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田田
【編輯寄語】
即使世界再浮躁,我們也要在心底留一片凈土,當(dāng)身體和心靈被世俗的瑣碎折磨得疲憊不堪時,仍然可以有放松的余地和自由馳騁的空間。
我的家,是那座我所熟悉的城市,是那間溫馨舒適的小屋,是那個有著父母呵護(hù)的港灣。但靈魂的家,又在何方?其實(shí),只需靜下心來,問一問自己:我自由嗎?如果不是,那我是否做了我想做的事?還不是的話,我還有對自由的渴望嗎?
還記得去西藏時導(dǎo)游說的話:心靈受震撼,靈魂歸故鄉(xiāng)。西藏不是讓每一個人一見如故的地方,但能讓我們感到真實(shí)的自由。老人們不會早起去超市門口排隊(duì)搶東西,而是去寺廟轉(zhuǎn)經(jīng)祈福。牦牛甩著尾巴,在田園牧歌,藏香豬領(lǐng)著幼崽,在公路上旁若無人地散步。即使在拉薩,也沒有霧霾擋住直射的陽光,沒有高樓大廈阻擋山脈的雄姿。
我們從自然中誕生,都是向往自由的,誰想在好天氣時窩在家里呢?我就想做一只會飛的鳥,來一段上升,來一段俯沖,與氣流嬉戲。但我們早就脫離了自然,水泥路面禁止了我們與土地的接觸,鋼筋水泥拉遠(yuǎn)了我們與生命的距離,失去了水和空氣,城市一天天干涸、污濁。我們很久沒有接觸過自由了,下雨時撐著雨傘,下雪時清掃路面,刮風(fēng)時戴上帽子,自然想與我們親近,卻被我們拒絕了。
繁忙的城市生活讓你煩躁,你聽到自由的呼喚,渴望解脫,渴望平靜,那,你的靈魂就想家了。這時你會怎么辦,度個假然后回來繼續(xù)這壓抑的生活?如果你還年輕,正確的做法就是問問自己的內(nèi)心: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是否在為實(shí)現(xiàn)它而努力?
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互相影響的過程,既然有我的存在,那我就對這個世界起著獨(dú)一無二的作用。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我們耗費(fèi)它只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贏得他人的贊賞,去過他人眼中“成功”的生活,卻從沒聆聽自己的聲音,那不是白活了嗎?
教育的目的除了教會我們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找到自我。達(dá)·芬奇在臨終前說道:“我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作畫?!睅缀趺總€人都是有意無意地把靈魂從自我的家中趕出,戴上面具,披上戲衣,扔到名利的無底洞中,而自己變得忙忙碌碌,碌碌無為。
我們的靈魂上拴著生活的鎖鏈,被別人拉扯著向前走,渾然不覺時,它已離自由、自我的家千里,我們該問一問:靈魂,想家了嗎?
【評點(diǎn)】
這篇作文很有哲學(xué)味道,實(shí)際它是在拷問人類理想中的心靈自由與現(xiàn)實(shí)約束間的矛盾問題,又想“任性”,又不能“任性”,在撕扯著人類,在折磨著人類。這種“戴著鐐銬舞蹈”是人類的常態(tài),也是人類的終極之問,有答案嗎?沒有,只有在現(xiàn)實(shí)的時光隧道中,心靈的自由安放可以與其并行,足矣。張 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