曲,為他們選擇這些歌曲是基于對他們平時表現(xiàn)而定的。筆者發(fā)現(xiàn)班級不少學生不喜歡打掃衛(wèi)生,這可能與他們在家庭中得到的寵愛有關系,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家里大多是獨生子女,比較嬌生慣養(yǎng),因此筆者希望通過歌曲讓他們明白勞動的真正含義,激發(fā)他們參與勞動的熱情。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聆聽和欣賞,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筆者的引導下,他們展開討論,經過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同一首歌曲,他們能夠聽出很多情感和體會。在《勞動最光榮》歌曲想欣賞中,有的同學領會到自己父母的不容易,有的同學體會到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有的同學深切的感受到盤中餐的來之不易等。只要教師有心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中培養(yǎng)美德,就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動靜結合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動態(tài)刺激與靜態(tài)刺激相結合的教育手段,正如開放多個學習感知通道一般所獲的效益更佳。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有效的網絡教學資源(視頻、音頻、三維圖形),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來刺激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優(yōu)化教學體系和學習格局。以人音版三年級上冊《四季的歌》教案為例,教師通過CAI動態(tài)圖像――閃動的文字、移動的圖形、顏色的變換,引導學生去想象四季景色變化;學生可利用不同的色彩來描繪出腦海中所構思的景色,借助色彩、線條來表現(xiàn)出四季的特征,將樂理知識(如:節(jié)拍、節(jié)奏、視唱)與實際感受(生活經驗、音樂體會)相結合,為學生打造音樂創(chuàng)造性思維基礎,提升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能力(音樂鑒賞、譜率分析)。
四、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情感。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比如,教師在《雨中曲》的欣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聆聽這首曲子的節(jié)奏和旋律,感受到該曲子的韻律之美,進而帶領學生對這首曲子進行賞析,感受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情感,這時教師就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自己的想法全部講給學生,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首先,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組內的學生都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組內的想法進行匯總,派一個代表進行發(fā)言,最后,教師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評價,并且詳細地講解該曲子的內涵。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互相討論和交流的同時對《雨中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且,每個學生的思維都不同,將它們融合起來就是對該首曲子的多角度分析。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將情感教育融入其中。
五、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小學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能力,為現(xiàn)代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從音樂教學實踐活動方面來看,教師還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豐富多彩的音樂欣賞實踐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輔助條件,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姜俊.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探討[J]. 學周刊,2016,25:157-158.
[2]王凱宏.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能力教學探究[J]. 新課程學習(上), 2012(11):15-15.
[3]周曉燕. 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音樂課教學中的運用[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05:108-112.
[4]段麗麗.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31):89-90.
[5]樓夢婷.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新課程學習上, 2014(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