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
閱讀梭羅《瓦爾登湖》的同時,又讀了他的另外幾本書。多么熱愛這位和自然一樣簡樸的散文大師啊,他痛恨人類對自然無休止地掠奪,反對對物質的瘋狂占有。他在通往做一個真實的人的道路上,走的很遠,影子都有些落寞孤單??晌覀?,依然囚居在塵土飛揚的水泥鋼筋里,終至老死。大多作家注定會過時,有些卻如日月星辰,永恒地照耀著人類貧血的心空;如一擎又一擎精神火把,穿過漫漫黑夜,向黎明進發(fā)。
梭羅的賬單
置于篇首的“經(jīng)濟篇”,在《瓦爾登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尤其他把自己在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收支情況詳列其上,甚至細致到建筑木屋買鐵釘花掉3美元90美分,自耕自種的一只南瓜折合市價6美分,油及家庭用具花掉2美元等等。這曾被惟崗稱為是梭羅按照“最高的現(xiàn)實”開列的“一張人類應遵照的生存賬單?!边@種記賬方式很有意思也很傳統(tǒng),我父親就會把每年糶了多少黑豆的斤數(shù)記劃在窯壁上,連同我也曾經(jīng)會把買了一雙襪子、一支牙膏并花了多少錢記在小本上。
梭羅無意構筑馬克思《資本論》那樣體系龐大的長篇專論,但卻深得“經(jīng)濟”就是“家庭管理”的最初含義。這絕不是關于梭羅一個人收支情況的流水賬,如果意義僅止于此,《瓦爾登湖》便不成其為《瓦爾登湖》了。如同多數(shù)人涌向北極,他卻孤身一人踏上了南極的路途。梭羅的行動是一次偉大的行動,這不同于演員走向舞臺,士兵走向戰(zhàn)場,他的精神意義引領了人類回歸自然的天性和本能,并在不同時期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這次持續(xù)不斷的行動之中。梭羅一反現(xiàn)代生活的鋪排奢侈和供大于求,用最少的物質必需(一個人基本生活的最低限度),實現(xiàn)精神生活最大的豐富性和最高的智慧狀態(tài)。他說:“某些事物,在某些場合,例如在最無辦法的病人中間,確是生活的必需資料,卻在另一些場合,只變成了奢侈品,再換了別樣的場合,又可能是聞所未聞的東西?!碑斘覀儼燕l(xiāng)村生活和城市生活逐一對比,就會感覺到很多的發(fā)明制造是純屬多余并不能夠輔助人類更好地生活,我在散文《鐵爐峁》中,大段論述過鄉(xiāng)村的簡單和自然性:“在鄉(xiāng)村,不需要高樓大廈,冬暖夏涼的穴居是親近先祖的最好方式;不需要銀行商業(yè),我們耕種著基本的五谷雜糧;不需要車庫冰箱,柴在草房里,土豆在地窖里,蔬菜在園子里;不需要城管交警,兩輛牛車永遠不會相撞在一起;也不需要水泥鋼筋、大型機械,不需要飛機大炮、滿城燈火,不需要寬廣公路、建設工程,不需要會所寶馬、院門森嚴,不需要上班工資、奔波失眠,不需要方便面、礦泉水、勾兌酒、避孕瓜、瘦肉精、轉基因、地溝油、垃圾場,也不需要權謀、詭計、債務、殺戮甚至廣告、口紅、領帶、偉哥、激素和化學劑。在鄉(xiāng)村,我們需求很少,人賴以生存并活得幸福的基本元素天地都具有,清明的空氣、熱烈的陽光、澄澈的山泉、飽滿的五谷雜糧。當多余的東西對于你的生命純屬多余時,你負累般地擁有它們干什么呢,我們隨手扔掉的,就是滿世界要找尋的珍寶,它就在此時此地,就在我們自己的心里,像陽光下安靜金黃的谷粒?!?/p>
我們的確不需要的太多了,也就是說自然的鄉(xiāng)村生活無疑是人類最好的生活。工業(yè)科技發(fā)展到今天,也許永遠也不能夠,制造出一顆比鄉(xiāng)村老婆婆喂雞下的雞蛋更健康的雞蛋?!坝⑿凼强梢猿嗄_的。只有那些赴夜宴,到立法院去的人必須穿上新衣服,他們換了一件又一件,正如那些地方換了一批又一批人。”梭羅說,“我寧可坐在一只大南瓜上,由我一個人占有它,不愿意擠在天鵝絨的墊子上。我寧可坐一輛牛車,自由自在來去,不愿意坐什么花哨的游覽車去天堂,一路上呼吸著污濁的空氣?!彼罅_深知以個體之力很難改變整個群體,但是改變自己還是能辦得到的,于是他走向瓦爾登湖畔,拿起了營務土地的鋤頭。他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別人,改變世界。他暗合了古今的圣賢之道。
梭羅說:“雖然天空中的飛鳥都有巢,狐貍都有穴,野蠻人都有尖屋,然而在摩登的文明社會中卻只有半數(shù)家庭是有房子的。在文明特別發(fā)達的大城市中,擁有房屋的人只是極小一部分。”一部分人修房,另一部分人住房,修房的永無可能住上房;一部分人抬轎,另一部分人坐轎,抬轎的永無可能坐上轎;一部分人饑餓,另一部分人浪費,饑餓的永無可能浪費。這也是克魯泡特金“解散城市,所有人都回農村過自耕自種自給自足的生活”理論產生的現(xiàn)實的深層原因。一鏟子都趕回農村,實現(xiàn)人人平等似乎不是絕無可能——這似乎是惟一的一條路——不然實現(xiàn)“人人平等”就成了真正的絕無可能。當文明成為少數(shù)人坐享其成的文明,大多數(shù)人注定要成為這“文明之外的余零人”,并且頂著放棄真正的文明,為這偽文明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和一生的精力、智慧和生命。最讓人不能心甘的是,我們的子孫仍舊要順著我們的路,重蹈覆轍。
天籟與人聲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專門有一章以“聲音”為題,可以看出他的深有用意?,F(xiàn)代工業(yè)社會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掩蓋并趕走動物鳥禽甚至花開的大自然的聲音,以人類制造的聲音入侵我們的生活和心靈。飛機大炮聲,各種汽笛聲,哭喊聲,工廠電鋸機器聲,KTW震耳欲聾的靡靡之音,這被人類稱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偉大發(fā)明”,的確是令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望塵莫及的。有誰見一群鳥追著汽車的尾氣快樂地飛呢?人類追逐自己制造的聲音,又被這聲音擾亂神經(jīng),混淆視聽,過起了一種美其名曰“現(xiàn)代化”的寢食難安的生活。我們太缺乏鳥叫雞鳴來舒緩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現(xiàn)代化的都市把大家像兄弟姐妹般聚攏在一起,又充滿仇恨地過著孤立無援的甚至對立冷漠的缺乏愛的生活。所以梭羅呼吁說:“能夠看見的,要常常去看?!币呦虼笞匀?,而不僅僅把大自然當做我們生活的幕布或背景?!拔也荒馨蜒矍暗拿篮玫臅r間犧牲在任何工作中,無論是腦的或手的工作。我愛給我的生命留有更多余地。”梭羅不是反對人類去工作,而是不能把工作當做人生的重要內容,人生有更多的事遠勝于工作所給人的滿足與快樂。你為什么要工作?因為我為了掙錢。你看你多貧瘠啊,造物主說過讓你活著就是為了掙錢嗎?你真應該跪在地上像一個不孝子給造物主懺悔一千次一萬次,你辜負春光萬千回,一如波斯海亞姆《魯拜集》中的聲聲古歌:“趁命運尚未逼得你我呻吟輾轉,讓我們相對而坐,傳杯遞盞。這世道逼你我離去之時,咽一口水的工夫也不容遲延?!蹦阏f“工作著是美麗的?!闭垎柲闶鞘裁垂ぷ??你美麗你身邊的人美麗嗎?在古代一個奴隸的工作美麗嗎?他失去對自己的支配權失去人權只有無盡的痛苦可言!擺脫工作就是古代奴隸最大的美麗和快樂。當你坐在別人身上時,別人卻爬在地面凹凸不平的石子上。要說工作,我倒認為我們只應該服從并充滿熱情地去做造物主賦予我們的工作,人類的工作,多數(shù)已被陰謀和利益所篡奪。
梭羅一再深情而不厭其煩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畔的起居飲食:“我的生活方式至少有這個好處,勝過那些不得不跑到外面去找娛樂、進社交界或上戲院的人,因為我的生活本身便是娛樂,而且它永遠新奇。”“這里沒有攪拌奶油的聲音,紡車的聲音,沸水的歌聲,咖啡壺的咝咝聲,孩子的哭聲等等來安慰我,老實人會因此發(fā)瘋或煩悶致死的。”當由人制造的聲音和景致隱退,大自然的聲音和景致便來到了你的身邊,這才是真正的自然天籟,非人間所有!梭羅借描述自己的居所展望了人類生活的美好場景。當然回歸自然不是就要回到荒蕪和野蠻的狀態(tài)中去,梭羅也不是絕對地排斥現(xiàn)代文明,而是寄希望于人類能夠走向“真正的文明”:“如果這一切確實像表面上看來的那樣,人類控制了元素,使之服務于高貴的目標,那該多好!如果火車頭上的云真是在創(chuàng)英雄業(yè)績時所冒的汗,蒸汽就跟飄浮在農田上空的云一樣有益,那末,元素和大自然自己都會樂意為人類服務,當人類的護衛(wèi)者了?!钡@希望很快被梭羅否定了。如果真正的文明必須以犧牲大自然和所處的環(huán)境為前提,人類就永無可能通過工業(yè)達到真正的文明。自然文明與工業(yè)文明,永遠不可調和地對立在一起。他再一次描述了他代表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瓦爾登湖湖畔的小木屋:“大雪中既沒有路通到前庭的門,——沒有門,——沒有前庭,——更沒有路通往文明世界!”
像梭羅一樣讀書
我們生活著,很難心口如一,更難言行一致,而梭羅能夠說到做到。就算讀書,他都等同生命:“一本真正的好書教給我的遠不止只是閱讀它。我必須很快將它放在一邊,然后按照它來生活。我始于閱讀,終于行動。”他行動大于語言,思考大于莽撞,特立獨行,棱角分明。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專門用一章來強調閱讀經(jīng)典之于人的種種好處。他說:“我的木屋,比起一個大學來,不僅更宜于思想,還更宜于嚴肅地閱讀。”這話對于沒有上大學的我來說是非常提氣的一句話,不是只有上大學才叫讀書!大可不必坐在真皮沙發(fā)上、面前放著熱氣騰騰的咖啡。靈魂的清醒才是真正的清醒,我坐在鐵爐峁自家的窯洞里讀的書,才叫真正的讀書。不隨波逐流也不受喧嘩吵鬧的干擾,坐在山坡或場院上,大有攬抱天地宇宙于我胸之感。安靜而自然的環(huán)境才是讀書的第一條件,安靜的環(huán)境才可以讓浮躁的靈魂徹底安靜下來。梭羅強調了外部環(huán)境之于人類的重要性,要改善和回歸自己的靈魂面貌,必須首先改善自己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
梭羅談到了經(jīng)典之所以是經(jīng)典的理由:“可以讀荷馬或埃斯庫羅斯的希臘文原著的學生,決無放蕩不羈或奢侈豪華的危險?!薄白R字之后,我們就應該讀最好的文學作品,不要終身坐在小學最低年級教室前排?!苯?jīng)典總是真理的孿生姐妹,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塑造和改變人類的精神面貌??梢哉f沒有人類古往今來輝煌的文藝史,人類就只剩下觸目驚心的“人吃人”的野蠻愚昧的歷史,而經(jīng)典就是人類開化和智慧的鑰匙。放棄經(jīng)典如同人類放棄繼續(xù)為善一樣?!敖囊恍┣髥柕幕卮?,在古典作品中卻能找到?!蔽覀兘裉焖吹降脑铝粒彩枪湃丝吹降哪且粋€月亮,我們今天所遇到人生問題比如生老病死天災人禍,和古人所面對的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相差無幾,除了形式上的改變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天翻地覆的改變。所以古人的思考和認知對今人一樣有用并毫不過時:誰會質疑老子的《道德經(jīng)》或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是古舊無用過時之書呢?他們提出的問題就像每天回旋于我們腦子中的問題一樣,他們的認知就像黎明的日光照耀在我們的心間。
梭羅說:“書本是世界的珍室,作家對于人類的作用還大于國王和皇帝的影響?!比祟愐阎膸浊暌呀?jīng)證實了此話不假。曾經(jīng)的珠寶地下深埋,曾經(jīng)的城堡廢墟一片,曾經(jīng)的帝王將相早已一抔黃土掩風流,該干嘛去干嘛了。就像海亞姆在《魯拜集》中吟唱的那樣:“我看到一只鳥兒落到圖斯城垣,凱卡烏斯的頭骨就放在它腳前。鳥兒對著頭骨說:遺憾啊遺憾,再也聽不到鈴響,再也聽不到鼓樂喧天?!倍切┱胬淼慕?jīng)典卻被人代代相傳,其精神價值雖歷久而彌新,如珠寶般千年而不改色澤。梭羅說:“多少人在讀了一本書之后,開始了他生活的新紀元。”好書如同黎明的曙光,總在我們心靈的田畝上投射進第一抹亮色,驅趕走我們心中的長夜漫漫和黑影下的麻木和混沌,告訴我們要加倍熱愛生命,熱愛自我,熱愛存身的這個廣闊無垠的世界空間,以生氣勃勃的精力暗合自然宇宙的強健規(guī)律,積極去過好每一天,積極去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