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奐
“遙想漢人多少閎”“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競雄大”,這是魯迅曾經(jīng)對兩漢時代文化風格的盛贊。
但回眸兩千年前的大漢時代,我們也曾面面相覷,何為閎放?或者說閎放之內(nèi)蘊藏著怎樣一個世界?留在眾人腦海的也許只有零散碎片,畢竟兩漢時代距今已然久遠,兩千年前的建筑、生活方式,許多已蕩然無存。
帶著沉思與遙想,試圖描寫出兩漢時代,在筆尖落入紙上的一瞬,頭腦里竟最先閃出“長樂未央”四字,那是來自于漢瓦上的吉語,意為永久之快樂,而未有窮盡。同時,“長樂”與“未央”又是漢代兩座閎大的宮闕,尤其是未央宮更曾是泱泱大漢的代指。兩宮一同見證了一個巔峰時代的輝煌,也早已變?yōu)槭⑹冷螠绾笕稳藨{吊的精神豐碑。
一方面,沐浴盛世榮光的漢人祈求“長樂”,如同漢賦中“于焉逍遙,聊以娛情”的那份悠然,他們熱衷于創(chuàng)造并安享恢弘而雅致的藝術(shù),還執(zhí)著地帶入死后的世界。另一方面,那些長眠地下的不朽藝術(shù),成為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視漢人心中那個“長樂”世界。也正是那個充滿自信、積極進取的時代,在四百年的時光里把多元的地域文化凝聚為一種新型的文化,一個擁有獨立精神和品格的民族。故盛世不會長存,唯有精神“未央”。
干是,似乎再也沒有哪個詞像“長樂未央”這般,能如此精準地代表那個時代。
因此,本次專題分“長樂”與“未央”兩篇,前者將以傳世的漢代文物,展現(xiàn)兩漢時代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后者將以大視野,剖析漢代美學的多元維度,并探尋延續(xù)在今日民族文化血脈里的大漢氣象。這便是此次專題的初衷:追溯我們民族最初定格那個時代里的美學風貌,時至今日,又有哪些依舊值得我們敬仰與汲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