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價每平方米超過10萬元的北京前門地區(qū)有一塊“黃金菜地”隱于鬧市之中,因這片菜地的主人在此種植著大片的蘿卜和白菜,被不少網(wǎng)友戲稱“很任性”。連日來,對這片菜地主人的討論不絕于耳,有人說是胡同里念想著過去的“老北京”,有人說是豪擲千金、追求隱世生活的現(xiàn)代“陶淵明”,還有不少人慕名前去一探究竟。
這塊熱傳的“黃金菜地”位于西打磨廠街、長巷三條的胡同里,透過木柵欄,可以看到菜地里已經(jīng)有成熟的青蘿卜和成片的白菜,一片蔥綠。但出人意料的是,菜地的主人并非“老北京”,也不是“隱士”,而是一家企業(yè)。菜地原本是暫時閑置的項目用地,交由集團旗下的物業(yè)公司打理,而菜地里種出來的蘿卜、白菜等,都會無償分發(fā)給社區(qū)居民。
素材點擊
“黃金菜地”承載著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承載著人們對“慢生活”的渴望?!拔覀冏叩锰炝?,有時需要停下來,等一等我們的靈魂?!边@句詩意化的語言,道出令人痛心的“價值失落”。在講究效率、追求精準的現(xiàn)代社會,爭分奪秒成為許多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不及”“不耐煩”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tài);上緊了發(fā)條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時間就像一個緊箍咒,裹挾了許多人的喜怒哀樂。“黃金菜地”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老百姓對勞逸結(jié)合、張弛有度“慢生活”的文化認同與價值追求。