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京最獨特的面包房,精神病人給你做面包

      2018-09-18 02:51:06胡寧
      博客天下 2018年17期
      關(guān)鍵詞:楊云面包房面包師

      胡寧

      她想在搬家后給“瘋狂面包”找一個真正的門店,就算是大堂里的小小角落。

      全北京有數(shù)不清的面包房,精美或粗糙的,高檔或低端的,昂貴或平價的,但沒有一家會比這一家更獨特。

      那些法棍、面包圈和桂皮卷的味道平淡無奇,特別之處在于面包師。面包全部出自6位精神障礙者之手。這些人在社會上可能被不禮貌地稱為“瘋子”,他們索性改造了貶義的稱呼,給面包房取名為“CRAZY BAKE(瘋狂面包)”。

      不過,瘋狂面包只有作坊,沒有真正的門店。這些面包產(chǎn)自一道緊閉的紅色的大鐵門后面,大門兩側(cè)掛著牌子:北京市朝陽區(qū)精神病托管服務(wù)中心。在北京五環(huán)外的蘇墳村這7畝土地上,有200個床位提供給各類精神障礙者,其中九成以上患有精神分裂癥。一個70多平方米原本作為會議室的房間,被改造成了面包作坊。

      6位面包師是從大量患者里選出的。他們的病情得到了較好控制,能實現(xiàn)基本社交。對他們來說,做面包是一種自愿參加的康復(fù)項目。

      托管中心主任楊云和面包師們都希望能有更多機會走出鐵門,走入人群。但是能走出去的時間和距離都太有限了。每周最多兩次,大鐵門會為面包打開那么一小會兒。裝滿面包的箱子被一位面包師抱出來。隨后,他會坐上車,跟著工作人員去送貨。此時,“瘋狂面包”會打開一個小小的豁口。

      “我們在家連飯都不做,還能做面包嗎?”

      張志東17年前被送到這里,在所有的面包師里,他是在這道鐵門進出次數(shù)最多的一位。每周,他都有一兩個下午把面包親手遞到顧客手中。每個面包都由他親手寫好標(biāo)簽和收貨人,封入牛皮紙袋。

      這件事他從2004年做起。

      做面包之前,他還跟病友們一起種過菜,組過英語小組,上過電腦培訓(xùn)班。這些都是不同的“康復(fù)項目”。楊云認(rèn)為,做面包是眾多項目中康復(fù)效果最好的。

      最初提出做面包主意的,是兩名外國志愿者伊萬和娜塔莎。瑞典姑娘伊萬嫁給了一個中國人,德國姑娘娜塔莎則是跟著來華工作的丈夫暫居中國。張志東剛認(rèn)識她們時,這兩個外國姑娘剛過30歲,如今她們分別都是擁有幾個孩子的中年母親。

      伊萬喜歡做主食面包。當(dāng)初,她與娜塔莎向楊云提議,是否可以讓精神障礙者來做面包。烤面包不像種菜那樣為季節(jié)所限,所得利潤可以用來貼補中心運行,也能讓參與做面包的人增加一點收入。她們愿意負(fù)責(zé)尋找銷售渠道——銷路直到今天仍有賴于她們。面包主要在她們的朋友圈里推廣。每周有一兩次,面包師會到一些固定地點配送或販賣。

      能不能辦成面包房,楊云心里也沒底。第一步,她得找人去學(xué)做面包,再回來教病人。作為一家民辦機構(gòu),這家中心除了每年能通過評比獲得官方的獎勵資金之外,沒有財政撥款,也沒有大額的社會捐贈。維持運轉(zhuǎn)主要依靠病人每個月上繳的托管費。還總有人無法交齊。她沒有余錢去雇外面專業(yè)的面包師。

      最后,楊云想了個辦法,把當(dāng)時負(fù)責(zé)中心飲食的大師傅呂文海找來,請這位做慣了麻婆豆腐的廚師去跟伊萬學(xué)做面包。她自己也一同去學(xué)。

      效果比她預(yù)想的好太多。只看伊萬示范了一次,呂師傅就都學(xué)會了。桂皮卷、麻花面包、面包圈、火鍋面包,這是精神障礙者第一批要學(xué)做的四種面包。都是技術(shù)含量不高的。

      但是,當(dāng)楊云喊病人到一起開會商量做面包的事情,她聽到最多的反問是:我們在家連飯都不做,還能做面包嗎?

      主持中心康復(fù)工作的王康樂解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有“始動性缺乏”的表現(xiàn)。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衰退,生活懶散,情感淡漠。平時如果不是護工督促,很多人連洗臉?biāo)⒀蓝急WC不了。

      張志東、史望安、余文睿等面包師被送到托管中心前,都生活在高度相似的房間里:臟衣服堆積如山,異味充斥著整個屋子,水槽里都是沒刷的碗筷,厚厚的油垢凝結(jié)在廚具上,房間里沒有能“下腳”的地方。從衣物來看,分不清主人過的是春還是冬,是日還是夜。張志東的房間還有他砸得滿地的玻璃碎片。史望安在家里亂丟煙頭,火星惹出過一場小亂子。余文睿的衣服穿得亂七八糟,很難想象她家中那張照片里纖細(xì)干凈的主人公,會是她。

      楊云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群體。他們“對自己沒信心”,長期患病導(dǎo)致他們動手能力較差。她沒別的辦法,給全體病人開了三次“動員大會”,又單獨做工作。張志東是最早表示愿意參加的人之一。

      張志東上過大學(xué),還做過大學(xué)教師,在外企工作過。人生最順的時候,他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直到現(xiàn)在,接待外賓時,楊云有時還要依靠張志東為她翻譯。

      張志東慢慢總結(jié)出來抗病的心得:“我們有這毛病的人,千萬別閑散。一閑散,就不是好事兒?!?/p>

      最后,面包房終于踉踉蹌蹌地開起來了。所有的面包師都經(jīng)過了病情的評估,也征得了家屬的同意。

      呂文海手把手地教這些人怎么揉面團,怎么把麻花的一側(cè)搭上另一側(cè)。他看一兩次就能上手的東西,有的病人要學(xué)上整整兩個月。有時候前一天剛做出些樣子了,第二天就又回到原點,需要從頭再教。連掃地拖地擦桌子這樣的事,都需要一步步指示著完成。

      第一爐成形的面包出來時,面包房所有人一起,眼巴巴地望著烤箱的指針,等著它歸零的一刻。楊云永遠(yuǎn)記得那個味道,“特別好吃”,雖然看起來,那些面包絕對不是賣相最好的。

      “犯病”時,她覺得電視節(jié)目都在針對她

      面包房運行不到半年,賺來的錢就給中心買過兩臺洗衣機、三臺空調(diào),連電費都是從這筆錢里出的。

      14年里,這筆錢還買過一臺冰箱,200個塑料收納箱,100把椅子,給全中心200個病人更換過好幾輪床上用品。

      呂文海每天看著他們做面包,跟楊云已經(jīng)達(dá)成了默契。他們不指望自家的面包師能像外面的同行那樣獨當(dāng)一面,“只要有進步就好”。衛(wèi)生實在收拾不好,呂文海就來補缺。不斷有新加入者做不好面包,為完成訂單,呂文海干脆自己動手,“不能給顧客不好的東西”。

      多年以來,面包師們來來往往,只有張志東、史望安和一名兼做會計的精神病人堅持了下來。退出者有的是因為疾病發(fā)作,有的是個人意愿不想?yún)⑴c。對此,楊云從不強求。

      作為面包房的“大管家”,呂文海深知不能用普通面包房的要求框定他們。就算是每個工作日上午3個小時左右的做面包時間,也一樣有人突然中途消失,“連個招呼都不打”?!胺覆 睍r,余文睿覺得電視節(jié)目都在針對她。

      堅持下來的人身上,改變正在潛移默化地發(fā)生。楊云認(rèn)為,他們的社交能力、處理個人事務(wù)的能力都在變好,“犯病”的次數(shù)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楊云有了個大膽的想法。她在離中心一公里左右的社區(qū)租了一套房子,讓面包師和工作人員一起居住,嘗試著在外面生活。

      這個嘗試持續(xù)了10年。

      在大鐵門外的這個住處,張志東能夠做出可口的家常菜,余文睿品嘗到了久違的“自由”,她終于重拾了一點點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每逢出門,她都會換上漂亮的裙子,而不是穿著睡衣,每天在床的附近打轉(zhuǎn)。

      但是,這里并不是真正的“家”。一位同住的康復(fù)醫(yī)生總是提醒這一點。他監(jiān)督著他們一日三次、一粒都不能少地吃下形形色色的藥丸,還要用手電筒照亮他們的口腔,檢查他們服藥。

      “瘋子”的標(biāo)簽沒那么容易被摘掉。張志東還記得,有一年圣誕節(jié),他們趕工生產(chǎn)出一批面包送到一家外企的年會上。那位外國老板激情澎湃地向自己的員工推薦“瘋狂面包”?,F(xiàn)場氣氛熱烈極了,張志東懷里的面包很快被搶購一空。

      可是年會結(jié)束了,炫目的燈光關(guān)閉了。友好和熱烈就像一場白日夢迅速破滅。剛剛圍滿了人的圓桌,只留下了一桌子的面包。

      張志東心里很清楚面包剩下的原因。“還能是什么原因?因為做面包的是我們,精神病人。”

      每周陪著張志東出去賣面包的呂文海,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種眼光和議論。他也曾被當(dāng)作是病人。早些年到這里工作時,他羞于對外說自己在哪兒工作。但是現(xiàn)在,他已無懼別人的議論。“如果他們覺得這份工作哪有問題,那是他們的問題,不是我的。”他的愛人也在中心工作,女兒在中心長大。小姑娘說,這些鐵門里的叔叔阿姨跟外頭的人“沒什么不一樣”。

      伊萬和娜塔莎各自生育第二個小孩時,都曾將嬰兒放心地交到這些面包師手里,讓他們抱著玩。她們并不擔(dān)心。

      張志東到現(xiàn)在還記得嬰兒的小臉兒,感嘆“外國人可沒有坐月子一說”。

      “你讓我接他回去,我還怎么活?。俊?/h3>

      每個月在面包房工作,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這是史望安堅持做面包的最大的動力。有了這些錢,他能給自己多買一條煙,或者攢到年底,過年回家時給母親挑份禮物。那是他作為成年人、作為一個兒子的尊嚴(yán)。

      “2000年6月24日?!笔吠材苊摽谡f出自己來到托管中心的日期。他苦笑著說:“這日子怎么能記不清楚?”

      在精神病托管中心這樣的機構(gòu),日月的輪替其實并不分明。法國著名的精神科醫(yī)生帕特里夏曾經(jīng)描述過她工作過的第一家精神病院:“這里不是地獄。這里什么也不是。封閉空間里的瘋狂泡泡而已。死氣沉沉,一成不變……病人們就那么待著。很多人已經(jīng)待了幾年、幾十年,也可能幾百年了吧。”

      史望安來到托管中心時,這家機構(gòu)剛剛成立第二年。他當(dāng)時得了腸炎,被家人騙到這里。他穿著“白色格子上衣,大褲衩,拖鞋”,隨意得甚至來不及跟自由鄭重道別。

      他從小在姥姥身邊長大,經(jīng)歷事業(yè)和情感的同時挫敗后“受了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癥。1995年患病后,他住過院,但是高昂的費用把他逼回了家。他也試著重新投入工作,但是哪份工作他都做不長。到最后發(fā)起病來,他的暴力傾向已經(jīng)無法控制。父親憎惡他,弟弟要出國讀書,母親無力主宰家庭的決定。姥姥年邁,再也沒法保護他。他開始了十年如一日的封閉生活。

      史望安不用智能手機,最近很火的社交軟件他都是聽剛進中心的年輕人說的。他有時候會想,這人就像18年前的自己,還年輕,好像還跟時代站在一起。

      托管中心是連片的平房,圈成兩個小院,兩個男病區(qū)和唯一一個女病區(qū)之間隔著一道鐵門,白天通行,晚上關(guān)閉。院里是叫不上名字也不規(guī)整的花草樹木,郁郁蔥蔥的。蟬鳴聲單調(diào)地跟這個院子共振著。院子里最大的亮色,是楊云親手栽下的櫻花。

      史望安看著屋里的墻一天天變黃,空調(diào)里的氟利昂一點點耗盡,庭院里的深藍(lán)色座椅被太陽曬成天藍(lán)色。如今已年逾不惑的他也放棄了出外尋找新生活的可能。連在外居住,他也不想嘗試。

      張志東與他不同。十幾年來前來采訪的媒體不少,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張志東愛問記者一個問題:“你出過國嗎?”提問的時候他的眼睛閃著光,等待著陌生人的答案。當(dāng)對方也問他同樣的問題時,他的微笑停滯住兩秒,“我沒出過國,可能以后也沒機會?!?/p>

      張志東總想停藥。楊云推測他心中始終不愿意真正承認(rèn)自己病了。唯一一次嘗試藥品減量的后果就是,晚上10點,張志東偷偷從楊云給他們租的房子里跑出來。他渾渾噩噩地到了娜塔莎家。凌晨,楊云接到了娜塔莎丈夫的電話。這次意外,直接終結(jié)了那個長達(dá)10年的在外居住的試驗,所有人都慶幸沒發(fā)生更糟糕的事。但是“走出去”的路就這樣被封死,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史望安經(jīng)常懨懨的,連說話的語調(diào)都沒法像張志東平日里那樣興致勃勃。他清楚地知道,無論他現(xiàn)在看起來多像一個常人,都不會有人把他帶出這個鐵門。有人問起他為什么只跟家里人提過一次想要出去的事,史望安抬抬眼睛,似笑非笑地說:“再提也沒用啊,再提人家不來看你了?!?/p>

      即使他的親阿姨第一次來探望他時,都不敢走進他的病區(qū),擔(dān)心這里數(shù)量眾多的“精神病人”會傷害到她。就算是在接待大廳——“常人”占絕對主流的地方,一位初次來探視的病人家屬也下意識地后退了一大步。這位探望者明明知道自己要見到的是親戚,但她的動作透露了她的恐懼。

      楊云很理解這種因陌生造成的害怕。她說,做面包的幾個人都看著很“正常”,但是接不接回去不是他們的親屬自己能決定的,這關(guān)系到整個家庭?!昂芏嗖∪说母改覆辉诹?,兄弟姐妹接回去,伴侶同意嗎?自己的孩子、孫子輩同意嗎?過去還留在家屬心里的陰影能擺脫嗎?”

      慢慢地,楊云也不再跟這類家庭提出接病人回家的建議了。“何必給人添堵呢?”她微笑著說,“有的病人家屬直接跟我說,你讓我接他回去,我還怎么活???”

      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

      即便在互聯(lián)網(wǎng)浸入毛細(xì)血管的北京,打車軟件還是遺忘了這個地方。

      在大鐵門外,就連咫尺之遙的村民都不知道里面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坐在村口的一位中年女性說,她對這兒的唯一了解是聽里面的護工講,“這些人其實吃了藥就跟正常人一樣”。

      可是他們誰也沒走進去過。鐵門的旁邊是另一個鐵門,24小時門禁。只有家人來接的時候,這道門才顯得親近友好。一個剛把自己弟弟領(lǐng)回家過周末、又送回中心的病人家屬說,能把弟弟送到這里,“我們太幸運了”。她已經(jīng)60多歲,要照顧家里的孫輩,無力再分身看護弟弟。如果無人看護,他也可能變成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更慘的,她還見過被用鏈子鎖在家里的病人。

      楊云只能看著這些病人老去。原則上,這個托管中心只接受18歲到70歲之間、病情相對穩(wěn)定的精神障礙者。但是如今,最年長的病人已經(jīng)80多歲。有不止一位病人在這里走到人生終點,直到去世的那天,才真正“走”出這道鐵門。在這兒,無親無故、依靠社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服務(wù)對象就有將近30個。每個月2400元的托管費,盡管在業(yè)內(nèi)已是低價,其中有些人還是付不起。

      楊云覺得,她的這個面向精神障礙者的機構(gòu),在“被動消化”養(yǎng)老問題。

      托管中心的等候名單上,常年有二三十人排隊等待入院。送不走,是問題??伤统鋈ブ?,問題也不一定得到解決。令王康樂時常感到痛心的是,在他手里“像一個常人”般走出去的病人,往往再回到中心時,九成的人都出現(xiàn)病情反復(fù)、惡化。

      余文睿的父母都已不在。這些年只有一個小姨和一位堂弟來找過她。這位小姨用余文睿的名義在天津買了一套房,而后同時賣給兩家人,再卷款逃跑。

      這位小姨在徹底失聯(lián)前留給楊云一句話:“她是精神病,法院不能怎么著她?!倍@位堂弟接她去過江蘇兩次,余文?;貋砀嬖V楊云,堂弟根本不管她,還讓她干活。但是她每次帶去的1萬多元積蓄,就這么進了堂弟的口袋。

      這位堂弟至今還會來中心要求當(dāng)余文睿的監(jiān)護人,但是余文睿堅決不同意。她知道堂弟覬覦的是她北京那套房子。盡管她心知肚明,可是她依舊是法律上的“無行為能力人”。如果她想獲得自由,就必須尋找一個監(jiān)護人。

      14年來,楊云不是沒有嘗試過以面包為突破口,讓精神障礙者融入大社會。她找知名的面包連鎖品牌門店談合作,找基金會談贊助,但是一次次地吃閉門羹。

      與這些冷眼相比,面包店和基金會的拒絕已經(jīng)很體面了。8年前楊云帶病人出游,大巴車租不到,公園進不去,連上個廁所都會被拒絕。今年她帶一個患者去普通醫(yī)院做肛瘺手術(shù),一家醫(yī)院拒收,另一家則要求繳納術(shù)前每天200元、術(shù)后每天400元的護理費用。盡管這位患者能自理,但是這筆加收的錢不交,醫(yī)院就不肯收。

      中國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精神衛(wèi)生中心近十年前公布的數(shù)據(jù)就顯示,全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shù)在1億人以上。

      而托管中心的200位患者,是其中的幸運兒。全國的康復(fù)機構(gòu)精神科床位存在很大的缺口。2004年,這家機構(gòu)的發(fā)起人、精神科醫(yī)生黃崢意外去世后,這200人的命運就壓在了他的妻子楊云肩膀上。她今年57歲,“精神病人在變老,我也在變老”。

      有人曾就中心的發(fā)展方向與她產(chǎn)生過激烈的爭執(zhí)。但是對方的想法是希望能將這里做成醫(yī)院,有更多收入才能提供更好、更多元的服務(wù)??墒菞钤撇辉敢狻?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9/18/qkimagesbktxbktx201817bktx20181706-5-l.jpg"/>

      目前,如果一位病人能基本自理,他每個月僅需繳納不到2500元。但如果中心改弦更張,收費可能會是目前的三四倍。

      即使休假,楊云也不忘考察別處的精神康復(fù)機構(gòu)。她在香港見到一家精神障礙者運營的咖啡廳,在綜合醫(yī)院大廳的一角。他們?yōu)檫M出醫(yī)院的人制作咖啡,端上甜點,呈現(xiàn)出一幅“融入社會”的圖景。

      2017年,民政部等多部門印發(fā)的《關(guān)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qū)康復(fù)服務(wù)發(fā)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80%以上的縣市區(qū)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qū)康復(fù)服務(wù)。以促進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自理、回歸社會為最終目標(biāo),將精神障礙社區(qū)康復(fù)服務(wù)工作納入精神衛(wèi)生服務(wù)體系。

      楊云期待著這個愿景成為現(xiàn)實。因為所在村莊的整體拆遷,“瘋狂面包”停運了3個月。楊云每天都在為新址的落實奔忙。如果有機會,她想在搬家之后,給“瘋狂面包”找一個真正的門店,就算只是一個大堂里的小小角落,她也愿意。那將是這些人距離社會更近的一個角落。

      猜你喜歡
      楊云面包房面包師
      Rub-a-dub-dub
      優(yōu)秀學(xué)者
      ——楊云教授
      Seeking UNESCO's recognition for the baguette
      《外婆的面包房》創(chuàng)作談
      外婆的面包房
      面包師國王
      蝶心
      參花(上)(2016年12期)2017-02-23 03:28:10
      面包房里的貓
      Clinical ef f ects of acupoints moxibustion therapy on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dia cancer
      學(xué)會感恩
      分憂(2015年1期)2015-01-30 17:19:30
      增城市| 通河县| 建瓯市| 鸡泽县| 达日县| 和田县| 嘉荫县| 株洲县| 彭山县| 兴山县| 民丰县| 介休市| 博湖县| 鹤庆县| 信宜市| 聂荣县| 奉节县| 犍为县| 防城港市| 奉节县| 沈阳市| 临沧市| 象山县| 英德市| 惠东县| 延安市| 新竹市| 满城县| 卫辉市| 高雄县| 泰顺县| 安新县| 闽侯县| 寻乌县| 江川县| 阜城县| 垣曲县| 元氏县| 宜兴市| 龙胜|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