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依辰
世間萬物都是立體的,沒有完全的黑,亦沒有純粹的白。
——題記
晚上,我取出一張潔白的A4紙輕輕放在桌上,純白的紙張沒有一絲褶皺,用手輕輕撫過紙面,光滑、平整,在燈光的映照下白得純粹、耀眼。我小心翼翼地將紙放在桌邊,擰開墨水瓶?!芭距?,一滴圓滾滾的墨珠一下落在潔白無瑕的紙上,瞬間,紙張純潔的光芒全被這滴墨掩蓋,那滴黑亮亮的墨安然立在白紙中央,打破了紙張原有的潔白。
我懊惱極了,剛想扔掉紙,一陣風(fēng)吹來,紙上的墨珠被吹得變形,搖搖晃晃向前滾了一圈,留下一條小小的藍黑色的墨跡,墨汁在墨跡中來回滾動,看著挺有趣兒的。我便放下紙,對著墨珠輕輕吹一下。黑色的墨珠又向前滾動,一條曲折蒼勁的深色墨跡在紙上緩緩游動。繼續(xù)吹墨,墨跡開始向四方延伸,墨色順著條條墨跡向外擴散。淡淡的墨跡從墨珠中滲出,輕輕探入紙張最細小的紋路,漸漸向前,伸出它藍黑的小觸手,蔓延到末端,竟是微微泛著藍色,將這縷墨蘭深深嵌進紙的血脈,融進紙的骨髓。紙的血液中流淌著墨,墨的腳印中銘刻著紙。紙與墨的元素漸漸融合,升華出別樣的光芒。
墨干了,條條墨跡印在紙上,散著淡淡的清幽的墨香,條條墨跡相互碰撞,恰似兩名舞者在翩翩起舞:一個身姿修長婀娜,身體前傾,雙臂舉起,似是要迎風(fēng)展翅飛翔;一個身體騰空,細長的雙腿前后伸開,一手拉著舞伴,一手平平伸展,似正在飛身跳躍。兩人在紙上盡情舒展著身體,黑色的身姿在白紙上躍動,從伸直的雙臂到緊繃的足尖,白紙將每一滴墨的靈魂展示得淋漓盡致。這兩位舞者也被輕柔的紙襯得更加輕盈,藍黑色的墨跡分割了紙故有的純粹潔白,亦使原本死板的紙變得靈動,充滿了生命與狂想。紙接納了墨,墨映襯了紙,紙給了墨舞臺,墨亦給了紙生命。望著紙與墨造就的奇跡,我心中感慨萬千,墨雖污染了紙的潔白,紙卻因墨而煥發(fā)光彩,誰能說此時的墨是完全的黑,紙是純粹的白呢?
初讀《巴黎圣母院》,書中人物的性格引我深思,獨眼駝背的聾子卡西莫多,外表與身世都如此丑陋卑微,然而丑惡的外表下卻隱藏著金子般的心,而披著宗教外衣、看似理智正直的主教代理克羅洛,卻是那樣卑鄙惡毒。善和惡都不是表面化的,需要我們用心體會。同樣,沒有一個人是純粹的善,也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惡,就如紙與墨,每個人都是多層面的,都有善有惡,不能只看到紙的潔白,也不能只看到墨的污黑,只有深入全面地看待,才能發(fā)現(xiàn)如紙與墨般交織的、靈動復(fù)雜的生命之美。
‖西北工業(yè)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指導(dǎo)教師:惠軍明
作者是一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人,他從白紙被墨水染上黑點的情景細致地寫開來,蕩開去,點染出人生的深刻哲理——世間萬物都是立體的,沒有完全的黑,亦沒有純粹的白;世間的人都是多面的,沒有一個人是純粹的善,也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惡。要想得出這般深刻的道理,就需要對前面白紙被墨水染上墨點這一場景細致描繪,作者在此方面功夫下得很足:從最初的懊惱,到凝神觀察,甚至推波助瀾地對著墨珠吹了幾次,并用文字細細描摹墨跡伸展舞動的生動形象。作者由紙上的黑白交錯是那般統(tǒng)一,進而聯(lián)想到人的多面性,人的善惡兩面就像黑白那樣互相交映。的確,生活不是單面的,人也不是單面的,而能在多面的現(xiàn)實中依然發(fā)現(xiàn)生命的豐富和美好,這就是智慧的人生。
【適用文題】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多面的生活;生命之美……(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