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態(tài)同自然生態(tài)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月10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對代表們說。
就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關鍵少數”“形成‘頭雁效應”。
政治生態(tài)的山清水秀非一日之功。這次在重慶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
“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绷暯娇倳浿赋觥?/p>
在多位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圍繞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深刻闡述了領導干部既講法治又講德治等立德修身問題,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重要要求,質樸凝練、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是發(fā)揮領導干部“關鍵少數”作用、堅定不移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的重要遵循。
“政德,即政治品德。有什么樣的政治品德,就有什么樣的政治行為,就會有什么樣的政治績效?!敝泄仓醒朦h校教授辛鳴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做官先做人”,做人首先要立德。政德好,社會風氣就會好,治國理政的績效就會好,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就會強。
長期從事戲曲文藝事業(yè)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近年來在演出中塑造了若干清官廉吏人物。他說,每次演出《九品巡檢暴式昭》時,唱到“我成不了棟梁材柱石宮殿,我這小木桿也要為百姓撐起這茅庵”,觀眾都起立鼓掌?!拔覀凕h員干部更要修政德,這是老百姓的期待。”
2018年是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要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各項任務,關鍵在于每一位領導干部,在于每一位黨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需要四梁八柱來支撐,黨是貫穿其中的總的骨架,黨中央是頂梁柱。同時,基礎非常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基層就是黨支部,上面干條線、下面一根針,必須夯實基層。要有千千萬萬優(yōu)秀基層骨干,結合實際情況落實好各項工作。
這就要求我們黨在新時代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既講法治又講德治,將自律與他律緊密結合起來,建設一支立德立行、高素質復合型的干部隊伍。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政德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尤其要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政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辛鳴說。
“立政德”,有著十分具體的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受訪專家都認為,習總書記的講話對政德的內涵進行了層次分明的闡述,其意深遠。
大德,即理想信念、宗旨主義信仰。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
對共產黨人來說,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理想信念問題,是關系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問題,只有解決了‘總開關的問題,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敝袊鐣茖W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陳志剛說。
“‘大德是政治品德的根本和靈魂,關系到政治方向。”辛鳴說道,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追求目標,堅定政治方向。
公德,是領導干部在治國理政的具體過程中品德的體現。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
辛鳴認為,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手中所握權力是于私還是于公,是為了少數人還是為了大多數人,檢驗的正是其公德。
私德,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政德底線。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
“私德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做人的品德、日常生活方式,如果私底下、無人處守不住細節(jié)、小節(jié),就會導致出現一系列‘滑坡。”辛鳴分析說,一些領導干部大德、公德出現問題,往往是從不能嚴守私德開始的。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黨員領導干部要“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者缺一不可。
“政德是對黨員領導干部修養(yǎng)的要求。”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符宣朝談到,“這要求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在公與私之間,在個人與集體之間,在個人利益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需要、人民的期盼之間,領導干部要用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來處理好公與私,工作與生活等的關系?!?/p>
陳志剛認為,黨員領導干部立政德,要以抓好思想理論建設為根本,以抓好黨性教育為核心,以抓好道德建設為基礎,更要在實踐中砥礪意志品質。
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極、怠政、不作為,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
在辛鳴看來,政德和政績是相互聯(lián)系的。政績是政德在具體執(zhí)政實踐中的客觀體現,黨員領導干部的政績離不開政德的保障和支撐。離開政德去講政績,就有可能出現“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爛尾工程”等現象,制造華而不實的、虛假的政績,脫離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待。而政德良好與否,體現在能否創(chuàng)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政績。好的政德,能帶來好的政績;貨真價實的政績背后,更離不開良好的政德。
今年,各級政府、人大、政協(xié)相繼完成換屆,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政德的具體實踐在于黨員領導干部。選賢任能、選人用人始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選人用人狀況和風氣明顯好轉?!蔽錆h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黨內法規(guī)研究中心副主任祝捷教授談到,這首先就表現在干部的選拔任用上,明確了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在破除“四唯”、防止“帶病提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下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好選人用人成果,中央將部署完善預防、監(jiān)督、查處、追責并重的制度鏈條,強化事前預防、事中監(jiān)督、事后監(jiān)督,研究制定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jiān)督檢查和責任追究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設舉措。
以“對黨忠誠”選忠誠于黨的人,以“事業(yè)為上”選擔當干事的人,以“扎實作風”選作風過硬的人,是新時代對干部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其中,首要要求是突出政治標準,把好政治關、品行關、廉潔關。
“選人用人要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标愔緞傉f,這意味著在政治忠誠上把關,選那些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的人;在政治定力上把關,選那些堅定“四個自信”的人;在政治擔當上把關,選那些勇于同不正之風斗爭,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的人;在政治能力上把關,選那些善于從政治上觀察處理問題,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強的人;在政治自律上把關,選那些尊崇黨章、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人。
受訪專家還談到,對政治上不合格的黨員領導干部要“一票否決”,已在領導崗位的要堅決調整下來。同時,受訪專家建議,要全面準確把握干部政治品質、道德品行、履職盡責、勤政廉政等情況,把“一時”與“一貫”、“臺上”與“臺下”、“人前”與“人后”結合起來。
在重慶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黨政領導干部都應該成為復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崗位工作都要具備基本的知識體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組成部分,對各方面基礎性知識,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廢,在此基礎上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干部培訓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改革。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培養(yǎng)復合型干部是新時代新挑戰(zhàn)新目標對干部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
在實踐中,一些地方和部門選配事業(yè)發(fā)展急需、既具有領導才干又具有專業(yè)本領的干部,仍然感到有難度。因此,加強復合型干部隊伍建設,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的能力,解決能力不足、本領不夠的問題,是當務之急。
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的能力。
“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我們面臨著復雜艱巨的任務。黨員領導干部如果只具備一方面的能力或本領,是遠遠不夠的?!苯邮堋恫t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辛鳴認為,十九大報告對干部提出增強八種“執(zhí)政本領”的要求,正是對干部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的“復合型”的要求。
“新時代復合型干部,首先是要有‘德,具備高素質?!标愔緞傉f,“高素質”首先體現為政治素質高,“專業(yè)化”同樣首先表現為政治過硬?!拔覀兛锤刹?,首先看政治素質,然后是專業(yè)化;我們培養(yǎng)干部,首要的是提高政治素養(yǎng)、政治能力,同時提高專業(yè)能力、弘揚專業(yè)精神?!?/p>
“新時代干部隊伍的匹配,要堅持‘有為才能有位的用人導向,重點選拔政治上過硬、有豐富領導經驗、能駕馭全局并且清正廉潔的干部到領導崗位,確?!煤靡粋€人,帶動一大片。”祝捷說。
受訪專家認為,要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出發(fā),看哪些干部更優(yōu)秀、更合適,使班子專業(yè)素養(yǎng)整體適應一個地方發(fā)展需要、一個單位要務職能、一個企業(yè)主營業(yè)務。
“在干部配備上,要注意崗位對專業(yè)素質、專業(yè)能力的要求,堅持以事選人,發(fā)揮干部長處,做到人事相宜?!标愔緞傉f。這樣有利于形成又博又專、推陳出新的素養(yǎng)結構,引導干部努力提高專業(yè)本領。
祝捷則談到,打造新時代復合型干部隊伍還要注重隊伍的層次和組合。十九大報告要求,大力發(fā)現儲備年輕干部;統(tǒng)籌做好培養(yǎng)選拔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和黨外干部工作。對于年輕干部,重在政治歷練和實踐磨礪,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yǎng)鍛煉,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yōu)秀年輕干部。
“澆風易漸,淳化難歸”。政治生態(tài)同自然生態(tài)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
政治生態(tài),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年“兩會時間”的高頻詞。不僅今年在重慶代表團講,前幾年在江西、吉林、遼寧、四川等代表團都講過。
此次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鍛造優(yōu)良黨風政風、確保改革發(fā)展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
受訪專家都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用“政治要求”“迫切需要”“重要保障”,凸顯了風清氣正政治生態(tài)的政治“含金量”和對改革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因此,錘煉黨的好干部,既要在“選”上下功夫,更要在“管”上做文章。在受訪兩會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四個“要”,將風清氣正政治生態(tài)的路徑闡釋得入木三分。
首先,凈化政治生態(tài),要加強教育引導,注重破立并舉,抓住“關鍵少數”,推動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擔當領導責任和示范責任,把自己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形成“頭雁效應”。
辛鳴認為,涵養(yǎng)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是個漸進的過程,“關鍵少數”必須要自覺擔當兩個“責任”,做到三個“擺進去”,上行下效、以身作則,帶頭形成“頭雁效應”。
第二,凈化政治生態(tài),要堅持法治、反對人治,對憲法法律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帶頭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權限、規(guī)則、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
“法治鑲嵌在政治生態(tài)的內涵中,至關重要。”辛鳴說,黨員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執(zhí)政,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各種事務,政治生態(tài)就會風清氣正。
“法治興則風氣正,法治強則綱紀明,領導干部牢記法紀戒尺,把它作為為官用權的警世箴言、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行為準則,不斷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這樣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就有了堅實基礎?!标愔緞傉f。
第三,凈化政治生態(tài),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貫徹落實。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要把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擺在重要位置,以此為綱,使黨的各種紀律和規(guī)矩“綱舉目張”。
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取得卓著成效。通過開展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和抽查核實、提醒函詢誡勉、專項整治、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等措施,“嚴管”領導干部。
按照中央部署,下一步干部管理要形成日常嚴管、約束的新機制,管理監(jiān)督要做到內容有新要求,舉措形成整體效應,責任進一步落實。
例如,把管政治、管思想、管作風、管紀律統(tǒng)一起來,突出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決策部署情況的監(jiān)督;把履行干部管理監(jiān)督情況,作為述責述廉、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干部考察的重要內容;推進經濟責任審計黨政同審核全覆蓋……
“只有把規(guī)矩紀律挺在前面,明確干部言行舉止的底線邊界,達到自律和他律相統(tǒng)一,才能實現防患未然、禁邪于未萌、治病救人的目的。這既是嚴管也是厚愛,既是激勵也是約束。”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李俊偉教授說。
第四,凈化政治生態(tài),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fā)揮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受訪專家認為,治黨治國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既要搭得高,也要守得住。
從干部自身修養(yǎng)出發(fā),多位受訪者指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多積尺寸之功”的要求,慎獨慎初慎微慎欲,在小事小節(jié)中加強修養(yǎng)、嚴以修身,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他律最終要落腳到‘立政德的自律層面。只有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政治生態(tài)才能由內到外真正地做到風清氣正?!毙柳Q說。
同時,嚴管不能忘了厚愛。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
“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以及容錯糾錯機制等制度機制,讓敢于擔當者放心,讓能夠成事者安心,確保廣大干部在清新明朗環(huán)境中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弊=菡f。
(執(zhí)筆:程姝、張程程、陳燕、張康喆:參與采訪:甘泉、劉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