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菊
【摘要】作文教學,歷來在語文教學中都被視為重頭戲,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在該模塊的教學中一直采用的都是讓學生機械地寫作文,堆疊句子的練習方法,挫傷學生對作文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如此往復,學生會逐漸對寫作缺乏興趣,不愿意去獨立思考,甚至對寫作文產(chǎn)生反感。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他們正處于興趣的激發(fā)階段,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會影響他們對文字的敏感程度,不利于對他們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因而,教師有必要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中得到釋放,為小學生日后的思想和情感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作文教學;情感認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做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便更好地去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在寫作課程上要盡可能地以一種真實的情感體驗去表達對社會、對自然的感受,多角度地去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因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真實體驗為出發(fā)點,去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想象力,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還原自己的真實感受,才能讓寫出來的文字真實、生動,而不是簡單的語句疊加,從而發(fā)揮出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
一、體驗式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對事物的體驗比對事物的認知有更真切的感受。體驗不僅僅是指對事物有了深刻理解,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情感。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學生的體驗為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在特定階段的認知能力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已經(jīng)體驗過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該情境下與自己對話,產(chǎn)生某種情感,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知識建構(gòu)。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與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相符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認知能力。
根據(jù)新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應保證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自由發(fā)揮、不拘泥于固定格式的約束,讓學生的文筆能富有個性,有真實的情感流露。然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生應對生活有豐富的體驗,有了這些豐富的生活體驗,學生才能有東西可寫。而且有了真實的情感生活體驗,學生能開拓自己的思維,使得寫出來的東西能彰顯出學生的個性特點。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的是學生對生活、對社會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對周遭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認識。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二、體驗式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小學生處于知識的啟蒙階段,對社會、自然以及周圍的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差,因而,教師有必要通過人文課,尤其是寫作課來加強學生在該方面的能力,讓學生能對事物有更深刻的體驗,從而實現(xiàn)他們的人文價值觀??偟膩砜?,體驗式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有四種途徑:一是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二是讓學生從課外實踐中體驗;三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課外書籍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四是對學生適當給予激勵性評價。
(一)從實際生活中體驗
俗話說,生活是一本教科書。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世界比較陌生,對事物的體驗停留在表層階段,而且對各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去主動體驗生活,對周圍的一草一木進行細微的觀察,從而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豐富的素材可供選擇。對于絕大部分學生來說,寫作文最大的難點就是無話可說,造成該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對生活缺乏體驗。小學生對周圍世界都有著極大的興趣,因而教師應善于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他們?nèi)ビ^察生活,用心體驗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并對事物產(chǎn)生情感,發(fā)現(xiàn)潛藏在生活各處的美好。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例如,讓學生主動去觀察父母,感受父母在生活中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學生去觀察老師,觀察老師在課堂對學生的認真負責,或者去觀察自己的同桌,發(fā)現(xiàn)同桌某個小特點,如此等等,生活中的每一件細小的事物都值得學生用心去觀察,并在觀察之余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在反復的這種練習中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二)從課外實踐中體驗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方式,同時也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方式。小學生活潑好動,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因而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從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體驗,去感知、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體驗。例如,在初春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去野外郊游,讓學生靜下心來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對話。在清明節(jié)組織小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讓學生對先烈們的英勇無畏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在植樹節(jié)時,教師帶領學生親手去植一棵樹,并讓學生以此為題來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讓學生在這種課外體驗中,對事物有直接的體驗,有切實的感受,有助于他們對人和事物形成主觀的看法。而非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盲目聽取他人的意見,缺乏自己獨立的判斷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更加注重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更加愿意跟隨自己的心去理解萬物。有了這些對人和事物真實體驗后,學生自然會有話可寫,并將對這些景物的真實感受如實地表達出來。
(三)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中國自古尊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良言。豐富學生的情感除了讓他們從實際生活中去體驗之外,另外一種行之有效的體驗方式便是引導學生去閱讀大量的書籍,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通過閱讀來拓展自己的視野。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授課時應盡可能多地去給學生推薦一些書單,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教師可以將這一活動作為家庭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閱讀任務。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大,學生逐漸會通過從書本里獲取一定的情感認知,有了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僅能從各色的書籍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而且還會主動去模仿作者的文筆,從而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四)適當?shù)亟o予激勵性評價
由于每個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不一,因而不同學生寫出來的文字也良莠不齊。在對這些作文進行評價時,教師不應該以文章的好壞作為評價學生作文水平的尺度。每個文字都是學生的真實體驗,滲透著學生對事物的看法,因而每種觀點都值得被老師尊重,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小學生對于一些事物都處于摸索階段,他們對事物的感知不分好壞,更沒有對錯。如果教師強行給學生的作文分優(yōu)劣等級,不僅會讓學生喪失一定程度的自信心,還會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最終使得學生趨于以同樣的標準去看待事物,去描繪他們所感知的事物。這不僅與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相悖,而且不利于學生形成一個健康良好的價值觀體系。
(五)為學生創(chuàng)建體驗情境
與傳統(tǒng)以知識灌輸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不同,體驗式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真實感受的激發(fā)。讓學生去創(chuàng)建一個情境,在該情境下,學生學會與自己相處,傾聽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感受自己對周圍世界的理解,從而在這種情境中發(fā)現(xiàn)各種事物存在的意義,感知到自己在該情境下的內(nèi)心狀態(tài),這種情境創(chuàng)建讓學生擺脫傳統(tǒng)的機械性地吸收知識,而是一種以內(nèi)心體驗為出發(fā)點,以對事物的看法為導向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PPT或者交互式電子白板來進行授課。教師可以通過插入生動的圖片或者播放音視頻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該情境下對以往的經(jīng)歷進行回味聯(lián)想,從而較為真切地感受到該情境下事物之美。在該情境的激發(fā)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有一些想法,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三、結(jié)語
對于小學生而言,作文寫作課程應該注重孩子寫出的作文是不是他們內(nèi)心情感的展示表露,而不是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文筆文風上。因而在小學生的作文指導課上,教師更應該用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的寫作。小學生對周圍世界的理解不夠深入,沒有足夠的感官體驗,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同時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在真實的情感體驗和表達中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小紅.試論如何開展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2).
[2]蔡麗娟.小學語文中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
[3]林瀅.體驗式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9).
[4]張莉.提高小學中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