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鐘
摘 要 體驗式主題班會改變了以往那種純粹的說教,它是一種全新的班會課形式,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悟與體驗、交流和分享,從而通過活動的形式來理解活動的本質(zhì),達到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然而,如何組織好這樣的活動,讓它既不流于形式,又不顯得呆板呢?本篇文章以一節(jié)課的形式談了體驗式班會的開展及注意的問題。
關(guān)鍵詞 活動 體驗 反思 合作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我曾開展過一次體驗式班會,主題叫《不倒森林》。大家一聽,或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的甚至在團隊培訓中還參與過。是的,“不倒森林”這個活動,在網(wǎng)上隨意搜一下,或許就能找到,但它對我來說,卻是“眾里尋她千百度”。因為到了五年級,特別是在六年級,我所帶的這班孩子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萌萌噠的,好哄好騙了,而是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加之現(xiàn)在許多家庭都重視孩子的個性化培養(yǎng),這樣一來,有些學生在集體生活中表現(xiàn)得個性化太強,甚至完全自由與個體化了,很容易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他們在班集體生活中難免會產(chǎn)生矛盾,一旦不依著他們的觀點、想法去做,就會耍脾氣。另一方面,隨之到了高年級,他們的團隊意識也逐漸發(fā)展,很想為集體爭光,為班級做貢獻,可時常又會在團隊服務(wù)中,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結(jié)果要么自己沒有歸屬感,覺得大家在排擠他;要么沒有存在感,覺得自己在班級中可有可無,毫無價值。透過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一些許小事,我也發(fā)現(xiàn)了他們在個人與集體關(guān)系上的糾結(jié),分析了他們在團體生活中的一些困難與原因后,一直想幫他們走出困境,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好自己與他人和團隊的關(guān)系。為此,我曾努力過,在班會上講過各種故事與道理,也找過個別孩子進行這方面的談心,但收效甚微。
正在我一籌莫展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學校的一次培訓中,我參加了“不倒森林”的團輔活動后,對我觸動很大,感覺很有趣又很有意義。我當時就靈感一現(xiàn),這個活動對成人來說都有這么大的教育意義,那對于愛體驗活動、樂參與游戲的學生來說,不是更受歡迎、更有價值嗎?于是我立馬將這項活動,經(jīng)過整合改編,寫成了教案,移植到了我的班會活動中。下面我就談?wù)勎沂侨绾伍_展與組織這項活動的:
一是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我定的活動目標如下:
(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做好自己的重要性;
(2)支持幫助隨處可見,但誰也替代不了誰,因此自己努力做好才最重要;
(3)讓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同時,再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只有制定了正確的活動目標,我們的活動才有靈魂,才能有條不紊地推進,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致于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二是活動準備要充分。既包括我隱性的準備,如前面所提到的活動前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分析,也包括顯性的準備,如我們一定要將道具準備充分,避免活動中缺少材料;同時為了使活動更有氣氛,我還特意找了一些背景音樂與視頻。
三是活動過程要精心精心策劃與組織。這是最主要的,他可是我們整堂課的核心。這節(jié)課我將其成了五個部分,具體如下:
(1)活動預熱階段:在這個階段,我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一次簡短的辯論,辯題是:在一項集體比賽中,你認為個人和團隊哪個更重要?在辯論后,我讓他們進行了簡單的小結(jié),為活動的開展做好思想準備,埋下伏筆。
(2)正式活動階段:在正式活動前,我們先推選組長,然后再自由分組。分組時,也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有價值的事件,在此也一并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你們看,他們并沒有我們所謂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之說,性別意識增加了;第二,他們不是看能力與顏值,而是找閨蜜和兄弟,開始有小團體了,這值得我們注意與有效利用;第三,有一個男孩子不合拍,另一個男孩子不合群,差點都被拋棄,幸虧被一位好心的組長收納進他的朋友圈,然而這個隊最后竟然獲勝了,這也成為后來我們很好的討論素材。
講清規(guī)則,開始比賽,這是活動的高潮,也是孩子們最緊張最開心的部分。活動前,規(guī)則一定要清晰、條理性強。另外很可惜的是,我沒有將他們比賽的過程錄制下來,如果有條件拍攝每個組的視頻。在反思時播放給學生看,或許對后面的反思總結(jié)會更有效果。
比賽結(jié)束后,老師根據(jù)記錄的每組成績,最后宣布比賽結(jié)果。對于比賽結(jié)果,我認為要淡化,將重心轉(zhuǎn)移到反思與總結(jié)中。
(3)各小組總結(jié)反思,然后交流匯報。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活動的重點,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盡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將他們的前期辯論和體驗活動進行升華與提煉。他們在分享時談到的要點有:團結(jié)一致,團結(jié)合作,領(lǐng)導組織有方,團隊要有執(zhí)行力,步調(diào)一致等。
(4)最后老師進行小結(jié),我想老師在小結(jié)時要緊緊抓住學生達成共識的地方入手,求同存異,多引用學生分享的語句和觀點,這樣他們更樂于接——讓學生字字入心、句句入肌。
通過這次體驗式班會,我覺得對學生的觸動確實也挺大的。有些孩子開始找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不再游離于團隊之外;有些孩子也開始知道團隊的價值,更加服從于集體,不再將自己“特殊化”了,不再凌駕于他人之上了。
當然,體驗式班會的效果不是一勞永逸的,學生行為習慣、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長期的愛心、耐心和決心,需要我們制定一套完整的訓練規(guī)劃,有計劃地開展各項活動,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全國名班主任――賈高見老師的“小活動,大德育”。我想只要我們從"小”入手,實施相關(guān)的系列活動,持之以恒,我們或許就能達到理想教育的彼岸。
附體驗式班會課教案如下:
合作你我他
——“不倒森林”體驗式班隊活動
[學情背景分析]
隨著年級的上升,小學生在思想上團隊意識也會逐年增強。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此時他們正面臨個體與團隊的矛盾時期,他們既想結(jié)交朋,又有時不會很好處理自己與他人的合作關(guān)系。本課旨在轉(zhuǎn)變學生看待個人與團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合作的欲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活動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做好自己的重要性;
(2)支持幫助隨處可見,但誰也替代不了誰,因此自己努力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3)讓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同時,再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課前準備]
(1)準備長桿,人手一個。長度1米左右,根據(jù)需要來??梢跃W(wǎng)上買現(xiàn)成的,也可以自己用PVC管制作。
(2)將參與活動的人員分組。每組8-10人為宜。也可按照需要來。
視頻:flash《眾人劃漿開大船》。
[教學過程]
(一)團體熱身階段:“個人和團隊,誰更重要?”
(1)開展辯論:在一個集體游戲中,你認為“個人和團隊,誰更重要?”
①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簡單的展開說明,并闡述理由。
②小結(jié):從辯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教師點評。
(二)團體活動階段:“不倒森林”體驗式游戲活動。
開始前,講清規(guī)則:
(1)每組成員圍成一個圈,每人手里一只長桿。
(2)保持棒直立,不允許用手抓,長桿垂直于地面,每人手掌平放于長桿上,不允許握住,也不允許身體其他部位接觸棒。
(3)小組成員依次移動交換位置,手掌去平放在旁邊隊員的長桿上。整個過程,長桿不能有倒地的,否則失敗。長桿按照圓圈全部輪換完一遍,才算成功。
(4)宣布開始前,雙腳開立,不允許移動,開始后大家按自己相同的口令,在保證自己直立棒的不倒的前提下,迅速移動步伐將右手掌心按到相鄰的同伴的棒上,保持棒不倒。
(5)規(guī)則講解完成后由裁判開始計時,到連續(xù)成功換位十次后為止。
(6)規(guī)定一下比賽時間。下面,宣布比賽開始。在這個時間內(nèi),可以討論、可以練習,但要及時完成一次成功的。教練員注意提醒時間,做好比賽記錄。
所有小組都結(jié)束之后,宣布比賽成績。
根據(jù)成功與否以及用時算成績。
都成功的,用時最短的獲勝。
(三)團體活動總結(jié)反思階段:展開分享討論,要點:
(1)目標一致;
(2)團結(jié)合作;
(3)領(lǐng)導組織有方,有方法、有步驟;
(4)執(zhí)行力:步調(diào)一致。
(四)全課小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