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琴
【摘 要】新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相比舊教材更突出話題情境的設計,尤其是Lets talk板塊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但教材情境呈現(xiàn)的只是靜態(tài)和片段化的圖片場景。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需要通過拓展和補充將場景“活化”,使對話教學更好地體現(xiàn)出整體性、連貫性和趣味性的特點。以PEP Unit 2 Part A Lets talk的教學為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施:一是增加前奏文本,為課本情境做鋪墊;二是豐富主體文本,為交流表演添色彩;三是續(xù)寫主體文本,為靈活運用供素材。如此,不僅可以體現(xiàn)出情境設計的題中應有之義,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對話的興趣,提高情境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場景;對話教學;情境設計
布魯姆曾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應當在課內(nèi)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毙掳鍼EP小學英語教材相比舊教材更突出話題情境的設計,對話情境也更自然、連貫。尤其是Lets talk板塊,新版本優(yōu)化了語言,使之更為真實、流暢并貼近話題情境。但教材的情境畢竟只能依托于插圖,它呈現(xiàn)的更多的是一種靜止的、片段化的場景,如果教師沒有正確引導和合理串聯(lián),教材的圖片情境就不能很好地為課堂服務,學生也無法建立系統(tǒng)的概念。因此教師需要像導演一樣,將課本情境真實而又動態(tài)地展現(xiàn)給學生,避免簡單枯燥的機械操練,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真實的語境下理解語言、運用語言,逐漸做到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本文以新版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is it? Part A Lets talk部分的教學為例,在遵循對話教學的整體性、連貫性和趣味性原則的前提下,通過“拓展和補充”力求“活化”課本中的圖片場景,從而實現(xiàn)讓情境更好地服務于課堂,讓課堂教學更有效的目標。教材內(nèi)容如圖1所示。
一、教學內(nèi)容分析
該部分學習的核心句型是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教材通過John和Wu Yifan放學后留在操場打籃球,到了晚飯時間,保安讓他們回家的情境對話,讓學生感知上述句型的語義及語用情境。
二、教學目標定位
1.能夠理解對話大意;能夠用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朗讀對話。
2.能夠在情境中熟練運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詢問時間并回答。
3.能在情境中恰當運用句型Its time for...描述“到該做某事的時候了”。
4.能夠在語境中理解新詞over,kid, dinner的意思,并能正確發(fā)音。
5.了解不同時區(qū)的國家有不同時間。
三、教學情境設計
本課時的教學情境是圍繞John和Wu Yifan放學后的活動開展的,主要分為兩個場景,分別是教室和操場。但通過解讀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情境只是幾個片段。因此,教師在設計上要以主人公John的生活為主線對情境作拓展與補充,并通過有效的對話將之串聯(lián)起來。
(一)增加前奏文本,為課本情境做鋪墊
【案例片段1】
復習熱身完畢,教師呈現(xiàn)PPT上的小語篇Riddle,讓學生閱讀并回答:
It has a big face. It has three hands.
It has no legs or feet, but it can walk.
It can say:“Tick,Tock,Tick,Tock...”
What is it? Its a...
學生猜測:Its a clock.教師公布答案并在PPT上呈現(xiàn)鬧鐘圖片:Yes,its a clock.接著教學單詞“clock”的發(fā)音,并請個別學生朗讀。隨后教師追問:Whose clock is it? Can you guess?接著用PPT呈現(xiàn)房間的圖片,如圖2所示。
Look! Its Johns clock. Every day it tells John the time.如圖3所示。
教師教學“time”,并請學生朗讀。接著教師通過PPT呈現(xiàn)不斷變換的時間(8:00→9:00→12:00→14:00),從而不斷變換活動場景(家→學?!魳方淌遥┖蚃ohn的活動內(nèi)容,Its time for school/ English class/ lunch/ music class...從而達到在情境中操練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的目的。
接下來教師提問:What time is it now? Where is John?學生據(jù)此預測課文內(nèi)容,對文本充滿學習的興趣。
【思考分析】
在主情境前增加前奏,旨在讓學生對John的一天有整體的印象與感受,并在情境中搭建從模仿到熟練對話方式的框架,為后續(xù)輸出自然實際的生活會話提供語言支架。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使機械的語言操練變得真實流暢、有內(nèi)容可循。
(二)豐富主體文本,為交流表演添色彩
【案例片段2】
教師通過讓學生聽文本錄音來檢測對課文的預測,從而得出答案:John is at school.教師繼續(xù)追問:School is over. John and Wu Yifan dont go home. Where do they go? 學生回答:They go to the playground. 隨后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并回答問題:When do they go home? At 5:00 or at 6:00?由此進一步理清文本內(nèi)容。之后,教師通過Lets read-along. Lets imitate. Lets dub.這三個步驟來訓練學生。然而,在主體文本中,對話情境并不是連貫的內(nèi)容,而是分散的片段,教師需要補充文本語言或輔之以非言語行為,讓情境表演更為真實自然。
1.配以表情語調(diào),豐富情境內(nèi)容
語言有了一定的語調(diào)才能正確表達感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文本標上語調(diào)并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有更強的情境感。如“Time to go home, kids.”要求帶有一定嚴肅的口吻。最后一句“Oh! Lets go!”則要讀出焦急的情緒。
2.增加肢體動作,填補情境空白
由于文本是零散的片段,學生只有適當?shù)靥砑又w動作,才能連貫地表演整個故事。如場景一:拿球去操場;場景二:邊拍球邊詢問時間;場景三:校園保安戴上保安帽,舉手示意學生回家。如此能讓抽象的語言形式變得更生動、具體,學生表演起來也更具趣味性和情境連貫性。
3.添加輔助語言,連貫文本情境
場景一
John:Hi!School is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Wu Yifan:OK.
拓展的對話如下。
John:Hi!School is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Lets play basketball.
Wu Yifan:OK. Lets go! I like basketball.
場景二
John: What time is it now?
Wu Yifan: Its 5 oclock.
拓展的對話如下。
John: What time is it now?
Wu Yifan: Its 5 oclock. Lets go home.
John: No. Just a minute.
Wu Yifan:OK.
【思考分析】
毫無疑問,理解、模仿語言并逐步學會掌握語言結(jié)構必須基于文本。教學中,教師無須過多地處理文本中的詞匯、句型,要求學生在情境中隨文識意,點到為止即可。教師應該將教學重心放在對文本情境的整體感知和理解上,通過模仿音、給角色配音與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交流合作逐步感悟和掌握語言結(jié)構。
(三)續(xù)寫主體文本,為靈活運用供素材
【案例片段3】
對話教學中,最后的拓展與運用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對課本內(nèi)容加以提升,也能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在John回家吃飯后,教學內(nèi)容中繼續(xù)出現(xiàn)與John有關的場景,此時教師可以設置情境:After dinner, John talked to his friend on Wechat.此時PPT呈現(xiàn)紐約、倫敦、悉尼、北京四個地點和三個朋友,以及John與Mike的微信聊天記錄。
John: Hi,Mike! Where are you?
Mike:Im in Sydney. What time is it there in Beijing?
John: Its 7:00 p.m. Its time to watch TV. What time is it there in Sydeny?
Mike:Its 10:00 p.m. Its time for bed.
John: OK. Bye-bye. Have a nice dream.
Mike:Bye.
教師先和部分學生進行示范與解讀,然后讓學生根據(jù)PPT圖片所展示的情境創(chuàng)編對話。最后教師總結(jié):In the world,different place has different time,that is time difference(時差).這也是對中外文化知識的滲透。
【思考分析】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微信這一流行的社交形式,選取教材中的其他三個人物作為對話教學的課程資源,提取時差這一關鍵信息對語言內(nèi)容進行補充與拓展,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還滲透了中外文化知識。課堂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表達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依照對話板塊的內(nèi)容,簡單設計一個個零散的小語境,不僅會對學生接收信息產(chǎn)生干擾,也無法發(fā)揮情境教學潛藏的作用。為了提高對話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設計一條清晰的主線,將片段內(nèi)容合理串聯(lián),并將之情境化。由此來豐富英語對話學習的內(nèi)涵,增強教材內(nèi)容的真實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促進學生在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有效地展開語言學習,最終使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得到優(yōu)化。
(浙江省湖州市新風實驗小學教育集團 31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