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千尋
各種材質的珠串飾品正成為當下年輕人手腕上的風景,與前些年多數(shù)人玩沉香、紫檀等當代珠串不同,如今佩戴古珠飾品正成為新時尚。尤其是那些在十多年前不起眼甚至免費贈送的高古珠子,現(xiàn)在動不動就能賣到上千,品相好一些都能上萬,而一顆頂級的紅縞瑪瑙珠子更賣到了數(shù)十萬元。
目前,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曾長期處于“贈品”地位的古珠子,正因其既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又能作為時尚配飾,日漸被藏家喜愛和接受。而隨著該領域收藏人群的壯大,古珠最近幾年也成為穩(wěn)步增值的一個熱門種類。
小珠子有大學問
一顆小小的珠子,除了裝飾功能外,在古代還充當了很多角色族群的區(qū)別、身份的標志、財富的象征、護身符的意義等,更由于其方便攜帶,成為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最廣泛的貿易品。而古珠上所凝聚的歷史信息和蘊含的文化及藝術內涵,是人們喜愛它們的最大原因。
珠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從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到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良諸文化遺址,再到內陸地區(qū)的三星堆文化遺址,均有獸骨、玉料、瑪瑙、綠松石等材質的珠子出土。先秦時期,已能從文獻中窺見珠子的身影?!抖Y記正義》有珠玉串聯(lián)組佩制度的記載,《詩經(jīng)國風》有男女互贈玉佩珠璣的故事,《莊子列御寇》記“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領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鄭人買犢還珠”……當時人們流行戴組玉佩由多件不同種類的佩飾穿綴在一起的玉器組合。貴族們通常將組玉佩的最上端掛于頸部,置前胸一直垂到膝下。佩戴這樣的組玉佩,走起路來,佩玉相撞,發(fā)出互相碰擊的鏗鏘之聲,以此作為步伐的節(jié)度,顯現(xiàn)出佩戴者的身份和氣度;同時在行走時傾聽玉聲,聯(lián)想玉德,提醒自己恪守禮制。而將組玉佩中的主體玉瑛或玉牌等連綴在一起的就是各種瑪瑙珠、玉珠、玉管,它們的連結令組玉佩的材質和色彩搭配有序,顯得典雅而莊嚴。
據(jù)《神圣與精致——良諸文化玉器研究》書中介紹,珠子早期功能是裝飾,以單顆裝飾為主,顆粒較大,而把幾顆、幾十顆、乃至幾百顆珠子、珠管連成串,組成裝飾品,是從良渚文化時期開始。此后,珠子從制質到形制都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一方面是對高古珠玉的傳承,另一方面也與我國古代佛教文化的興起、禮佛的需要有關。很多裝飾玉器,從原來的追求美觀逐漸演化成賦予神奇的、斗耕功能的材料,珠串開始在斗耕場合使用,尤其是和瑛等串聯(lián)一起的組佩件,在宗教場所里使用,就像現(xiàn)在佛教僧侶和信徒佩戴的珠串,不僅僅是裝飾,還是禮佛必要的道具。
十多年的市場進化
2010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一串清代御制朝珠掀起激烈競投,最終以6786萬港元成交,迄今、為止,它依然保持著古珠拍賣的紀錄。而在收藏圈的一級市場,古珠的價格也是逐年上揚。夕儀刀年,一顆普通的西周瑪瑙珠價格在五六百元之間,中上等的也就1000元左右,而現(xiàn)在一顆上等的西瑪珠價格要上萬元,甚至幾萬一顆,十多年時間,價格翻了數(shù)十倍。隨著古珠愛好者越來越多,全國各地開始舉辦珠友會,一些文物博覽會還專門開辟珠玉專區(qū)。
香港蘇富比古董珍玩部專家告訴記者,雖然古珠在拍賣里不會是一個專門的板塊,但作為雜項中一部分,每次都會上拍,尤其是搭配一些高古的綠松石、瑪瑙等?!斑@幾年,古珠子的價格的確是飆升了,一顆古珠子賣到幾萬元、幾十萬元,都是有的。這可能跟今天人們的心靈需求有關,也跟珠子的養(yǎng)生功用有關。現(xiàn)在戴手串的人很多,大家都覺得有助于靜心養(yǎng)氣。”該專家說。記者也在多家拍行的圖錄上留意到,很多高古珠子的下姍、能達到數(shù)十萬元。
其實,古珠在國外很早就屬于重要的一門收藏,近些年才在國內興起。據(jù)悉,玩古珠的圈子也細分成幾種:有的人專門玩藏系珠子,天珠的價格前幾年就被炒出了天價;有的人玩漢代以前中原的高古珠子;還有的人玩國外的珠子,如來自古波斯、埃及、古羅馬、非洲大陸等地的古珠子。但藏家粉絲最多的要數(shù)中原的高古珠子。在收藏界,從時間上界定,一般將古珠分為高古(漢代以前)、中古(隋、唐、宋、遼、金、元)、明清這三個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古珠子被很多人視為“上不了臺面”的小玩意而被忽略,但十幾年過去了,當年連買帶送的古珠,如今身價陡增。能收藏到一兩顆高古珠子已屬不易,如果要湊齊一條顏色統(tǒng)一的手串就更難了。有藏家表示,總體來說,年代越久、越稀少的珠子價值越高。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裝飾品的珠子本身就具有美感,而且在古代也并非一般的人所能佩戴的。相較于瓷器、青銅器、書畫,珠子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也是進入古玩行的切入點。不過拍行專家也提醒:“古珠子和古玉一樣,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傳承,比較容易造假,投資需要提高警惕。”
古為今用煥發(fā)附加值
如今,很多古珠早已失散不成串,藏家、設計師等便對其進行重新設計,利用現(xiàn)在的科技水平和時尚元素,將它們重新組合成手串或是項鏈,或是加入現(xiàn)代材料把單珠做成戒指或墜飾,對古珠進行審美創(chuàng)新也令其增色和增值不少。
古珠之所以會讓我們愛不釋手,除了其背后蘊含深厚的文化,最大的吸引力是隨時能佩戴和重新搭配。古珠可以與時代融合,比如用古董的元素做成首飾,用現(xiàn)代的思維、現(xiàn)代的文化、現(xiàn)代的符號來恢復。古珠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再加上工藝的巧妙和原材料的珍貴,再與時尚相融合做出新穎的設計,使它更具有當下的審美情趣,賦予它的附加值,又將是一次價格的騰飛。
不過高古珠行情看漲,市場上的假冒品隨之也層出不窮,以假充真,以中古玉珠或是新玉珠冒充高古玉珠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由于珠子的歷史久遠,其材質跨類眾多,從玉石類到金屬、陶瓷和琉璃都有,想要識別高古珠,不但要考驗收藏者的眼力,還要收藏者了解大量的歷史知識以及考古資料。
對于高古玉珠的真?zhèn)舞b賞,蘇富比專家用“料、工、形、飾”四個字來概括:料即質料,在我國的歷史上,對玉的界定,還是比較寬泛的,古代瑪瑙、松石、水晶甚至琥珀、琉璃等都被稱為玉。我們今天要從材料上鑒識古珠,除了要求對材料有所了解外,還必須了解到這些材料使用的“歷史”。工即工藝,古代工藝皆以手工制作,高古時期更原始,屬于以石攻玉的階段,高古玉珠的工藝痕跡特征和現(xiàn)當代的肯定不一樣。形即器物的形制,飾即紋飾,仿古、造假的“古董”很多是仿照古代圖錄,但每個歷史時期玉器的造型、紋飾和使用萬式都不一樣。此外,觀察高古玉珠的鈣化和蝕化情況也是一個鑒定途徑。高古玉珠經(jīng)過千年的埋藏,通過氧化,都會鈣化、蝕化。特別是高古玉珠上出現(xiàn)的不同程度的蝕化小孔洞,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因化學變化而形成的結晶體,這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偽造的。最后看沁色,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后沁入的,與人為的染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