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華 劉瑞志 賈雨林
[摘要] 目的 研究尿微量蛋白對于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以期為臨床上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 取2017年9—12月于該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另外征集100名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測定受試者的空腹血糖、尿蛋白定性、尿微量蛋白檢測等,計算陽性率,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 蛋白定性對照組全為陰性,實驗組陽性率71.0%;尿微量蛋白檢測對照組全為陰性,實驗1組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zhuǎn)鐵蛋白陽性率分別為37.1%、22.4%、23.4%、11.2%,4個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為91.3%;實驗2組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zhuǎn)鐵蛋白陽性率分別為31.8%、20.7%、29.4%、10.5%,4個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為90.9%。結(jié)論 微量蛋白檢測對于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 糖尿病;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腎損傷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3(b)-0038-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和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2型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好發(fā)于40歲之后[1]。糖尿病患者中有90%以上為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屬于非胰島素依賴性,其胰島素的缺乏是一種相對缺乏,患者產(chǎn)生胰島素的能力并沒有完全喪失,有的患者甚至會分泌過多的胰島素,但胰島素利用較差,可以通過藥物刺激體內(nèi)胰島素的分泌[2-3]。導致2型糖尿病的因素有遺傳、環(huán)境、種族、年齡以及生活方式等[4]。糖尿病由于并發(fā)癥嚴重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fā)癥,也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嚴重的內(nèi)分泌紊亂,在治療腎損傷時存在的困難比一般的腎臟疾病更多,因此,預防糖尿病腎病或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于糖尿病腎病來說至關(guān)重要[5],該次研究選取2017年9—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該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實驗組。另外征集100名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性57名,年齡(49.7±2.1)歲,女性43名,年齡(51.5±1.8)歲。實驗組男性患者53例,年齡(48.5±1.5)歲,病程(1.8±0.4)年,女性患者47例,年齡(43.5±2.0)歲,病程(2.6±0.2)年。所有志愿者、患者及家屬對該實驗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身高、年齡、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入選標準
①患者確診為2型糖尿病。②患者年齡小于70周歲。③患者意識清醒,實驗配合度高。④患者不存在惡性腫瘤、尿毒癥等。⑤患者接受實驗前未服用過對實驗有影響的藥物。
1.3 實驗方法
所有受試者空腹12 h,于第2日留取晨尿20 mL,分為兩份。其中一份進行尿蛋白定性檢測。所有受試者取空腹血測定血糖含量,根據(jù)血糖含量高低將實驗組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取另一份尿樣進行尿微量蛋白檢測,包括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zhuǎn)鐵蛋白,計算陽性患者比例,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比較對照組、實驗1組、實驗2組患者的差異。陽性率(%)=陽性患者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
1.4 觀察指標
該實驗將尿蛋白定性、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zhuǎn)鐵蛋白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方法
利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指標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實驗結(jié)果
2.1 尿蛋白定性
對照組100名志愿者尿蛋白定性均為陰性,實驗組100例患者尿蛋白陽性71例,陰性29例,陽性率為71.0%。
2.2 血糖含量測定
對實驗組100例患者進行空腹血糖檢測,將血糖含量≤8.0 mmol/L的患者作為實驗1組,血糖含量>8.0 mmol/L的患者作為實驗2組。其中實驗1組患者45例,平均血糖水平(7.3±0.3)mmol/L;實驗2組患者55例,平均血糖水平(8.9±0.4)mmol/L。對照組100名志愿者的平均空腹血糖為(4.6±0.3)mmol/L。
2.3 尿微量蛋白檢測
3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49, P=0.011)。兩兩比較,對照組與實驗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0.05);對照組與實驗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0.05);實驗1組與實驗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0.05)。認為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其尿微量蛋白陽性率越大。且結(jié)合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zhuǎn)鐵蛋白4個指標一起作為2型糖尿病腎損傷的考察指標時,實驗1組陽性率為91.3%,實驗2組陽性率為90.9%。見表1。
3 討論
研究表明,大量尿蛋白是導致慢性腎病發(fā)展為腎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尿蛋白定性試驗是指尿常規(guī)中測定尿蛋白,是尿常規(guī)檢查中必做的一項實驗[6]。人體每日大約有180 L血漿經(jīng)腎小球濾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對水和電解質(zhì)有良好通透性,但是當物質(zhì)的分子量較大時不能通過,比如蛋白類物質(zhì),即使有少量蛋白通過腎小球,也會有絕大部分在腎小管被重吸收,只有微量蛋白隨尿液排出體外[7]。當尿蛋白含量超出上述水平,用常規(guī)的臨床檢驗方法檢出尿中有蛋白時,則稱為蛋白尿[8-9]。尿蛋白定性的結(jié)果可以有陰性、微量1~4個加號,加號越多說明尿蛋白越多,用于初步判斷和了解腎臟功能是否出現(xiàn)問題及問題的嚴重性[10]。但是尿蛋白定性的結(jié)果并不能準確的反應腎臟的損傷狀況,比如本實驗中對于實驗組患者來說,血糖超過正常水平,微量尿蛋白檢測也顯示陽性,但是其在尿蛋白定性中,僅顯示71.0%的陽性率,因此對于尿蛋白定性為陰性的患者并不能排除其腎臟損傷的可能。而微量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轉(zhuǎn)鐵蛋白)則可以更加準確的反應腎臟損傷狀況,為臨床上2型糖尿病腎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提供新的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朱曉英,施笑婭,徐象威.尿微量蛋白、胱抑素C、糖化血紅蛋白及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應用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33):116-120.
[2] 劉靈燕,鐘政榮,陳福祥.尿微量蛋白對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48(1):40-43.
[3] 吳莉春,林聯(lián)韻,江峰.尿微量蛋白及尿酶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5):2091-2093.
[4] 趙丹,雷永蘭,謝志安.尿微量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監(jiān)控作用及診斷價值[J].吉林醫(yī)學,2016,37(4):813-815.
[5] 李秀琴.超敏C反應蛋白、尿微量蛋白與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診斷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6):680-681.
[6] 李聰新. 尿微量蛋白檢測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價值的探討[C]. 天津市核學會.第四屆中國核學會省市區(qū)“三核”論壇論文集.天津:天津市核學會,2007:1.
[7] 郭緒曉,張鳳花,柏淑美.Ⅱ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與超敏C-反應蛋白、尿微量蛋白的檢測[J].江西醫(yī)學檢驗,2006(5):426,438.
[8] 楊同宏.檢測尿微量蛋白聯(lián)合血漿凝血酶調(diào)節(jié)蛋白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J].臨床薈萃,2005(19):1117-1118.
[9] 趙萬峰,楊兆芹,崔光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與尿微量蛋白及尿酶關(guān)系探討[J].齊魯醫(yī)學檢驗,2005(1):72.
[10] 湯俊明,趙進良,張小莉.尿微量蛋白對監(jiān)測2型糖尿病早期腎功能損害的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2004(6):459.
(收稿日期: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